澳門主權移交

澳門主權移交

澳門回歸,也稱澳門政權移交(葡萄牙語:Transferência de Soberania de Macau)、九九回歸,是指1999年12月20日0時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對澳門行使主權,同時成立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行使管治澳門的權力,葡萄牙共和國結束統治澳門的一系列事件。而此事也象徵長達14年半的“港澳過渡時期”和西方國家統治亞洲的漫長日子完全終結,絕大部份澳門華人享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身份,非華裔居民亦能繼續享有澳門居民身份。

基本信息

簡介


澳門主權移交,常簡稱為澳門回歸,是指澳門主權於1999年12月20日葡萄牙移交至中華人民共和國,結束澳門的殖民地時期一事。

澳門簡介

地理位置

澳門位於我國廣東省的珠江口西側,北以關閘為界,與珠海經濟特區的拱北接壤,東隔伶仃洋,與香港隔海相望,西連磨刀門,和珠海市的灣仔、橫琴島隔水相對。
澳門距中山市(石岐)40千米,東北方向距廣州市約145千米,東距香港約61千米,西面隔江與珠海市灣仔鎮相望。地處東經112°39'48"~113°35'20",北緯22°6'40"~22°13'1"(以東望洋山燈塔為準)。由澳門半島、凼仔島和路環島組成。
澳門回歸澳門回歸

澳門半島為一條狹長的地帶,形狀像是一隻靴子,南北長約4千米,東西最寬約為1.8千米,面積9.1平方千米。半島自東北向西南傾斜,與華南沿岸山脈震旦走向相同。東北端以寬約240米的陸地與珠海市相連。長軸線從東北的關閘至西南的半圓形地(媽閣嘴)長約4千米,西北-東南走向的短軸線則從沙梨頭海邊至新口岸最新填海地區東南角長約2.5千米。半島上有蓮花山、東望洋山(松山)、炮台山、西望洋山和媽閣山等山脈,其中最高的是松山,海拔93米,其他大都在海拔50~75米左右。半島上除了連島沙洲和附屬堆積地區較平坦外,大部分是丘陵。半島的東西兩岸地形各不相同,東岸面對大海是外港,風浪較大,因海水侵蝕有不少海崖和海穴,主要有港澳碼頭;西岸岸線較平直,面臨內河是內港,受西江影響而沉積淤塞,沿岸有20多個碼頭,主要是貨運及內河客運;南環海岸海水較深,堤岸迂迴,建有兩座通向凼仔的跨海大橋,東北方部分地區則已填築成地。

歷史沿革

澳門以前是個小漁村。她的本名為濠鏡或濠鏡澳,因為當時泊口可稱為"澳".澳門及其附近盛產蚝(即牡蠣),蚝殼內壁光亮如鏡,澳門因此被稱為蚝鏡(蚝的繁體字為"蠔")。後人把這個名稱改為較文雅的“濠鏡”。清乾隆年間出版的《澳門紀略》中說:“濠鏡之名,著於《明史》。東西五六里、南北半之,有南北二灣,可以泊船。或曰南北二灣,規圓如鏡,故曰濠鏡。”從這個名稱中,又引申出濠江、海鏡、鏡海等一連串澳門的別名。
澳門的名字源於漁民非常敬仰的中國女神天后,又名媽祖。根據傳說,一艘漁船在一個天氣晴朗,風平浪靜的日子裡航行,突然颳起狂風雷暴,漁民們處於危急關頭。這時,一位少女站了起來,下令風暴停止。風竟然停止了,大海也恢復了平靜,漁船平安地到達了海鏡港。上岸後,少女朝媽閣山走去,忽然一輪光環照耀,少女化做一縷青煙。後來,人們在她登岸的地方,建了一座廟宇供奉這位媽祖。
十六世紀中葉,第一批葡萄牙人抵澳時,詢問居民當地的名稱,居民誤以為指廟宇,答稱"媽閣"。葡萄牙人以其音而譯成"MACAU",成為澳門葡文名稱的由來。在後來的四百多年時間裡,東西文化一直在此地相互交融,留下了許多歷史文化遺產,使澳門成為一個獨特的城市。

歷史

早期租地

早在明朝,葡萄牙人已開始在澳門進行貿易和修建洋房居住。於1583年,在澳門居留的葡萄牙人在未經明朝政府同意下,自行成立澳門議事會進行葡萄牙社區的自治管理,但葡萄牙仍每年付500兩白銀予明政府與其後的清政府為地租。由於澳門有葡萄牙人聚居和日本倭寇的活動,明朝於1608年(萬曆三十六年),香山知縣蔡善繼以《條議制澳十則》加強對澳門的管治。1614年,朝廷接納兩廣總督張鳴岡的上書,加強澳門的軍事防範。

變相強占

1616年,葡萄牙任命卡洛告為澳門總督(簡稱:澳督),但並沒有到任。1623年,葡萄牙任命馬士加路也為澳督,並正式到澳門就職。由於最初只負責澳門防務,澳督官邸亦設於大炮台。1749年(乾隆14年),清政府頒布《澳夷善後事宜條議》以完善對在澳外國人的法律,並將其葡文石碑豎立於議事亭。1783年4月4日葡萄牙海事暨海外部部長以葡萄牙女王名義發布《王室制誥》後,議事會逐漸失去大部分權力,而作為葡萄牙國家代表的澳門總督的權力則不斷擴充膨脹。

澳門政權移交
澳門政權移交

1842年,清政府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割讓香港後,葡萄牙派代表與清朝欽差大臣愛新覺羅耆英談判,要求豁免地租銀,並由葡萄牙軍隊駐防澳門半島。清政府斷然拒絕葡萄牙的要求,但維持已給予葡萄牙的各樣優待。及至1845年11月20日,葡萄牙女王瑪麗亞二世單方面宣布澳門為自由港,除容許外國商船停泊進行貿易活動外,更拒絕向清朝政府繳納地租銀。1846年4月澳督亞馬留上任後,隨即推行一系列殖民統治政策。1846年5月,亞馬留單方面宣布對澳門華籍居民徵收地租、人頭稅和不動產稅,把只對葡萄牙居民實行的統治權,擴大到華籍居民。亞馬留之舉立即引起駐澳的清朝官員的嚴重抗議與交涉。但從1849年開始,亞馬留悍然將清朝官員趕出澳門和搗毀清朝海關,並停止向清政府繳納地租銀。亞馬留的舉動,進一步激起了華籍居民的民憤。結果,亞馬留在同年8月22日被刺殺身亡。

條約定案

澳門回歸
澳門回歸
1862年葡萄牙曾與清政府草簽《中葡和好貿易條約》,欲將澳門地區轉為葡萄牙之屬地,但被發現而告終。直至1886年(光緒12年),葡萄牙與英國代表藉鴉片緝私徵稅的合作與清政府談判。結果於1887年,清政府與葡萄牙先後簽訂了《中葡里斯本草約》、《和好通商條約》,條約列明:“由中國堅準葡國永駐管理澳門以及屬澳之地,與葡國治理他處無異”。不過為避免主權徹底喪失,清政府保留了將澳門讓與他國的權利,葡萄牙若想將澳門讓與他國,必須經過中國同意。

回歸準備

聯大決議

自1971年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中華人民共和國取得聯合國合法席位後,便開始為香港與澳門的主權問題採取外交行動。時任國務院總理周恩來對此非常關注,中國駐聯合國代表黃華亦於1972年3月為此致函聯合國非殖民地化委員會申明中國政府的立場:“香港和澳門是被英國、葡萄牙占領的中國領土,解決香港、澳門問題是中國主權範圍內的事,是作為一個主權國家的中國要對被占領的領土恢復執行主權的問題,而完全不是屬於通常的殖民地範疇的問題,更不是使其獲得獨立的問題。”同年11月8日,聯合國大會通過了決議案,將香港和澳門於殖民地名單剔除,此舉為中國和平解決香港與澳門的主權問題製造了有利的背景條件。

中葡建交

1974年4月25日,葡萄牙一批中下級軍官所組成的“武裝部隊運動”將持續執政42年的極右政權推翻,新政府開始民主化進程。當時的葡萄牙新政府實行非殖民化政策,承認澳門不是殖民地,而是中國領土。1975年12月31日,葡萄牙將最後一批駐澳門軍隊撤離。1976年,葡萄牙總統安東尼奧·拉馬略·埃亞內斯出席聯合國大會,與中國駐聯合國代表黃華談及中葡建交與澳門問題之事宜。經過兩年的洽商,1979年2月8日,葡萄牙與中華民國斷絕邦交,2月9日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交換《建交公報》。中葡雙方共同肯定澳門是中國領土,至於歸還時間與細節將在適當時間由兩國政府談判解決。至此,葡萄牙的改變與行動為中葡關係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中英聲明

中葡正式建交後,兩國官員開始頻繁互訪。1980年3月,澳門總督伊芝迪應北京政府邀請進行訪問。而中國亦曾派出不少官員(如:任仲夷習仲勛)造訪澳門。隨著兩國友誼的增進,最高領導人也開始進行互訪。1984年11月,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李先念訪問葡萄牙,與葡萄牙總統埃亞內斯會面就澳門問題交換意見。1985年5月葡萄牙總統訪問中國,與中國當時的最高領導人鄧小平會晤,同表友好地解決澳門問題。

當時在更為複雜的香港主權問題上,中國與英國已達成多項共識,包括《中英聯合聲明》的草案。中葡關係亦穩定發展,談判解決澳門問題的條件與時機日漸成熟。

回歸準備

聯大決議

自1971年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中華人民共和國取得聯合國合法席位後,便開始為香港與澳門的主權問題採取外交行動。時任國務院總理周恩來對此非常關注,中國駐聯合國代表黃華亦於1972年3月為此致函聯合國非殖民地化委員會申明中國政府的立場:“香港和澳門是被英國葡萄牙占領的中國領土,解決香港、澳門問題是中國主權範圍內的事,是作為一個主權國家的中國要對被占領的領土恢復執行主權的問題,而完全不是屬於通常的殖民地範疇的問題,更不是使其獲得獨立的問題。”同年11月8日,聯合國大會通過了決議案,將香港和澳門於殖民地名單剔除,此舉為中國和平解決香港與澳門的主權問題製造了有利的背景條件。

中葡建交

1974年4月25日,葡萄牙一批中下級軍官所組成的“武裝部隊運動”將持續執政42年的極右政權推翻,新政府開始民主化進程。當時的葡萄牙新政府實行非殖民化政策,承認澳門不是殖民地,而是中國領土。1975年12月31日,葡萄牙將最後一批駐澳門軍隊撤離。1976年,葡萄牙總統安東尼奧·拉馬略·埃亞內斯(AntónioRamalhoEanes)出席聯合國大會,與中國駐聯合國代表黃華談及中葡建交與澳門問題之事宜。經過兩年的洽商,1979年2月8日,葡萄牙與台灣當局斷絕邦交,2月9日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交換《建交公報》。中葡雙方共同肯定澳門是中國領土,至於歸還時間與細節將在適當時間由兩國政府談判解決。至此,葡萄牙的改變與行動為中葡關係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中英聲明

中葡正式建交後,兩國官員開始頻繁互訪。1980年3月,澳門總督伊芝迪應北京政府邀請進行訪問。而中國亦曾派出不少官員(如:任仲夷、習仲勛)造訪澳門。隨著兩國友誼的增進,最高領導人也開始進行互訪。1984年11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李先念訪問葡萄牙,與葡萄牙總統埃亞內斯會面就澳門問題交換意見。1985年5月葡萄牙總統訪問中國,與中國當時的最高領導人鄧小平會晤,同表友好地解決澳門問題。
當時在更為複雜的香港主權問題上,中國與英國已達成多項共識,包括《中英聯合聲明》的草案。中葡關係亦穩定發展,談判解決澳門問題的條件與時機日漸成熟。

中葡談判

1986年5月20日,中國與葡萄牙政府正式發布新聞公報,宣布6月30日在北京展開澳門問題的談判,解決澳門問題。到6月,中國代表團由周南率領歡迎葡萄牙代表團,並在歡迎詞指出:“中葡兩國就澳門問題的談判,將是夥伴之間的關係,而不是對手之間的關係。”自此,中葡兩國正式就澳門問題舉行會談。

四輪會談全在中國首都北京舉行,分別舉行於:

第一輪會談於1986年6月30日-7月1日

第二輪會談於1986年9月9日-10日

第三輪會談於1986年10月21日-22日

第四輪會談於1988年3月18日-23日

第一輪會談開始時,中國代表已建議會談總議程:

1.中國政府對澳門行使主權的有關問題;

2.中國對澳門行使主權後的安排;

3.過渡時期的安排。

會談會談

一輪會談

第一輪會談開始時,中國代表已建議會談總議程:1.中國政府對澳門行使主權的有關問題;2.中國對澳門行使主權後的安排;3.過渡時期的安排。

葡萄牙代表同意中國代表提出之總議程並按之討論。其次,中國代表提交了《中葡聯合聲明》草案的中、葡、英文版本,並對此作出簡要的說明解釋。

第二輪會談

中國代表提交《中葡聯合聲明》的附屬檔案,並作出相關說明。葡萄牙代表團表示需要對全部檔案進行深入研究後,才能作出全面的評論,故提議在第三輪會談上才作出全面評論。最後,雙方就第三輪會談的時間、第三輪會談後成立工作小組的時間和中國代表團長周南在11月訪問葡萄牙之新聞公報細節等進行了磋商,取得了廣泛的一致。

三輪會談

直到第三輪會談,葡萄牙代表終於評論首兩輪會談中國代表團所提交的檔案,並將中國的意見分為“同意、接受的”、“需要作出適當修改和補充的”和“需要進一步弄清一些概念的確切內容和含義後才能做出評論的”。中國代表隨即讚許葡萄牙代表的積極回應,並就葡萄牙代表所提及的一些擬修改的問題進行磋商。會談當中,葡萄牙代表更主動提議將部分重要的、實質性的、難度較大的問題在周南訪問葡萄牙時,才與葡萄牙總統和總理磋商。但周南表示:“不能將我的訪問視為一輪關於澳門問題的談判,也不能以我的訪問來代替關於澳門問題的正式會談。我在與貴國領導人的會晤中,如談到澳門問題,也只能是我們在談判中遇到的重要的、懸而未決的問題,而不是把所有的問題留到訪葡時才解決。”其後,雙方就設立工作小組的細節進行具體討論和將所提出的全部協定檔案草案。最後,雙方同意工作小組在周南訪問葡萄牙後便開始工作。

首三輪會談,中葡雙方討論比較順利。但在周南訪問葡萄牙時,葡萄牙政府就交還澳門的日期上改變原本的立場,並將此日期要延至下世紀初。結果,周南在會晤葡萄牙總統後,取消了原定的參觀訪問計畫。其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在1986年12月31日鄭重聲明:“在2000年前收回澳門是中國政府和包括澳門同胞在內的十億中國人民的不可動搖的堅定立場和強烈願望,任何超越2000年後交回澳門的主張,都是不能接受的。”1987年1月6日,葡萄牙國務會議經過4個多小時的討論後,原則上同意1999年將澳門治權交還中國。中葡兩國在解決了此爭議後,1987年3月18日開始第四輪的會談。

四輪會談

第四輪會談中,中葡雙方代表團共同表示不希望再遇到重大障礙,並期望是次會談為澳門問題之最後一次談判回合。由於雙方的誠意,即使在澳門葡裔人士擁有雙重國籍和保護澳門的葡萄牙文化特色仍有分歧,但都給雙方尊重態度和相互讓步解決了。最終,中方容許澳門葡裔澳門人士自行選擇國籍(即中國籍或維持葡萄牙國籍),而中方亦尊重澳門的葡萄牙文化特色。經過四輪會談後,雙方聯合發表新聞公報,宣布兩國已就澳門問題達成協定,並將於3月26日在北京舉行草簽聯合聲明的儀式,儀式由兩國的政府代表團團長進行草簽。

澳門回歸
澳門回歸

1987年4月13日,中國總理和葡萄牙總理分別代表中葡兩國政府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西大廳正式簽署《中葡聯合聲明》。1987年,中葡兩國各在各自政府內取得《中葡聯合聲明》的批准。中葡兩國政府終於在1988年1月15日互換批准書,《中葡聯合聲明》正式生效。

過渡期

簡述

中葡兩國政府由1987年4月13日正式簽署《中葡聯合聲明》至1999年12月20日澳門政權移交期間的十多年,被稱為過渡期

在1988年1月15日,中國外交部已公布了中葡聯合聯絡小組中葡土地小組中方成員的名單,就澳門過渡期間之問題進行了磋商。同年4月13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全體會議決定成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1988年10月25日“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便開始在北京召開第一次的全體會議,當中通過起草工作的大體規劃和步驟,並決定籌組“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諮詢委員會”。終於在1993年3月31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此標誌著澳門進入了過渡期的後半段(或稱後過渡期)。

在籌組澳門特別行政區第一屆政府、立法會和司法機關方面,一切按照《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於澳門特別行政區第一屆政府、立法會和司法機關產生辦法的決定》之規定產生。澳門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負責籌備成立澳門特別行政區的有關事宜,並負責籌組由200位有代表性的澳門人士組成澳門特別行政區第一屆政府推選委員,再利用協商與提名選舉方式產生第一任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提交中央政府任命。結果在1999年5月15日舉行的澳門特區首任行政長官競選中,何厚鏵以近82%的支持率在兩名候選人中勝出。

而澳門立法會的組成,則按《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的有關規定,由澳葡政府最後一屆立法會的成員,並符合由選舉產生的議員如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願意效忠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和符合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規定條件者,經澳門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確認,即可成為澳門特別行政區第一屆立法會議員。若有議員缺額,才由澳門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決定補充。司法機關方面,澳門特別行政區法院由澳門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依照《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負責籌組。

在整段過渡期內,澳葡政府在中方的督促下,採取了三大措施,確保澳門政權順利交接,包括中文合法化、公務員本地化和法律本地化,合稱“三化”。

中文合法化

在被葡萄牙統治時期,葡文一直是澳門的官方語言;反觀中文,卻一直沒有官方地位。對於主要為華人居民的澳門,這是不利居民和不利經濟發展的障礙。中國外長錢其琛在1992年訪問葡萄牙時,兩國就此不利障礙達成協定,從此中文取得了官方地位,與葡文並列成為澳門的官方語言。儘管如此,澳門總督在1999年12月19日才發布批示,把中文正式列為澳門地區的官方語言之一。

公務員本地化

既然葡文是澳門的官方語言,澳門的葡萄牙人和土生葡人一直受到特別的重用,為澳葡政府的中上層公務員;反觀華人公務員,普遍是職級低和人數有限。而在澳門政權移交期間,定必有很多葡萄牙人選擇離職。若要到澳門正式政權移交時才任命高級華人之公務員,管理層的接班與行政經驗定必不利於澳門政權的交接。因此,澳葡政府在《聯合聲明》簽署後,開始分階段、較有秩序地培養本地公務員,具體措施包括與葡萄牙國家行政學院合作,在東亞大學開設公共行政碩士課程、舉辦“赴葡就讀計畫”和“赴京就讀計畫”,以及設立“司長助理”一職等。但是,公務員本地化的進度一直被認為相當緩慢,外界更以“坐直升機”來形容本地化公務員在當時獲快速晉升的情況,導致本地公務員在各方面都未能吸取充分的業務經驗。而葡方堅持政務司級官員不作本地化,雖然在政治上無可厚非,但也使將來的特區政府需要在經驗不足的本地公務員隊伍中選拔人才,建立管治班子,不利於整個行政架構的順利運作。

法律本地化


澳門在澳葡時期的法律全都是葡文而且繁瑣,有些是根據數百年前的葡萄牙法律制訂,一些內容則帶有殖民主義色彩,又有一些是直接從葡萄牙制訂,延伸至澳門適用的葡萄牙全國性法律。因此,在過渡期內,十分需要將此等法律加以清理修訂,使之成為政權移交後適用於澳門的法律。司法人員本地化也是法律本地化的另外一項主要工作。澳門政府成立“法律翻譯辦公室”,開始對澳門的主要法律進行中譯工作,並於1996至1999年期間,分別頒布構成澳門法律體系的五大框架法典,即《刑法典》、《刑事訴訟法典》、《民法典》、《民事訴訟法典》和《商法典》。另外,又在澳門大學開設法律系,於1995年又成立“司法官培訓中心”,培養本地法律人才。

另一個受關注的問題是澳門居民的去留。由於對回歸中國的憂慮,很多葡萄牙人和土生葡人選擇離開澳門,但現今的澳門特別行政區仍有約近3%人口為葡萄牙人和土生葡人。至於澳門的華人,過渡期卻未見有大規模的移民潮。事實上,很多澳門出生的華人和土生葡人都持有在歐盟通用的葡萄牙護照,可自由出入歐盟國家。回歸前,澳門居民普遍關心的,主要是經濟與治安不佳等社會問題。

過渡期間的澳葡政府自1993年起,每年耗資興建中葡友好紀念物。紀念物為澳門的旅遊業發展與美化市容作出貢獻,但亦有指是浪費財政收入的建設活動。

政權移交

1、澳門總督府降旗儀式

在1999年12月19日下午,第127任澳督韋奇立於澳門總督府進行降旗儀式,這為整件政權移交儀式拉開了序幕。正式的澳門政權移交的儀式在1999年12月19日午夜舉行,交接儀式場館在澳門文化中心花園場館內舉行。交接儀式以由傍晚舉行的文藝晚會和官方晚宴為開始,在宋玉生廣場至澳門文化中心花園之間進行。整個政權移交儀式以12月20日凌晨時分在澳門綜藝館舉行的澳門特別行政區成立儀式為結束。

澳門
澳門

2、葡方告別晚會

文藝晚會的開始由舞龍和舞獅拉開序幕,繼而是演出澳門歷史的事件、中西宗教、種族的融和,並產生了獨特的澳門土生葡人社群。最後一幕表演,將觀眾引領到現代的澳門。最後,由象徵著422年的葡萄牙在澳歷史的442位兒童,聯同國際巨星合唱“讚頌和平”結束文藝晚會之部分。

3、政權交接儀式

到子夜12時前,葡萄牙總統桑帕約與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分別代表雙方政府主持主權移交儀式。儀式原定23時40分開始,但因葡萄牙政府代表團四位成員未能及時上台,加上葡國總統桑帕約感冒(後來證實患上肺炎),講話逾時三十秒,整個儀式延遲了兩分鐘。為確保在12月20日零時準時奏中國國歌、升國旗,中方司儀加快語速,國旗護旗手亦在尚未完成掛旗動作時,讓特區護旗手提前入場,順利搶回延誤時間。在2,500位中外來賓的見證下,葡萄牙國旗及澳門市政廳旗(當時對外代表澳門的旗幟)緩緩降下;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和澳門特別行政區區旗在凌晨零時零分零秒徐徐上升,政權移交順利完成。

4、宣誓就職

午夜一時半,澳門特別行政區成立儀式在中國國務院總理朱鎔基的監誓下進行,首任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何厚鏵與新政府成員一同宣誓效忠澳門政府及中央政府。

5、中國解放軍進城

12月20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駐澳門部隊準時通過澳門關閘進駐澳門。正午12時,由編號ZA00-01(即表示“駐澳”在澳門行駛的車輛,而Z字是取自“駐”的國語拼音首個字母,A是取自“澳”的國語拼音的首個字母)的軍用吉普車與車上三名持槍禮兵帶領,護衛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澳門部隊順利進駐澳門。從關閘到澳門部隊營區,駐澳門部隊沿途受到了澳門市民的熱烈歡迎。下午2點45分,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江澤民視察中國人民解放軍駐澳門部隊營區,並進行閱兵。

6、盛世蓮花

為慶祝此大事,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致送了一尊名為《盛世蓮花》的雕塑。而澳門政府亦將此放置在舉行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成立儀式的場地旁邊,即澳門綜藝館旁的金蓮花廣場。其後在2003年3月,澳門政府在主權交接儀式場館原址興建澳門回歸賀禮陳列館。該陳列館於2004年12月30日揭幕,陳列全國各地送贈給澳門的賀禮。

影響

澳門政權移交是澳門的歷史大事,標誌著澳門回歸中國。由於政權順利交接和一國兩製成功落實,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立法會和司法機關均按基本法之規定實施。

澳門相關圖
澳門相關圖

由於澳門特別行政區得到了中國政府的支持,為穩定發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所以自澳門特別行政區成立以後,不單治安有顯著的改善,中央政府更將澳門定位為博彩旅遊業發展的城市。自2003年,內地開展港澳個人游,讓中國居民更方便往來澳門;2005年澳門接待了逾1,000萬中國內地遊客,占所有前往澳門旅遊人數的60%;2005年澳門賭場收入達56億美元。在2005年7月15日,澳門歷史城區更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此些旅遊業的發展,都成為刺激澳門經濟急速發展的利好因素。

另外自2002年,澳門政府不再發出博彩專營權,改為開放賭權,這吸引了大型博彩外資進入。不少港資公司也因應澳門旅遊業的發展,紛紛在澳門設立分公司,其中有地產、化妝品、便利店等行業。除此之外,例如《內地與港澳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離岸業務法》的實施都成為經濟發展的利好因素。澳門經濟強勢增長,以博彩旅遊業為首,同時也帶動了建築業、服務性行業、餐飲業和保險業等。正因澳門經濟的增長,人力需求倍增。由於人力資源出現短缺現象,過往低學歷之人員都因此而受惠,亦因很多人力資源都轉移到娛樂場,這使居民整體收入因而增加。但同樣因經濟的增長,物價開始飛漲,並出現物業的炒賣現象,令居民生活壓力增加。

香港中文大學在2004年發表的研究報告顯示,回歸前48%受訪澳門市民以正面形容詞描述自己對澳門回歸的心情,46%受訪澳門市民則使用中性形容詞描述自己的心情。而在回歸後,76%受訪澳門市民認為澳門社會於回歸4年來改變很大;而對於自己轉變為中國國民的身份,64%受訪澳門市民表示因此感到自豪。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