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地及環境
滇南小耳豬產區地形複雜,山嶽、丘陵、河谷、盆地相間分布,河流多,水源豐富。大部分地區海拔800~1300米,屬南亞熱帶濕潤氣候類型,年平均氣溫17.7~20.2℃,年降水量1200~2200毫米;部分地區海拔在400~700米以下,屬北亞熱帶氣候類型,年平均氣溫21.5~2l.8℃,降水量1200~1800毫米。一般年份無霜,乾濕季節分明,氣候垂直變化顯著,氣溫的季節變化不明顯,四季如春,農作物一年二至三熟,壩區以水稻為主,其次為玉米、小麥、豆類;山區以玉米和旱稻為主,其次為小麥、馬鈴薯、蕎麥和薯類,是雲南省的糧食重要產區之一,產區林地廣闊,森林植物極其豐富,盛產麻栗果、野芭蕉、椎栗等野生飼料,山場寬廣,為滇南小耳豬提供了天然放牧場所,每當牧草果實成熟之際,豬往往早上空腹出牧,晚上飽腹而歸,平壩農產區也有驅豬放牧的習慣,秋收後,讓其尋食遺谷、田螺等,催肥期則用炒玉米或大米餵豬,這與小耳豬沉積脂肪多、肉質嫩等特點有一定的關係,產區地處邊疆,是一個多民族的聚居區,傣族多居平壩,喜養肥豬,其他民族多居山區,習慣養母豬,為壩區提供豬源 。
地理分布
滇南小耳豬分布於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臨滄地區、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思茅市、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紅河、元陽、金平、綠春、河口)、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麻栗坡、西疇、馬關、富寧)和玉溪市(元江、新平)等地 。
形態特徵
滇南小耳豬按體型可分為大、中、小三種類型:大型豬體型較大,面平直,額寬,耳稍大,多向兩側平伸或直立,頸部短、厚,背腰平直,腹大而不下垂。四肢較粗壯,毛色以全黑為主,間在額心、尾尖或四肢系部以下有白毛;小型豬體型短小,有“冬瓜身,騾子屁股,麂子蹄”之稱,頭小,額平無皺紋,耳小直立而靈活,耳寬大於耳長,嘴筒稍長,頸短肥厚,下有肉垂,背腰多平直,臀部豐圓,大腿肌肉豐滿,四肢短細、直立,蹄小堅實;中型豬體型外貌介於大、小型豬之間 。
品種性能
滇南小耳豬成年大型公豬體重64.16±3.65公斤,體長103.0±2.87厘米,胸圍95.41±2.18厘米,體高59.05±1.14厘米;成年大型母豬相應為:76.03±4.37公斤,109.0±2.16厘米,58.17±0.85厘米;成年小型公豬相應為:39.57±5.61公斤,88.50±3.63厘米,78.81±4.27厘米,49.45±0.99厘米;成年小型母豬相應為:54.31±2.54公斤,93.35±1.38厘米,90.70±1.81厘米,51.58±0.63厘米。初產母豬平均產仔數7.7±0.17頭,產活仔數7.25±0.16頭,初生窩重4.93±0.10頭;經產母豬相應為:產仔數10.12±0.09頭,產活仔數9.91±0.09頭。滇南小耳豬數量大,分布廣,能適應濕熱氣候和放牧為主的飼養條件,具有早熟易肥,屠宰率高、皮較薄、肉質好的特點。但性情較野,生長速度較慢,飼料利用率較低 。
養殖管理
滇南小耳豬養殖,首先應考慮的就是豬場的建設,在農村如果建設中型豬場,要合理規劃布局,因地制宜,科學合理利用場址。老百姓在選擇豬場時,應選擇地勢高燥,背風向陽,交通便利,遠離污染源,利於防疫,水源充足,水質良好,土質優良,面積適當的地方。儘量做到豬舍坐北朝南,冬季有利於防止寒風襲擊,夏季即可避免陽光直射,又可兜住東南風。豬舍建築的設計方面,選擇保溫性能良好又有利於防潮透氣的建築材料。屋面設計要求保溫性能良好,又有利於通風透氣。儘可能減少舍內隔牆數和隔牆高度,適當增加門窗和擴大門窗面積,以保證舍內空氣流通。舍內地面應有一定的坡度,以保證排水良好,防止舍內潮濕。在餵養上,養殖戶需要堅持餵青飼料和配合飼料。飼料要多樣合理,餵豬的青飼料、粗飼料、精飼料,只有合理搭配,才能保證豬對各種營養的需要。要做到配合飼料適口性好,容易消化。配合飼料中,如果含能量和蛋白質較多,含粗纖維少,則適口性好,容易消化;若含能量和蛋白質少,含粗纖維多,則適口性差,難以消化。在配合豬飼料時,宜多採用青飼料,利用優質牧草養豬,不但可以降低飼料成本,而且可以提高豬肉的瘦肉率,可大大提高養豬的經濟效益。適合養豬的主要優質牧草有籽粒莧、飼料菜、苦蕒菜等。在豬群的配合飼料上,還要根據不同豬群選用不同類型的日糧。一般來說,仔豬、種公豬、催肥階段的育肥豬可選用精料型,即精飼料右占日糧的50%以上;繁殖母豬、後備母豬可選用青料型,即青飼料可占日糧的50%以上;架仔豬可選用糠麩型,即糠麩類飼料可占日糧的50%以上。要注意日糧體積與豬採食量的關係。衡量飼料體積大小可用飼料乾物質含量。按豬每100公斤體重每天需飼料乾物質2.5-4.5公斤計算,青飼料、粗飼料、精飼料3種飼料的乾物質比例應為5:3:2 。
養殖戶如何把握好滇南小耳豬的分群?在分群的管理上,原則就是將來源、體況、性情和採食等方面相近的豬合群飼養,分群管理,分槽飼喂,以保證豬正常生長發育。同一群豬內體重相差不宜過大,小豬不宜超過3~5公斤,架子豬不超過5~10公斤。分群後要保持相對穩定,一般不要任意變動。密度適宜一般平均每頭斷奶仔豬占圈欄面積0.7平方米,育肥豬每頭1.2平方米。每群以10~15頭為宜。冬季可適當提高飼養密度,夏季適當降低飼養密度。分群方法分群的關鍵是避免合群初期相互咬架。根據豬的生物學特點,應留弱不留強,把較弱的豬留在原圈不動,把較強的調出;拆多不拆少,把豬只少的留原圈不動,把頭數多的併入頭數少的豬群中;夜並晝不並,對並圈合群的豬噴灑同一種藥,如酒精液,使彼此氣味不易分辨,在夜間並群;先熟後並,把兩群豬同時關在較大的運動場中,3~7天后再並群;飢拆飽並,豬在飢餓時拆群,並群後立即餵食,讓豬吃飽喝足後各自安睡,互不侵犯 。
盤點豬的種類
豬(pig),雜食類哺乳動物。身體肥壯,四肢短小,鼻子口吻較長,肉可食用,皮可製革,體肥肢短,性溫馴,適應力強,易飼養,繁殖快,有黑、白、醬紅或黑白花等色。出生後5-12個月可以配種,妊娠期約為4個月。平均壽命20年。是五畜之一。在十二生肖里豬列末位,稱之為亥。有很多關於豬的典故和習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