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考證
《資治通鑑》認為:朱溫曾“遷濟陰王於曹州,栫之以棘,使甲士守之。”“癸亥,鴆殺濟陰王於曹州,追謚曰唐哀皇帝。”清朝時由劉藻修編的 《曹州府志》,也記載了同樣的內容。哀帝墓葬於定陶卻難精細定位。定陶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遭河患兵燹較嚴重,僅清初鎮壓李化鯨造反一事,就造成民殘地荒十有八九。
唐貞觀二年(628年),定陶被併入濟陰縣,北宋初定陶仍然是濟陰縣的屬鎮(鄉)。其間濟陰縣一直為曹州所管轄。唐哀帝葬於定陶,後唐時被謚為“溫陵”,這是唯一的一處埋葬在唐朝李氏皇陵園以外的唐帝王陵寢。二十年後,另一位建立了後唐莊宗李存勖想遷溫陵於長安卻沒能將其遷走,他的繼任者明宗以帝王的規格在原址重修了哀帝的墳塋,並在曹州建廟祭祀,這就是唐哀帝陵能夠長留定陶地下的原因。
可以猜測,溫陵的墓室並不會奢華,但二次重修的園邑應該是非常宏大氣派的。這樣規格的陵園建築,現存最為古樸、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編修的《定陶縣誌》,書中竟未見有隻言片語的記載,時任南京戶部陝西清吏司郎中的喬遷作序寫道:“陶舊未有刻志,每遇上索,則搜羅殘編補綴以應。”就是說,在明嘉靖四十四年前,定陶根本就沒有官方系統整理刻印的地方史料,只有一些“殘編”而已,這樣就造成了唐溫陵漸漸不為人知的結局。
《舊唐書》成書於後晉,作者曾做過後唐的大臣,既然作者確定後唐皇帝曾大興土木在此建造陵園,修建廟宇,那么,哀帝墓葬在定陶應該是確鑿可靠的。後唐的統治者是沙陀人,由李唐皇帝賜賞而得姓。他們統治中原後,還以儒家禮儀設九廟(天子),把唐太宗等皇帝統統敬為他們的祖先,可見他們對天命傳授的重視。他們派人看護先輩帝王陵墓是必不可少的,而看護陵園的必定是李姓或是賜為李姓的大臣。
唐陵補遺
溫陵是唐朝末代皇帝唐哀帝陵墓。和陵的建設已經草草進行,溫陵便更應該是簡陋無比。不過在五代後唐時期,溫陵曾進行過修整,這是歷史所記。溫陵建設在山東菏澤,但僅僅是菏澤之地名,誰也並無見過真正溫陵之所在。文獻記載溫陵在“濟陰縣定陶鄉”,然而據考古前輩探查,並未發現任何溫陵蹤跡。溫陵之謎待解,這恐怕是需要不少時日的。
唐哀帝
李柷(公元892~908年)是唐昭宗李曄的第九子,原名李祚,後改今名。公元904~907年在位,年號天祐。即位時,他不過是藩鎮手中的一個傀儡皇帝。天祐二年(905年),掌握實際權力的朱溫見廢帝滅唐時機已到,便先將唐朝朝臣全部殺光,史稱“白馬驛之禍”,天祐四年(907年)逼李柷禪位與他,降封李柷為濟陰王。朱溫登基稱帝,改名朱晃,建立“梁”,史稱“後梁”。唐朝滅亡。遜位後的李柷被遷到曹州(今山東菏澤),次年(908年)二月二十一日被後梁太祖朱溫毒死,以王禮葬之。
五代十國君主陵墓
唐朝君主陵墓
君主 | 陵墓 | 地點 |
唐獻祖 | 建初陵 | 河北省隆堯縣魏家莊 |
唐懿祖 | 啟運陵 | 河北省隆堯縣魏家莊 |
唐太祖 | 永康陵 | 陝西省鹹陽市三原縣 |
唐世祖 | 興寧陵 | 陝西省鹹陽市渭城區 |
唐高祖 | 獻陵[唐] | 陝西省三原縣徐木鄉永合村 |
唐太宗 | 昭陵 | 陝西省醴泉縣九嵕山 |
唐高宗 | 乾陵 | 陝西省乾縣梁山 |
唐義宗 | 恭陵 | 河南省偃師市緱氏鎮 |
唐中宗 | 定陵[唐] | 陝西省富平縣龍泉山 |
唐睿宗 | 橋陵 | 陝西省蒲城縣 |
唐讓帝 | 惠陵[唐] | 陝西省蒲城縣三合村 |
唐玄宗 | 泰陵[唐] | 陝西省蒲城縣金粟山 |
唐奉天帝 | 齊陵 | 陝西省臨潼新豐 |
唐肅宗 | 建陵[唐] | 陝西省醴泉縣武將山 |
唐承天帝 | 順陵 | |
唐代宗 | 元陵 | 陝西省富平縣檀山 |
唐德宗 | 崇陵 | 陝西省涇陽縣嵯峨山 |
唐順宗 | 豐陵 | 陝西省富平縣 |
唐憲宗 | 景陵[唐] | 陝西省蒲城縣金熾山 |
唐穆宗 | 光陵 | 陝西省蒲城縣 |
唐敬宗 | 莊陵 | 陝西省三原縣 |
唐文宗 | 章陵 | 陝西省蒲城縣天乳山 |
唐武宗 | 端陵 | 陝西省三原縣騰張村 |
唐宣宗 | 貞陵 | 陝西省涇陽仲山 |
唐懿宗 | 簡陵 | 陝西省富平縣紫金山 |
唐僖宗 | 靖陵 | 陝西省乾縣雞子堆 |
唐昭宗 | 溫陵 | 河南省偃師市 |
唐景宗 | 和陵 | 山東省荷澤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