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制沿革
湄洲島位於福建省莆田市湄洲灣灣口的北半部。現為國家旅遊度假區。這是一個南北長9.6公里,東西寬約1.3公里,面積約16平方公里的小島。全島林木蓊鬱,港灣眾多,岸線曲折,沙灘連綿,風景秀麗。環島優質沙灘長達20多公里,可建海濱浴場;還有6千餘畝防風林帶,是理想的度假勝地。島域盛產石斑魚,乃魚中之珍品,遠銷港澳。
湄洲灣東南臨台灣海峽,與寶島台灣遙遙相望。因處海陸之際,形如眉宇,故稱湄洲。島上媽祖廟聞名海內外。媽祖原名林默(公元960-987年),因生前出海救助過不少漁民和商船,死後遂被尊為海神。歷代朝廷還敕封她“天妃”、“天后”、“天上聖母”等尊號。湄洲島是媽祖的故鄉,這裡的媽祖廟尊稱為“天后宮湄洲祖廟”。此廟創建於宋雍熙四年(公元987年),即林默逝世的同年,初僅數椽;後經歷代擴建,日臻雄偉。
明代著名航海家鄭和七下西洋,回來奏稱:“神顯聖海上”,於第七次下西洋之前奉旨來到湄洲島主持御祭,擴建廟宇。清康熙統一台灣,將軍施琅奏稱:“海上獲神助”,又奉旨大加擴建。目前,媽祖廟已修葺一新,雕樑畫棟,金碧輝煌,成為全世界華籍海員頂禮膜拜和海內外同胞神往的聖地。據說,全世界華僑聚居地有媽祖廟不下千座,其中台灣就有五百八十多座。每逢農曆三月二十三媽祖生日和九月初九媽祖忌日,廟宇內外,人山人海,香火鼎盛。
全島林木蓊鬱,港灣眾多,岸線曲折,沙灘連綿,風景秀麗。環島優質沙灘長達20多公里,可建海濱浴場;還有6千餘畝防風林帶,是理想的度假勝地。島域盛產石斑魚,乃魚中之珍品,遠銷港澳。
廟後岩石上,有“升天古蹟”、“觀瀾”等石刻。廟前岩岸海床有大片輝綠岩,受風濤沖蝕,形成天然凹槽,潮汐吞吐之聲,由遠而近,初似管弦細響,繼如鐘鼓齊鳴,再若龍吟虎嘯,終則象巨雷震天,驟雨瀉地。扣人心弦的“湄嶼潮音”因而弛名。
氣候
最佳旅遊季節為每年4-12月。莆田市位於太平洋西岸中國的東海之濱,福建省沿海福廈黃金海岸線中部,氣候屬南亞熱帶,冬季短暫,年平均氣溫18℃-21℃,最佳旅遊季節為每年4-12月。
交通
從福州或廈門方向到湄洲島都需要在莆田轉車,然後乘輪渡。從福州出發,在火車站靠和南門長途汽車站等處乘車前往莆田市,非高速公路的客車行駛2小時。在莆田市汽車站乘前往文甲碼頭和湄洲島的中巴,花費1小時。到文甲碼頭改乘輪渡(8元)/單程至湄洲島,如果不願等也可以乘汽艇,(14元)/單程。進入湄洲島的門票在過渡的同時收取(輪渡加門票共41元)。
旅遊開發
自1988年以來,湄洲島管委會本著“高起點、高水平、高標準”的要求,圍繞建設名副其實的國家旅遊度假區,狠抓招商引資、項目建設和優質服務,使度假區的旅遊設施逐步配套,景點開發步伐加快,旅遊經濟逐年提升,媽祖文化進一步弘揚,投資旅遊環境日趨最佳化,為湄洲島的全面起飛打下堅實的基礎。到2008年,湄洲島已建有交通、通訊、跨海供水、供電等一批事關長遠發展的重點骨幹項目,酒店、娛樂中心、海濱浴場等旅遊服務接待設施30多項,綠化覆蓋率達到50.6%,先後被評為全國綠化百佳縣(區)、全國造林綠化先進縣(區)和國家AAAA級旅遊區、福建省十大旅遊品牌之一。
自1992年湄洲島闢為國家旅遊度假區後,香港溫馨力寶集團負責用20年時間投資19億美元對該島進行成片開發,目標是把該島建設成為亞太地區乃至世界一流的朝聖度假聖地。
2007年4月,湄洲島國際大酒店,於第八屆湄洲媽祖文化旅遊節期間開工建設,其為省級重點項目,總投資額為8000多萬元,於2009年建成投入使用。該酒店的建成大大改善湄洲島的旅遊基礎設施,提高接待能力,為遊客特別是台灣媽祖信眾謁祖進香提供優美、溫馨的居住環境。
湄洲祖廟2008年至2009年初,湄洲島已建或在建的重點項目還有:海景人酒店;可停泊3000噸級客輪、滿足對台直航需要的宮下(文甲)陸島交通碼頭;恆溫海水游泳館;國家交通部立項的跨海通道;簽訂投資額為3億多元協定的湄洲島國際生態論壇會址;湄洲島國際海島生態植物示範園;紅樹林重建工程。同時湄洲島還積極開展創建國家AAAAA級旅遊區工作,重點實施北部區環境綜合整冶、旅遊廁所改造、公共標識系統完善、公共服務設施配套等四大工程,全面提升度假區形象和競爭力。
2011年10月初,成功摘取城市10萬人口以下組別的“世界節日活動之城”桂冠,這是中國首個獲此殊榮的城市。
2012年11月5日,經國務院批准,湄洲島列入第八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成為福建莆田市首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湄洲島由此同時擁有國家旅遊度假區和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兩個國家級旅遊品牌。
旅遊景點
湄洲島素有"南國蓬萊"美稱,造化鍾神秀,大自然賜與了湄洲島得天獨厚的風光和自然資源。島上風光秀麗,碧海藍天、金沙綠林、青山怪石交織成一幅俊秀多姿的畫卷,是
旅遊度假、海上觀光的理想樂園。既有扣人 心弦的湄嶼崐潮音、"東方夏威夷"九寶瀾黃金沙灘、"小石林"鵝尾崐怪石等風景名勝30多處。媽祖祖廟
湄洲祖廟位於被稱為“ 海上明珠”,形如秀眉的湄洲島的北端。初建於宋代雍熙四年(公元987年)是為紀念媽祖而設立的。媽祖(960-987)是湄洲島上林氏女。一生雖然短暫卻留下了無數的救難濟世的動人的故事,後來被人們奉祀為神,形成一種民間信仰。一千多年來,媽祖的信仰遠播海內外,分靈廟遍布世界各地,於是尊此廟為“祖廟”。意即所有媽祖廟之祖。湄洲媽祖廟歷代都有擴建修葺,日臻完善,近年來又集資重修。現在已經形成 錯落有致、輝煌壯麗的建築群。從祖廟的第一個大牌坊進去,兩邊可見雕梁書棟的長廊,依山逶迤,迎面是一座城闕形的山門,內有千里眼,隨風耳守護,出山門再登上石級,仰望凌空而建的儀門牌坊,俗稱“聖旨門”寓為媽祖受到了歷代的皇帝的敕封的意思。儀門與廣場相連,往上有鐘鼓樓東西對峙,每逢節慶,鐘鼓齊鳴,聲震海濱。
鐘鼓樓的中間正面對著媽祖廟的正殿,正殿又稱“ 太子殿”。與正殿毗鄰的是梳妝檯和“升天古蹟”傳說是媽祖梳妝和羽化的地方,正殿的左上側是寢殿,系供奉媽祖的主要殿堂,也是平時舉行祭祀的地方。寢殿往上,有石道四通八達,道旁的朝天閣,升天樓, 觀音殿,佛殿,五帝廟,中軍殿,愛鄉亭,龍鳳亭等建築物,都各具特色,各展雄姿,供給遊人憑弔。黃金沙灘
湄州島有長達3 多公里的海岸線,這裡有號稱:“天下第一灘”的“ 九寶瀾”黃金沙灘,前臨碧波萬頃,後枕綠茵千疇,是個理想而難得的天然浴場。金色的沙灘綿延數公里,寬敞平坦。那沙子仿佛經過籮篩過似的,細膩、純淨。在海浪的撫摸下,顯得格外溫柔。每逢盛夏,這裡是人們一試身手的好疆場。四面八方的遊客來到這裡,擁抱著那揮動萬束雪白的浪花,幾番搏擊,幾番嬉戲……;或拾貝捉蟹;或觀賞日出日落,雲蒸霞蔚;或 披星戴月,諦聽那湄嶼潮音的吟唱,凝視萬家漁火的明滅……被譽為“天下第一灘”的九寶瀾黃金沙灘位於湄洲島西南突出部,狀如一鉤新月,懸掛在湛藍的大海上。遊人在湄洲島北部的媽祖山朝聖之餘,驅車涉足九寶瀾,猶如步入仙宮月窟。
九寶瀾沙灘長兩千多米,寬達百米,面對浩瀚無垠的碧海,背依千畝蔥蘢的木麻黃,灘頭奇峰挺秀、怪石嶙峋,造化的鐘靈毓秀,令人嘆為觀止。美國一位環球旅行家觸景生情,讚美此地為“東方夏威夷”。近年來,這裡已開闢成休閒勝地、海濱浴場。周圍有不同檔次的旅店賓館,灘頭林蔭中遍布優雅的情侶屋和別致的簡易帳篷。春秋之間,特別是夏天,觀光消暑的遊人紛至沓來,而以精力充沛的青年人為多。
鵝尾山景區
到九寶瀾遊覽,最好的時辰是晨昏。日出月落,自古就不乏搖筆桿子的人抒寫,但大海吞吐日月的壯觀景象,斷難用文字表達,只有身臨其境才能心領神會。更何況,這裡風細細,沙綿綿,沒有切身的感受,哪能領略到它的微妙之處。若逢月夜,沙灘一片皓白,海上萬點粼光,那情景與明代秦邦錡所描繪的“月滿瓊波諸島靜,潮來銀屋一帆開”,也就八九不離十了。即使五月,靜臥沙灘觀賞滿天星斗,任思緒思接千古也是頗有情調的。由於沙平海闊,天幕上的星星似乎伸手可及。
鵝尾山位於湄洲島最南端突出部的鵝尾山,海拔不足70米,凌空俯瞰,猶如碧波中托出的一朵長柄蓮花。它以獨特的海蝕地貌風光吸引著千千萬萬的遊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把山上的石頭雕刻成各種姿態生動、形象逼真的動物造型,使它成為一座天生地造的石盆景園。而它那滿山嵯岩的陽剛之美,又同環山的沙灘、林帶的柔和之美,構成剛柔相濟的和諧美感。
穿過密集陰涼的木麻黃林地,便來到了鵝尾山的坡下。首先迎接你的將是一塊豎在路邊形如蚶貝的大石,它張開一扇 貝殼,露出貝殼內部凹凸不平的紋理質感,好像是坦露心胸以迎貴賓,因此,人們把它命名為“聖貝迎賓”。在往前走去,映入眼帘的是一塊酷似雄鷹展翅的巨石,這隻鷹好像一邊在品嘗它面前的一堆獵物,一邊警戒地窺視著周圍的靜動,隨時準備再凌空搏擊,因而人們給它取名“雄鷹獵勝”。 繼續往前看去,則是一隻圈瞪雙眼、仰頭狂吠的石狗,所以“天狗吠日”便是人們給它的取名。神龜朝聖
一隻形象逼真的石龜正向坡上爬來,而它的身後就是一片金色的沙灘,有人說它是海龜迎著朝陽趕來朝拜媽祖,因而稱之為“神龜朝聖”;在神龜奮力爬坡的前方山頭上,另有一堆疊成宛如虎踞的象形石,看它高仰的虎頭好像在仰天長嘯,而那龐大的身軀盤踞大地,虎虎生威,真是形神兼備。轉過山坡,穿過一片綠林,在那山坳窪地的綠茵上,有兩隻相依的象形石蛙,猶如一對情侶幽會在此山唯一的一塊青春地上。“雙蛙幽會”之名也就這樣傳開了。
湄女風情
湄洲女是福建三大漁女之一。
湄洲女是湄洲島籍女子的統稱,其最顯著的特徵表現在髮型和服裝上,相傳為媽祖親自設計,可以用“帆船頭、大海裳,紅黑褲子寄平安”這句話進行形象概括。湄洲女的藍色上衣代表大
海,褲子上紅下黑兩截隱含平安與思念的意思。頭髮盤起梳得像船上的帆,左右各一根波浪型的發卡,代表船上搖櫓的船漿,頭上盤一個圓圓的發笈代表船上的方向盤,一根紅頭繩盤在發笈里代表船上的纜繩,一根銀釵橫向穿過發笈代表船上的錨。頭上的每個髮飾都代表船上的零件,象徵著一帆風順。特色小吃
楓亭糕,用純糯米粉為原料,拌上白砂糖粉末,再加上花生仁,芝麻等,乾蒸熟後,切成四方塊,香甜可口,老人小孩皆宜食用,也是饋贈親友的佳品,在省內外及東南亞一帶頗受歡迎。
仁丹糕,用糯米粉為原料,拌以白糖、精鹽、酸汁,蒸熟後趁熱撒上白砂糖,甜、鹹、酸味道齊全,病人和老幼食用尤為適宜。
蕪糕,把一些薄荷草(俗名溪蕪草)放在鋪糯米粉的蒸籠底部,蒸煮後,蒲荷味滲進米糕,香氣襲人,是獨特之糕點。
特產
漆木碗
莆田市選用優質木材和採取精湛工藝製作的碗、碟、盤、杯、缽、盂、花盆套等150多個花色品種的傳統木質漆器,造型雅致玲瓏,色澤光滑明麗,既為日用品,又是工藝品。漆木碗用料考究,製作精細。在漆藝上,有傳統的“紅退光”、“黑退光”,色亮如鏡,聚光照影;有“退光貼花” 、“漆內描圖”,摸之無痕,視之有景;有“生漆擦”、“透明擦”,木紋清晰,美於天然。漆木碗的品種已有“青石朱里碗”、“透明暗花鴛鴦碗”、“金珠蓋碗”等20餘種。漆木碗為陳設、旅遊和食具之佳品,不但造型雅,質地優良,色彩明麗,純樸美觀,而且具有無味、無毒、堅固耐用、不脫漆等特點。盛沸水不燙,裝酸鹼不蝕,是馳名中外的上乘食具。陳列於廳室,正看圓如一輪滿月,側視妙似半顆珍珠,是可供欣賞的工藝美術品。同時,漆木碗高不盈三寸,薄不過三分,旅途攜帶,十分輕便。
興化桂圓乾
興化桂圓乾是興化地產的龍眼加工焙製成的乾品,馳名國內外。桂圓乾富於營養,具有養血安神、補心益脾等功效,是體虛貧血產後養身的滋補佳品,用優良品種“烏龍嶺”焙製成的桂圓乾,尤為名貴。興化桂圓乾按照龍眼品種規格大小不同,有“三元”、“四元”、“五元”、“中元”和“砂仔”之別。
蔗糖
莆仙自古就是著名的“甘蔗之鄉”。甘蔗種植的歷史可上溯到700多年前的南宋時期。到明朝中葉,甘蔗種植和蔗糖生產有些發展,糖類產品已行銷江浙各地。但直到本世紀40年代,還處於比較落後的狀態,種植的甘蔗是老品種,產量和出糖率都很低,土作坊中生產的是板糖、紅砂糖和少量白糖。50年代後,人民政府重視蔗糖生產,積極扶持和鼓勵農民種蔗。1983年建市以後,市政府採取得力措施,促使甘蔗種植面積不斷擴大,單產不斷提高,推動製糖工業發展。
1983年,仙遊縣龍華公社建華大隊榮獲“全國甘蔗生產先進單位”稱號。1985年,全市甘蔗種植面積達22。6萬畝,甘蔗總產量126萬噸,榨季生產食糖14。1萬噸,為歷史最好時期。被譽為福建“糖倉”之一。
冰糖
冰糖是蔗糖加上蛋白質原料配方,經蒸汽煮煉和靜止結晶而成。冰糖晶瑩透亮,香甜可口,具有潤喉清心,祛煩消渴的功效,是食用佳品。
古時,仙遊民間就用土灶、大鍋煮煉冰糖。產品遠銷江浙各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光仙遊就有30多家私人冰糖作坊,年總產100多噸,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冰糖生產發展較快,1956年以來,人民政府注意發揮蔗鄉優勢,發展冰糖生產,不斷進行技術革新和設備改造,逐步提高產品質量。仙遊食品廠生產的冰糖,無論是產量還是質量,在省內同行業中都居首位。仙遊出產的冰糖大量銷往上海、江西、浙江、安徽、山東、湖南、河北、江蘇等地。僅上海市的年銷量就達1000噸。
1972年以後,仙遊冰糖生產又有新的突破。雙燈牌單晶體冰糖成為出口產品,銷往新加坡、葉門各國。仙遊綜合食品廠生產的“鯉城牌冰糖”及“鯉城牌單晶冰糖”,1985年榮獲部優產品稱號。1988年全市冰糖產量7411噸,其中出口219噸。1989年冰糖產量下降為2946噸。
榮譽
2013中國海洋寶島榜於正式出爐,包括釣魚島、黃岩島、台灣島、香港島、海南島和西沙群島等在內的100箇中國大陸及港澳台著名島嶼入選。其中,湄洲島以“湄嶼潮音、世代香火”的美譽名列第9名。
據悉,本榜單由世界文化地理研究院、世界遺產研究院、亞太環境保護協會、全球綠飄帶行動聯合會、中國城市研究院等單位聯合主持。評選根據海島知曉率與美譽價值、海島歷史文脈與國土地標價值、海島資源環境稟賦價值等7項標準作為考量海洋寶島的必要依據。同時,採取簡潔式口碑調查法,對包括公眾、專家、媒體口碑等進行綜合評估,遴選出100個美麗海島。
台灣島主島、海南島主島、香港島、釣魚島主島及列島、海南三沙市中沙群島黃岩島、舟山群島舟山本島、山東長島縣廟島列島主島南北長山島、海南三沙市西沙群島、福建莆田湄洲島、廣東陽江市海陵島分列中國海洋寶島榜前十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