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大閘蟹是河蟹的一種,河蟹學名中華絨螯蟹。在我國北起遼河南至珠江,漫長的海岸線上廣泛分布,其中以長江水系產量最大,口感最鮮美。
現引種到各大湖區都有培育養殖 ,過去大閘蟹在長江口近海產苗,長成幼蟹後,逆長江洄游,生長在長江下游一帶的湖河港汊中。大閘蟹名稱來源於吳方言,以陽澄湖的清水大閘蟹最為著名,主要產於蘇州市的崑山、常熟和相城區。清蒸大閘蟹:挑選個大、肢體全、活力強的陽澄湖大閘蟹,放在清水裡洗淨,用繩或草把大閘蟹的兩個夾子和八條腿紮緊成團狀,入鍋隔水蒸熟。也可以放在水裡煮熟。下鍋時可放一些生薑、紫蘇、黃酒、食鹽與之同煮,可以避寒去腥。食用時配上自己精心調製的醬汁和黃酒,既能調味驅腥,又能完全吊出大閘蟹的美味。
主要食材
類別:蘇錫菜
工藝:清蒸
口味:本味鹹鮮
食用:中餐晚餐
主料:螃蟹3000克
調料:子姜75克醬油100克醋50克香油15克
烹飪方法
1.取200克香菜擇洗乾淨,切段,放入小盤中;
2.鮮姜洗淨,切末,放入碗中;
3.將活螃蟹放入涼水中,放養十幾分鐘,洗淨螃蟹身上的沙粒;
4.用小線繩(馬蓮草)將螃蟹綑紮好,放入蒸鍋內,大約蒸10分鐘;
6.將蒸好的螃蟹解開小繩(馬蓮草),擺入盤中;
7.同薑末醋碗一同上桌,香菜隨後上桌;
8.食用時用香菜搓手解除腥味。
家常做法
主料:大閘蟹
輔料:姜、蔥
調料:白醋、白糖、啤酒
做法:
1、準備材料。
2、大閘蟹用牙刷刷淨,放在清水下沖洗乾淨。
3、蒸鍋添水,將薑片放入水中,再往鍋里倒入少許啤酒(請忽略我大意而乾燒後傷痕累累的蒸鍋)。
4、將綁好的活蟹放入,蓋上鍋蓋,冷水入鍋,大火蒸15——18分鐘(蒸的時間視蟹的大小決定)
5、生薑、蔥切末,並調入白糖和醋,即成為姜醋蘸汁(蟹性寒,須加姜醋才可食用。)
6、還不趕緊趁熱享用。
溫馨提示:
◎河蟹湖蟹一定要活吃,死蟹不能食用,會引起嚴重的食物中毒;
◎孕婦宜少吃或不吃螃蟹。中醫認為,螃蟹性寒涼,有活血祛瘀之功,故對孕婦不利。(孕婦少吃一點還是沒問題的,我懷孕時就曾吃過2、3次,一次一隻)
◎蒸蟹的水中加薑片、啤酒是為了去蟹腥。
◎螃蟹性寒,不宜多吃,以免引起腹痛、腹瀉。並且,蟹一定要配姜醋食用,不僅能去腥還能突出蟹肉的鮮美,而且姜的熱性能驅除蟹的寒氣。
◎蟹不宜與茶水、啤酒和柿子同食,但溫熱的黃酒是吃蟹的絕配。
◎切忌吃蟹心.蟹的雙鰓之間有一個六角形的白色蟹心,極其寒涼,虛寒人士不宜。另外,但凡內臟都不宜吃,因內臟積聚重金屬,多吃易中毒.
注意事項
1、河蟹湖蟹一定要活吃,死蟹不能食用,會引起嚴重的食物中毒;
2、蒸蟹的水中加薑片、蔥結和黃酒是為了去蟹的腥味,另外,蟹一定要配姜醋食用,不僅能去腥還能突出蟹肉的鮮美,而且姜的熱性能驅除蟹的寒氣。
3、螃蟹性寒,不宜多吃,以免引起腹痛、腹瀉。
4、蟹不宜與茶水、啤酒和柿子同食,但溫熱的黃酒是吃蟹的絕配。
買螃蟹如何分公母:
看蟹的臍部,母蟹的臍是圓形,公蟹是三角形,母蟹黃多,蟹黃十分鮮美,公蟹多蟹膏,蟹肉也相對豐滿。
歷史文化
1.古人對螃蟹頗多研究,唐有《蟹?》,宋有《蟹譜》。《笠翁一家言》云:蟹之鮮而肥,甘而膩,白似玉而黃似金,已造色香味三者之極,更無一物可以上也。就是說食蟹之後百餚無味。
2.螃蟹海里生、河裡長、橫行不已。春天,幼蟹離海入江,在淡水中生活三四年。秋天,成蟹又返回海中產卵繁殖後代,所以9~10月間蟹最肥。
3.此菜為蘇菜時令名餚。
營養分析
螃蟹:螃蟹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及微量元素,對身體有很好的滋補作用。螃蟹還有抗結核作用,吃蟹對結核病的康復大有補益。
適合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適宜跌打損傷、筋斷骨碎、瘀血腫痛、產婦胎盤殘留、孕婦臨產陣縮無力、胎兒遲遲不下者食用,尤以蟹爪為好;
2.平素脾胃虛寒、大便溏薄、腹痛隱隱、風寒感冒未愈、宿患風疾、頑固性皮膚瘙癢疾患之人忌食;
3.月經過多、痛經、懷孕婦女忌食螃蟹,尤忌食蟹爪。
食療作用
螃蟹性寒、味鹹,歸肝、胃經;
有清熱解毒、補骨添髓、養筋接骨、活血祛痰、利濕退黃、利肢節、滋肝陰、充胃液之功效;
對於淤血、黃疸、腰腿酸痛和風濕性關節炎等有一定的食療效果。
食物相剋
螃蟹:螃蟹不可與紅薯、南瓜、蜂蜜、橙子、梨、石榴、西紅柿、香瓜、花生、蝸牛、芹菜、柿子、兔肉、荊芥同食吃螃蟹不可飲用冷飲會導致腹瀉。
營養成分
熱量(3583.60千卡);
蛋白質(453.05克);
脂肪(85.74克);
碳水化合物(249.64克);
葉酸(45.00微克);
膳食纖維(2.35克);
膽固醇(6675.00毫克);
維生素A(9809.00微克);
胡蘿蔔素(505.00微克);
硫胺素(1.66毫克);
核黃素(7.44毫克);
尼克酸(47.90毫克);
維生素C(12.50毫克);
維生素E(166.20毫克);
鈣(3385.80毫克);
磷(4894.30毫克);
鉀(5432.50毫克);
鈉(983.10毫克);
鎂(92.44毫克);
鐵(105.91毫克);
鋅(1428.66毫克);
硒(74.58微克);
銅(15.98毫克);
錳(0.00毫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