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名稱
涼血二黃湯
藥物組成
生地4錢,丹皮2錢,白芍3錢,桃仁2錢,延胡2錢,黃芩2錢,梔子2錢,薑黃2錢,通草2錢。
處方來源
《中醫婦科治療學》
方劑主治
婦人痛經熱甚,兼口苦心煩,脈弦數。
方劑功效
清熱涼血。
用法用量
水煎,溫服。
中藥方劑之涼字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
以生地4錢,丹皮2錢,白芍3錢,桃仁2錢,延胡2錢,黃芩2錢,梔子2錢,薑黃2錢,通草2錢為藥引,主治婦人痛經熱甚,兼口苦心煩,脈弦數。
涼血二黃湯
生地4錢,丹皮2錢,白芍3錢,桃仁2錢,延胡2錢,黃芩2錢,梔子2錢,薑黃2錢,通草2錢。
《中醫婦科治療學》
婦人痛經熱甚,兼口苦心煩,脈弦數。
清熱涼血。
水煎,溫服。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
涼血地黃湯,別名生地黃湯、地黃湯,由黃芩1分,荊芥穗1分,蔓荊子1分,黃柏2分,知母2分,藁本2分,細辛2分,川芎2分,黃連3分,羌活3分,柴胡3分,升...
清熱燥濕,涼血養榮 《治痘全書》卷十四 《蘭室秘藏》卷中 《外科正宗》卷三凡以清解里熱為主要作用的藥物,叫做清熱藥;以清熱藥為主組成的方劑,叫做清熱劑。
脫血,病證名。血液脫失之證。又稱血脫。《素問·平人氣象論》:“臂多青脈,曰脫血。”“安臥脈盛,謂之脫血。”《類經·色脈類》:“血脫則氣去,氣去則寒凝,凝...
概述 古醫書中的描寫 治療方法熱在血分證的發病時期一般都是春季或冬春之交,病因為里熱內伏所致,具有初出現時高熱煩渴、舌紅苔黃、甚則神昏痙厥等里熱證表現、起病急、病情重、變化快等特點。
簡介 病因病機 診斷要點 氣分證治 營血分證治瀉黃湯是一劑中藥方劑,主要功效用於過敏性紫癜、熱毒蘊積脾胃者。
麥冬有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的功效;生地有清熱涼血、益陰生津之功效。故冬地三黃湯具有滋陰生津清熱瀉火解讀的功效。
歌訣 冬地三黃湯·《溫病條辨》卷二 冬地三黃湯·《溫熱經緯》歸芍地黃湯,中醫方劑名。出自《症因脈治》卷二。具有養血滋陰之功效。主治①《症因脈治》:外感吐血,失血太多,脈芤而澀者。②《外科證治全書》:肝腎真陰不足,...
組成 用法用量 功用 主治 方義當歸大黃湯用於冷氣牽引腰背肋下,腹內痛。
當歸大黃湯--《外台》卷七引《張文仲方》 當歸大黃湯--《直指小兒》卷二齒印,苔薄潤或膩。(二)血熱:突然血出如崩,血色深紅,頭暈面赤,煩躁口渴...之,百會先針,施平輔平瀉之法,繼用灸法。余穴採取補法。(二)血熱 1.治則:清熱涼血。2.處方:行間、血海、陰交、關元。3.方義:行間,足...
中醫說法 辨證分型 古方輯錄 文獻記載 血崩治驗三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