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成
苦參八兩,黃連四兩,連翹、牛蒡子、生地黃、白芷各二兩,防風、石膏各一兩,大黃二兩半。
用法用量
上為末,荊芥湯打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百丸,先服升麻葛根湯發其毒,毒出後,再服本丸,空心溫水送下。
功用
涼血清熱,除濕解毒。
主治
下疳。
附方
名稱:全陽方
組成:金銀花、黃柏、肉桂、當歸、熟地、山茱萸、北五味、土茯苓
用法:水五大碗,同浸乾為末。每服一兩,滾水調服
主治:前陰爛落。女陰潰瘍
出處:《洞天奧旨》卷十六
名稱:消疳丸
組成:銀珠、兒茶、老茶、黃柏炭、輕粉
用法:上為末,黃蠟二錢,熔化為二十一丸。每服七丸,空心酒送下
主治:下疳
出處:《仙拈集》卷四引《靈秘丹藥》
名稱:七寶檳榔散
組成:檳榔、密陀僧、雄黃、輕粉、黃連、黃柏、朴消
用法:上為細末,入麝香一錢,和勻再研細。先用蔥白漿水洗淨,軟帛拭乾。如瘡濕,乾摻;如乾,小油調塗
主治:下元玉莖上或包頭內有疳瘡,漸至蝕透不愈者
出處:《普濟方》卷三○一引《德生堂方》
名稱:下疳珍珠散
組成:珍珠、乳香、沒藥、兒茶、牡蠣、龍骨、象皮、輕粉、蛤粉、枯礬、冰片
用法:上為末,乾摻之。四邊白腐之上,貼真金箔。或用蔥、椒湯洗淨後摻藥
主治:下疳。此由婦人交接不禁,穢濁敗精臭氣所致,初起奇癢,莖頭起粟
出處:《青囊秘傳》
名稱:下疳八寶丹
組成:制爐甘石、掃盆、五倍子、青黛
用法:上為末。摻之
主治:下疳
出處:《青囊秘傳》
中藥方劑之涼字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