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崩症
血崩症是大量出血,女性小產或月事大量出血的狀況通俗來說叫作-血崩,血崩是一個俗稱,所敘述的狀況通常指:血流出來的速度像自來水一樣,止血的方法如止血鉗,壓迫法,或幫助血液凝固的藥物,都用下去了,仍沒有改善,有時醫師可能知道出血的地方,但是無法有效的讓它停止流血,有時醫師根本不知道出血的地方或原因,只見到血從身體所有的地方滲出來,英文形容為oozing,這時病人的生命陷入危險中,隨時會因為失血過多,血壓不足,而產生休克。
中醫說法
血崩亦稱崩中、暴崩,指婦女不在經期而突然陰道大量出血的急性病證。崩之病名首見於《內經》:“陰虛陽搏謂之崩”。
本病病因頗多,有因勞傷過度,氣虛下陷,統攝無權所致;有因暴怒傷肝,肝不藏血,經血妄行而發為血崩;亦可素體熱盛,復感熱邪或恣食辛燥之品,積熱化火,熱迫血行而發病;另有經期產後,余血未盡,或因外感,夾內傷,瘀血內阻。惡血不去,新血不得歸經,造成崩中。
《針灸甲乙經•卷十一》載有針灸治療之法:“崩中腹上下痛,中郄主之”。唐•《備急千金要方》進一步明確治療穴位的部位、針刺深度、艾灸壯數;《針灸資生經》所整理的治療崩漏腧穴已近二十個,明•《針灸大成》對病因及腧穴又有發展。
現代西醫學中的功能性子宮出血之重症者,與本證相類。
辨證分型
適於針灸治療的急症血崩,可辨為下列三型:
(一)氣陷:暴崩下血,色淡質薄,面色皝白或虛浮,睏倦乏力,動則氣短血出更劇,脈細弱或芤。舌體胖嫩有齒印,苔薄潤或膩。
(二)血熱:突然血出如崩,血色深紅,頭暈面赤,煩躁口渴,脈滑數或弦數,苔黃。
(三)血瘀:血出淋漓不斷,猝然其勢若崩,夾有瘀塊,血色紫暗,小腹疼痛拒按,脈沉澀或沉緊,舌質暗紅,舌尖邊時見瘀點。
疾病治療
(一)氣陷
1.治則:益氣固本。
2.處方:脾俞、隱白、百會、氣海、足三里。
3.方義:脾俞,健脾益氣,加強統血之功;隱白,是治療崩漏之經驗要穴;氣海、足三里,用以輔氣助元,使血有化生之源,百會系諸陽之會,善升提下陷之氣。五穴合用,能益氣昇陽,固攝經血。
4.治法:隱白、氣海均以艾卷雀啄法溫灸之,百會先針,施平輔平瀉之法,繼用灸法。余穴採取補法。
(二)血熱
1.治則:清熱涼血。
2.處方:行間、血海、陰交、關元。
3.方義:行間,足厥陰之滎,以清肝熱,增肝藏血之功;血海為脾經之穴,可泄血熱,益脾統血之力;陰交、關元位於任脈而與沖脈交會,血崩多與沖任受損密切相關,取此二穴,可固經澀血。
4.治法:關元、陰交平補平瀉;行間、血海宜用瀉法。
(三)血瘀
1.治則:活血化瘀。
2.處方:膈俞、肝俞、三陰交、中極。
3.方義:血之會穴膈俞,活血理血以通瘀止血;肝俞,疏調肝臟氣機以行氣活血止血;三陰交,取其統血固經;中極乃任脈與足三陰經交會穴,用之加強沖任攝血功能。本方既能利氣化瘀以止血,又可統攝離經之血以固經。
4.治法:膈俞、肝俞施瀉法,中極、三陰交先補後瀉,以補為主。
古方輯錄
《千金翼方•卷二十六》:“崩中帶下,……中極”。
《針灸資生經•第七》:“陰交、石門,療崩中”。
《針經摘英集•治病直刺訣》:“治婦人經血過多不止並崩中者,毫針刺足太陰經三陰交二穴,次針足厥陰經行間二穴,次手少陰經通里二穴,……針入二分,各灸二七壯。凡灸虛,則炷火自減;實,則灸火吹滅”。
《針灸聚英•卷二》:“婦人月事不調,帶下崩中,因產後惡露不止,繞臍冷痛,灸氣海”。
《神應經•婦人門》:“血崩、氣海、大敦、陰谷、太沖、然谷、三陰交、中極”。
《類經圖翼•十一卷》:“血崩不止:膈俞、肝俞、腎俞、命門、氣海、中極(下元虛冷,血崩白濁)、間使、血海、復溜、行間”。
《針灸大成•卷九》:“婦女血崩不止:丹田、中極、腎俞、子宮。……再刺後穴:百勞、風池、膏肓、曲池、絕骨、三陰交”。
《針灸逢源•卷五》:“血崩:……腎俞、氣海、關元、中極(俱灸妙)、三陰交”。
文獻記載
出典:傅青主女科上卷\血崩
內文: 婦人有一時血崩,兩目黑暗,昏暈在地,不省人事者,人莫不謂火盛動血也。然此火非實火,乃虛火耳。世人一見血崩,往往用止澀之品,雖亦能取效於一時,但不用補陰之藥,則虛火易於衝擊,恐隨止隨發,以致經年累月不能痊瘉者有之。是止崩之藥,不可
獨用,必須於補陰之中行土崩之法。方用固本止崩湯。
大熟地(一兩,九蒸) 白朮(一兩,土炒焦)
黃耆(三錢,生用) 當歸(五錢,酒洗)
黑姜(二錢) 人參(三錢)
水煎服。一劑崩止,十劑不再發。倘畏藥味之重而減半,則力薄而不能止。方妙在全不去止血而惟補血,又不止補血而更補氣,非惟補氣而更補火。蓋血崩而至於黑暗昏暈,則血已盡去,僅存一線之氣,以為護持,若不急補其氣以生血,而先補其血而遺氣,則有形之血,恐不能遽生,而無形之氣,必且至盡散,此所以不先補血而先補氣也。然單補氣則血又不易生;單補血而不補火,則血又必凝滯,而不能隨氣而速生。況黑姜引血歸經,是補中又有收斂之妙,所以同補氣補血之藥並用之耳。
若血崩數日,血下數斗,六脈俱無,鼻中微微有息,不可遽服此方,恐氣將脫不能受峻補也。有力者用遼人參去蘆三錢煎成,沖貫眾炭末一錢服之,待氣息微旺然後服此方,仍加貫眾炭末一錢,無不見效;無力者用無灰黃酒沖貫眾炭末三錢服之,待其氣接神清始可服此方。人參以黨參代之,臨服亦加貫眾炭末一錢沖入。
[2]年老血崩
出典:傅青主女科上卷\血崩
內文: 婦人有年老血崩者,其症亦與前血崩昏暗者同,人以為老婦之虛耳,誰知是不慎房幃之故乎!方用加減當歸補血湯。
當歸(一兩,酒洗) 黃耆(一兩,生用)
三七根末(三錢) 桑葉(十四片)
水煎服。二劑而血少止,四劑不再發。然必須斷欲始除根,若再犯色欲,未有不重病者也。夫補血湯乃氣血兩補之神劑,三七根乃止血之聖藥,加入桑葉者,所以滋腎之陰,又有收斂之妙耳。但老婦陰精既虧,用此方以止其暫時之漏,實有奇功,而不可責其永遠之績者,以補精之味尚少也。服此四劑後,再增入:
白朮(五錢) 熟地(一兩)
山藥(四錢) 麥冬(三錢)
北五味(一錢)
服百劑,則崩漏之根可盡除矣。
亦有孀婦年老血崩者,必系氣沖血室,原方加杭芍炭三錢,貫眾炭三錢極效。
[3]少婦血崩
出典:傅青主女科上卷\血崩
內文: 有少婦甫娠三月,即便血崩,而胎亦隨墮,人以為挫閃受傷而致,誰知是行房不慎之過哉!治法自當以補氣為主,而少佐以補血乏品,斯為得之。方用固氣湯。
人參(一兩) 白朮(五錢,土炒)
大熟地(五錢,九蒸) 當歸(三錢,酒洗)
白茯苓(二錢) 甘草(一錢)
杜仲(三錢,炒黑) 山萸肉(二錢,蒸)
遠志(一錢,去心) 五味子(十粒,炒)
水煎服。一劑而血止,連服十劑痊瘉。此方固氣而兼補血。已去之血,可以速生,將脫之血,可以盡攝。凡氣虛而崩漏者,此方最可通治,非僅治小產之崩。其最妙者,不去止血,而止血之味,含於補氣之中也。
妊娠宜避房事,不避考縱幸不至崩往往墮胎,即不墮胎生子亦難養,慎之!戒之!
[4]交感出血
出典:傅青主女科上卷\血崩
內文: 婦人有一交合則流血不止者,雖不至於血崩之甚,而終年累月不得愈,未免血氣兩傷,久則恐有血枯經閉之憂。此等之病,成於經水正來之時交合,精沖血管也。夫精沖血管,不過一時之傷,精出宜愈,何以久而流紅?不知血管最嬌嫩,斷不可以精傷。凡婦人受孕,必於血管己淨之時,方保無虞。倘經水正旺,彼欲湧出而精射之,則欲出之血反退而縮入,既不能受精而成胎,勢必至集精而化血。交感之際,淫氣觸動其舊日之精,則兩相感召,舊精欲出,而血亦隨之而出。治法須通其胞胎之氣,引舊日日之集精外出,而益之以補氣補精之藥,則血管之傷,可以補完矣。方用引精止血湯。
人參(五錢) 白朮(一兩,土炒)
茯苓(三錢,去皮) 熟地(一兩,九蒸)
山萸肉(五錢,蒸) 黑姜(一錢)
黃柏(五分) 芥穗(三錢)
車前子(三錢,酒炒)
水煎。連服四劑愈,十劑不再發。此方用參兒以補氣,用地萸以補精,精氣既旺,則血管流通;加入茯苓、車前以利水與竅,水利則血管亦利;又加黃柏為引,直入血管之中,而引夙精出於血管之外;芥穗引敗血出於血管之內;黑姜以止血管之口。一方之中,實有調停曲折之妙,故能怯舊病而除陳苛。然必須慎房幃三月,破者始不至重傷,而補者始不至重損,否則不過取目前之效耳。其慎之哉!宜寡慾。
[5]鬱結血崩
出典:傅青主女科上卷\血崩
內文: 婦人有懷抱甚郁,口乾舌渴,嘔吐吞酸,而血下崩者,人皆以火治之,時而效,時而不效,其故何也?是不識為肝氣之鬱結也。夫肝主藏血,氣結而血亦結,何以反至崩記?蓋肝之性急,氣結則其急更甚,更急則血不能藏,故崩不免也。治法宜以開郁為主,若徒開其郁,而不知平肝,則肝氣大開,肝火更熾,而血亦不能止矣。方用平肝開郁止血湯。
白芍(一兩,醋炒) 白朮(一兩,土炒)
當歸(一兩,酒洗) 丹皮(三錢)
三七根(三錢,研末) 生地(三錢,酒炒)
甘草(二錢) 黑芥穗(二錢)
柴胡(一錢)
水煎服。一劑嘔吐止,二劑乾渴除,四劑血崩愈。方中妙在白芍之平肝,柴胡之開郁,白朮利腰臍,則血無積住之虞。荊芥通經絡,則血有歸還之樂。丹皮又清骨髓之熱。生地復清臟腑之炎。當歸、三七於補血之中,以行止血之法,自然鬱結散而血崩止矣。
此方入貫仲炭三錢更妙。
[6]閃跌血崩
出典:傅青主女科上卷\血崩
內文: 婦人有升高墜落,或閃挫受傷,以致惡血下流,有如血崩之狀者,若以崩治,非徒無益而又害之也。蓋此症之狀,必手按之而疼痛,久之則面色痿黃,形容枯搞,乃是瘀血作祟,並非血崩可出。倘不知解瘀而用補澀,則瘀血內攻,疼無止時,反致新血不得生,舊血無由化,死不能悟,豈不可傷哉!治法須行血以去瘀,活血以止疼,則血自止而愈矣。方用逐瘀止血湯。
生地(一兩,酒炒) 大黃(三錢)
赤芍(三錢) 丹皮(一錢)
當歸尾(五錢) 枳殼(五錢,炒)
龜板(三錢,醋炙) 桃仁(十粒,泡炒,研)
水煎服。一劑疼輕,二劑疼止,三劑血亦全止,不必再服矣。此方之妙,妙於活血之中,佐以下滯之品,故逐瘀如掃,而止血如神。或疑跌閃升墜,是由外而傷內,雖不比內傷之重,而既已血崩,則內之所傷,亦不為輕,何以只治其瘀而不顧氣也?殊不知跌閃升墜,非由內傷以及外傷者可比。蓋本實不撥,去其標病可耳,故日急則治其標。凡跌打損傷致唾血,嘔血皆宜如此治法,若血聚胃中,宜加川厚朴一錢半,薑汁炒。
[7]血海太熱血崩
出典:傅青主女科上卷\血崩
內文: 婦人有每行人道,經水即來,一如血崩,人以為胞胎有傷,觸之以動其血也,誰知是子宮血海因太熱而不固乎!夫子宮即在胞胎之下,而血海又在胞胎之上。血海者,沖脈也。沖脈太寒而血即虧,沖脈太熱而血即沸,血崩之為病,正沖脈之火熱也。然既由沖脈之熱,則應常崩而無有止時,何以行人道而始來,果與肝木無恙耶?夫脾健則能攝血,肝平則能藏血。人未入房之時,君相二火,寂然不動,雖沖脈獨熱,而血亦不至外馳。及有人道之感,則子宮大開,君相火動,以熱招熱,同氣相求,翕然齊動,以鼓其精房,血海泛濫,有不能止遏之勢,肝欲藏之而不能,脾欲攝之而不得,故經水隨交感而至,若有聲應之捷,是惟火之為病也。治法必須滋陰降火,以清血海而和子宮,則終身之病,可半載而除矣。然必絕欲
三月而後可,方用清海丸。
大熟地(一斤,九蒸) 山萸(十兩,蒸)
山藥(十兩,炒) 丹皮(十兩)
北五味(二兩,炒) 麥冬肉(十兩)
白朮(一斤,土炒) 白芍(一斤,酒炒)
龍骨(二兩) 地骨皮(十兩)
乾桑葉(一斤) 元參(一斤)
沙參(十兩) 石斛(十兩)
上十四味,各為細末,合一處,煉蜜丸桐子大,早晚每服五錢,白滾水送下,半載痊癒。此方補陰而無浮動之慮,縮血而無寒涼之苦,日計不足,月計有餘,潛移默奪,子宮清涼,而血海自固。倘不揣其本而齊其末,徒以發灰、白礬,黃連炭、五倍子等藥末,以外治其幽隱之處,則恐愈澀而愈流,終必至於敗亡也。可不慎與!
血崩治驗三則
血崩治驗三則
湖北中醫雜誌 1999年第0期第21卷 經驗交流
作者:張華山
單位:浙江省金華市中醫醫院(321000)
血崩是婦科急症之一。因經血非時而忽然暴下,來勢急驟,每致虛脫而成危候。治則:急宜止血,以塞其流。但止血不宜一味固澀,以防止血留瘀。筆者採用輔氣益元、行氣開郁、瀉熱清氣等方法治療血崩,臨床獲效頗佳。現舉例介紹如下:
1 氣不攝血案
陳某,女,40歲。
主訴:經期勞累致經量突然暴下二天。
病史:素體本虛,月經不調,經量或多或少,反覆年余。近因農忙,日夜勞作,收工後感少腹微脹,午夜經血來潮,晨起如常,故仍下田勞作。努責用力後少腹墜脹加重,繼則陰道下血增多,午後血下如注,質稀色紅,晚上經血仍多。晨起頭暈眼花,肢軟乏力,氣短懶言,診見舌苔薄白,舌質淡胖,脈細弱。辨證:脾氣虧損,氣不攝血。治法:健脾輔氣,統血攝血。方藥:潞黨參、生黃芪各200g,炒白朮30g,柴胡5克,升麻20g,血餘炭15g,仙鶴草50g。二劑,每2小時煎服一汁,二劑藥當天服完。第二天複診:服完第一帖藥後,經血大減,服完二劑,第二天早晨仍見有少量出血,但色轉淡。藥中病的,擬原方減半量再服2劑而愈。繼以歸脾丸善後,隨訪半年,未見復發。
按:氣屬陽,血屬陰,氣為血帥,血為氣母,氣能攝血,使血液能正常循行脈中。元氣虧虛,失於統攝,則可見血崩之變。此類患者大都素體虧虛,且多因勞倦過度或病後元氣未復而發作。因此,臨證見元氣虧虛之血崩,宜採用“有形之血不能速生,無形之氣所當急固”之旨治之。
2 肝不藏血案
方某,女,40歲。
主訴:經血暴下,量多如崩1天。
病史:以往月經正常,近1年來因家事不順而見月經量較前增多,色紫暗挾血塊。經前或經期胸乳作脹,甚或刺痛。平時情緒急躁易怒,腰酸膝軟,乏力納少。前2個月月經延長10餘天方淨,經量亦多。此次月經盡治5天,因忿怒而突見陰道下血如崩,色紫而挾小血塊,脈弦細而數,舌質紅,苔白。辨證:鬱火傷肝,肝不藏血。治法:開郁清肝,涼血止崩。方藥:生白芍、生地黃、桑葉、旱連草各30g,白頭翁15g,玫瑰花10g。服2劑,藥後出血量減,原方繼服2劑而愈。
按:肝主藏血,性喜條達。如肝失條達,氣機鬱結,氣結而血亦結。而肝為將茱之官,其性剛烈,如七情過極,則五氣亢盛而肝氣亦急,急則血不藏,血不歸經故血崩不免也。此類患者素有肝鬱,郁久化火,再因忿怒引發生崩。故治宜行氣和血,清肝疏肝,涼血以止其崩。
3 火熱致崩案
金某,女,48歲。
主訴:陰道突然下血如崩,色鮮紅2天。
病史:經行先期量多已年余,伴面紅口乾,烘熱陳作或手足心熱,腰酸。此次月經淨已有半月,日前突見陰道下血,量多如崩,血色鮮紅。脈弦數,舌質紅,苔稍薄黃。辨證:火熱內盛,氣逆致崩。治法:瀉熱清氣,涼肝止血。方藥:熟軍、白頭翁各15g,丹皮10g,桑葉、馬鞭草、生蒲黃(包煎)、炒蒲黃各30g(包煎)。服二劑,藥後出血減半,再服二劑出血止。後以六味地黃湯及一清膠丸善後,於每次月經淨後服10天,連服三個月停藥。隨訪1年未再發。
按:氣有餘便是火,火盛則迫血妄行,沖脈血海不寧則導致崩漏。此證多見於中年婦女,為病多因實火,動血灼陰,來勢急迫。故宜急投清熱涼血止血,但因火氣內盛,故宜在上法中加入瀉熱清氣之品,如銀花、黃芩等,使血熱得清,氣熱得泄,止血之效更佳。
治療:血崩驗方一例
靈芝荸薺飲 靈芝50克,荸薺500克,白糖200克,香精2克,靈芝水煎取汁,荸薺壓汁,混合,
加水至160毫升,加白糖,香精使溶,日服2次,能清熱利尿,降血壓。治血崩。
<<靈芝藥膳配方精選>>摘自10大中藥叢書<<靈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