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學名:SonneratiahainanensisKO,E.Y.Chen et W.Y.Chen
科名:海桑科Sonneratiaceae
屬名:海桑屬(Sonnerotia)
保護等級:Ⅱ
現狀:瀕危種。為最近發現的稀有物種,分布區極狹小,目前僅有5株,樹高8米的僅有1株,其基圍2.3米,樹冠擴展,其餘株比較矮小,散生於林緣。公于海南辯證齊縣海邊的紅樹林內,林地距離低潮線80-100,糧有時地面高有線20-30厘米。
現狀

外部形態
海南海桑為喬木,高4-8m,基部周圍具放射狀木栓質的筍狀呼吸根;小枝粗狀,上部具不明顯的鈍棱,下部圓柱

在野外,海南海桑與同屬植物卵葉海桑(S.ovata)在形態上的差別不是特別顯著,海南海桑的葉片顏色較深,葉片長度與寬度相差不大,近圓形;而卵葉海桑的葉片顏色較淺;葉片長略大於寬,呈卵形;當花蕾存在時,就能從萼片上是否有瘤狀物作出正確判斷;卵葉海桑花萼片具瘤狀突起,海南海桑則無。
內部結構

表面觀:表皮細胞為不規則四邊形至多邊形,邊直形至近直形;上、下表皮均具氣孔,氣孔為4—5細胞輪列型,單氣孔為主.表皮細胞之間有泌鹽腺結構.環結曲形羽狀脈.一級脈直形,中等粗細;二級脈多為開出後彎行至葉緣處彎曲,與上面二級脈連成脈環;有二級間脈,三級脈結網型與貫串型並存.三級脈走向彎曲及近直向行走,四級脈多分枝並互相連線,或與五級脈構成較大的脈島.葉緣具三級脈環。
次生木質部:橫切面上管孔甚多,多數為復管孔,管孔圓形,卵圓形或呈多角形;導管和纖維分子短,壁厚,壁上有次生增厚;管間紋孔互列式,導管和射線細胞間紋孔對形態和大小變化較大,纖維細胞具單紋孔;具附物紋孔;單穿孔;軸向薄壁細胞稀少;徑向薄壁細胞具晶體;單列射線,少數為二列射線,射線類型為同型III型;具纖維狀導管分子。
花粉形態:花粉粒長球形,3孔型,萌發孔為圓形,孔緣加厚凸起,萌發孔孔口小,有脊;兩極區加厚,極區略寬,近光滑,稍具條狀紋飾並有穴狀紋。
染色體數目:2n=22.但在對海南海桑的花粉母細胞進行減數分裂的過程觀察時,發現在一些細胞中其染色體數有時多於11,有時卻少於11
地理分布
海南海桑僅天然分布於文昌市清瀾保護區東閣和頭宛兩處,生長於杯萼海桑和海桑林的分布區內,分布範圍狹窄。據最新調查,海南海桑個體數量極為稀少,在東閣有2株,在頭宛有6株,在海南東寨港自然保護區內有引種栽培,數量僅100-200株個體。
生態學和群落學特徵

系統分類

瀕危原因

(1)大量的人類活動破壞了海南海桑生長的環境。由於紅樹林生長地建魚塘、蝦塘,砍掉了大量紅樹林植物,海南海桑亦受到砍伐破壞的威脅。
(2)海南海桑母樹少,種子又極易受螃蟹啃食、蟲害;由於受漲退潮的影響,種子易被潮水沖走,且生長地可能缺乏種子萌發、幼苗生長的條件。
(3)海南海桑花粉平均敗育率為54.34%,花期和果期的落花和落果現象極其普遍,在初果形成後便開始落果,至果實成熟時,落果率高達70%-80%;海南海桑果實含種量、種子優良度和發芽率除較海桑科另一瀕危種擬海桑高外,與其他海桑屬植物相比均偏低。
育苗造林技術
海南海桑SonneratiahainanensisKO,E.Y.ChenetW.Y.Chen是中國特有的海桑科紅樹林瀕危植物,僅天然分布於中國的海南島.海南海桑採用種子育苗.每年6-9月為最佳採種期.洗淨的種子應置於含有水的儲存缸中,避光、陰涼處儲存備用.育苗採用配製培養土,育苗過程中應注意補充淡水降低苗床鹽度,並注意預防螃蟹、病蟲對幼苗的危害.造林可選秋茄(Kandeliacandel)等其它樹種營造混交林.選用40~80cm高的苗木,株行距規格可為4m×4m,在撫育期內應注意清除藻類及殘次林木
保護價值
為中國特有種,植株數量極少,因其鹽生性和適應乾旱生理的特殊形態結構,對今後研究鹽生植物樹林的植物區系有科學意義的。木材為裝飾和建築用材,其指狀根經過處理後可作為木栓的代用品。
保護措施
(1)加強對海南海桑現有生長地的管理與保護。禁止任何形式的亂砍濫伐,輔助幼苗生長,擴大引種栽培,確保種質資源。

(3)加強海南海桑的繁殖生態學研究。植物的再生依賴於繁殖,經歷孢子發育、傳粉、受精、種子成熟、擴散、休眠、發芽形成幼苗等階段。每個個體都必須經過環境壓力、競爭、捕食和疾病所造成的危險。最終成活的個體很少,許多植物的瀕危性狀發生在繁殖階段。因此,植物的繁育系統在瀕危植物的保護和管理中有廣泛的套用前景。必須加強對海南海桑繁育系統包括開花、花粉、花粉傳播者以及傳粉者與植物關係、種子成熟過程與萌發條件等方面研究;由於海南海桑母樹少,採種困難,可嘗試進行無性繁殖方面的研究,打破海南海桑育苗僅能靠採種的局限性,更有效地增加海南海桑樹種數量。
相關詞條
中國稀有瀕危植物2
在自然界中,凡是有生命的機體,均屬於生物。生物應分為幾個界,把行固著生活和自養的生物稱為植物界,簡稱植物。植物的特點是具有光合作用的能力——就是說它可以藉助光能及動物體內所不具備的葉綠素,利用水、礦物質和二氧化碳生產食物。釋放氧氣後,剩下葡萄糖——含有豐富能量的物質,作為植物細胞的組成部分。植物通常是不運動的,因為它們不需要尋找食物。我們一起來認識這些植物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