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人信札

波斯人信札

《波斯人信札》是法國查理·路易·孟德斯鳩創作的長篇小說,是一部書信體小說,1721年首次出版。 《波斯人信札》由一百六十餘封書信所組成,主要講述了波斯人郁斯貝克遭仇敵忌恨不得不前往法國,朋友黎伽和他一起遊歷歐洲的故事。 《波斯人信札》中孟德斯鳩揭露了法國的專制制度,批判了路易十四的專制統治,反映了啟蒙運動初期人們要求重新認識現實、尋求真理的心態。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波斯人信札》是一部書信體小說,全書由一百六十封信組成,敘述了這樣一個故事:波斯青年郁斯貝克是一個開明的貴族,他在朝廷中剛正不阿,遭到仇敵的忌恨,在政治上不得意,不得不離開祖國,前往法國遊歷。郁斯貝克的朋友黎伽和他一起前往法國。途中,兩人訪問了朋友耐熙。在他們的影響下,耐熙的侄子也決定辭別祖國,前往威尼斯研究歷史。郁斯貝克和黎伽旅居法國長達十年之久。在此期間,他們不斷給在波斯的家人和朋友寫信,報告他們在巴黎的所見所聞。家人和朋友則在回信中向他們介紹波斯的情況。全書還包括郁斯貝克和黎伽與少數僑居國外的波斯人和外交官的通信以及兩人之間的通信。《波斯人信札》沒有統一、完整的故事情節,郁斯貝克和黎伽的遊歷構成全書的主線。另外,有一部分信的內容與別的信明顯不同,單獨構成一個故事,即有名的後房故事。在郁斯貝克和黎伽兩人的通信之外,書中還穿插了三個較長的獨立故事:“穴居人故事”、“阿非理桐和阿絲達黛的故事”以及“伊卜拉亭的故事”。所有書信根據內容大體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方面:四十九封信涉及政治問題,其中包括寓言“穴居人”;四十三封信涉及西方特別是法國的社會生活和風俗習慣;十封信涉及宗教問題,包括“阿非理桐和阿絲達黛的故事”;四十封信與後房故事有關,包括“伊卜拉亭的故事”在內;剩餘是一些雜信。

創作背景

法國的資本主義結構在16世紀已經產生。它在封建社會內部慢慢成長的過程是遷回曲折而富于波瀾的。在路易十四逝世以前,封建勢力曾經一度登峰造極。到了晚年,封建統治在表面似乎仍然氣焰萬丈,實際上已經漸漸成為強弩之末。路易十四從五歲登基起,在位七十二年之久,實際掌政五十多年,幾乎是一貫地壓迫資產階級,使它在經濟上沒有很大的發展餘地,在政治上更不許它抬頭,時刻提防它和受壓迫與剝削最厲害的農民聯合起來“造反”。為了達到這目的,路易十四儘量加強封建統治,把中央集權的君主專政發展到最高的程度,形成所謂“絕對專制”。廣大農民的勞動果實,是當時法國封建統治的主要經濟來源。封建統治者和教會,不斷地對農民加緊壓迫與榨取,使農民大批流離失所,家破人亡。農民和封建統治者之間的矛盾,是當時法國社會最嚴重、基本的矛盾之一,而這矛盾,幾乎不可遏止,不可挽救地趨於尖銳化。從17世紀末葉直到孟德斯鳩創作《波斯人信札》的時代,差不多年年有農民起義。孟德斯鳩在專門研究法律期間,常去巴黎居住,目睹了法國君主路易十四晚年朝綱混亂的衰敗現象。他把自己在巴黎的所見所聞以及不合理的腐敗現象記錄下來,積稿十年,整理成《波斯人信札》一書,於1721年發表。

人物介紹

人物簡介
郁斯貝克小說主人公。波斯青年,一個開明的貴族。他在朝廷中剛正不阿,遭到仇敵的忌恨,在政治上不得意,不得不離開祖國,前往法國遊歷。他才氣逼人,間或尖刻。更為莊重,喜歡沉思冥想和反省,對一切信仰都心懷敬意。
黎伽郁斯貝克的朋友。以郁斯貝克為榜樣。在郁斯貝克前往法國遊歷的時候決定同行。他快樂而尖刻,憤世嫉俗,譏諷嘲笑無處不在。

作品鑑賞

作品思想

《波斯人信札》中孟德斯鳩無情地揭露了法國的專制制度,將批判的矛頭直指權力無限的“太陽王”路易十四,認為無論在亞洲、非洲還是歐洲,君主專制都是一種“橫暴的政治”。他指出,共和制是品德、榮譽和聲望的真正歸宿,在共和政體下,人民才能充分地發揚光大自己的品德。他在談到共和政體時,其邏輯起點是“人性惡”,這是幾乎除盧梭外一切啟蒙思想家的思想體系的共同前提。孟德斯鳩認為,既然人性本惡,社會便需要一個政治權威,需要法律和紀律,否則就是一個柏拉圖式的“烏托邦”。但是,一個社會不能沒有美德而僅僅依靠強權,長治久安的社會是權威、法律與道德並存,共同發揮作用的社會。孟德斯鳩在書中表現了他對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中人民的勇敢和毅力的欣賞,這些論述無疑啟發了法國人民的革命精神。

孟德斯鳩認為君主為了開拓疆域或滿足私慾而進行的侵略戰爭毫無正義可言,而正義戰爭必然會取得勝利,因為人人明白為何作戰,願意為集體的安全和利益作出最大貢獻,甚至犧牲生命。殖民戰爭當然是非正義的戰爭,為消除侵略戰爭的危機,有效的辦法是各國都從事謀求人民福利的和平建設。

中世紀時期,宗教掌控了歐洲社會的各個方面,文藝復興開始了人文主義的追尋,啟蒙時代到來,有更多的無神論者開始公開批判宗教僧侶主義。孟德斯鳩卻以自然神論者的身份在宗教的名義下批判他所痛恨的天主教,並從經濟的角度論證新教比天主教優越。他對天主教的批判,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是極其進步、並且具有重大意義的。不僅如此,他還堅持主張宗教信仰自由,認為對於各種宗教應該有一種寬容態度,各個宗教之間應該容忍。

藝術特色

《波斯人信札》中的散文大致可分三類:說理文,諷刺小品和敘述文。孟德斯鳩的說理文善用簡樸自然的文筆,深入淺出地闡明細微的道理。他的諷刺小品顯然不是單純追求所謂風趣,而是在風趣的外衣之下,藏著銳利的針刺。《波斯人信札》中,孟德斯鳩敘述故事目的在於說明某些道理,因此他的故事或小說都相當接近於某些宗教經典中的寓言。在文章風格方面,《波斯人信札》以清新的格調,淡言微中的態度,來談論哲學、政治、道德各方面的大道理,頗有蒙田《隨筆集》瀟灑自然的風度,而且避免了蒙田的引經據典、言必稱希羅的習氣。《波斯人信札》還用冷雋的文筆,描繪了當時的人情風俗,並且嘲笑了他認為不合理、不公平的地方。

作品影響

《波斯人信札》初版是在荷蘭印行的,孟德斯鳩隱姓埋名,生怕惹起意外的禍端。儘管如此,《波斯人信札》銷行之廣,引起的反響的疾速與普遍,成為法國文學史上突出的例子。孟德斯鳩自己也為這種盛況所激動,若干年後,他回想起來:《波斯人信札》一起頭銷路就如此驚人,以致書賈想盡方法,謀求續篇。他們無論碰見誰,就拉著那人的衣袖,說:“先生,我求您給我寫一部《波斯人信札》吧。”孟德斯鳩自己並沒有續寫《波斯人信札》,但是別人摹仿的作品從《波斯人信札》問世以來,直到18世紀末葉,陸續出現,多到不可勝數。這種情況也說明《波斯人信札》影響之廣。《波斯人信札》為18世紀的法國文學所特具的哲理小說體裁奠定了基礎。

作品評價

法國啟蒙思想家伏爾泰:這是一本笑樂的書,充滿鋒芒,而這些鋒芒,表示作者的智慧比他的作品更為堅實。

法國象徵派詩人保爾·瓦雷里:該書寫得令人難以置信的大膽,我們讚賞作者儘管遇到各種麻煩,他對失去法蘭西學士院院士席位的擔心,只是轉瞬即逝,猶如一抹輕雲而已。他獲得了榮譽、席位和書的大量售出。

作者簡介

查理·路易·孟德斯鳩(1689—1755),法國啟蒙思想家、法學家,古典自然法理論的代表人物之一。孟德斯鳩出生於法國西南部波爾多省的一個貴族家庭。1708年在波爾多獲得法學學士學位,並從事律師職業。1714年擔任波爾多郡議會議員,兩年後繼承了去世的伯父的波爾多郡議會議長的職位和孟德斯鳩男爵稱號。1726年賣掉世襲職位開始週遊歐洲,考察歐洲各國政治法律制度。1728年進入法國科學院。後到英國2年,1730年被選為英國皇家學會會員,1731年回到法國。1746年被選為柏林皇家科學院院士。1748年發表了用20年寫成的《論法的精神》一書。1755年2月10日去世於巴黎。孟德斯鳩的主要著作有:《波斯人信札》(1721)、《羅馬盛衰原因論》(1734)、《論法的精神》(1748)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