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南少林博物館

泉州南少林博物館

泉州南少林博物館,歷史文化名城泉州,武術活動歷史悠久,它遠肇晉唐、盛於兩宋、大備於明清,至今枝繁葉茂,拳派遠播,影響廣泛。

基本信息

簡介

泉州南少林博物館泉州南少林博物館
泉州南少林博物館歷史文化名城泉州武術活動歷史悠久,它遠肇晉唐、盛於兩宋、大備於明清,至今枝繁葉茂,拳派遠播,影響廣泛。始建於唐初的泉州少林寺雖歷經滄桑,千年古剎史跡猶存、文獻可稽。以南少林武術為代表的泉州武術文化是泉州優秀文化積澱的重要組成部分。南少林武術薪火相傳,有極強的傳統繼承性和凝聚力,至今海內外人士尋根溯源,絡繹不絕。為進一步收集和整理泉州武術文化,文獻史料,並做好保護和研究工作,泉州南少林博物館於2000年2月16日元宵節期間正式向社會開放。

組成部分

少林傳燈,衍播泉南

記述唐乾符年間泉州少林寺由嵩山少林寺分燈衍派,建於清源山麓,“寺僧千人,隴田百頃,樹林茂郁”的盛況以及歷朝興廢更迭的史實。介紹泉州少林寺於1992年復建以來的建設情況及重要活動。主要文物有發掘宋代武僧墓出土的瓷碗、骨灰缸等。

武風鼎盛,英雄輩出

泉州南少林武術源遠流長,自晉唐而後尚武之風傳承,代有才俊秀出。歷朝泉州名臣顯宦多知兵而好武。重點介紹北宋名相曾公亮、抗倭英雄俞大猷、民族英雄鄭成功在南少林武術發展史上的地位和所作的貢獻,反映永春白鶴拳祖師方七娘,五祖拳宗師蔡玉明等民間武術家創立拳派的源流及影響。主要文物有俞大猷《創經》和一批清代以來的古拳譜、練功器械。

繼承傳統,百花齊放

新中國成立以來,在黨和政府的重視支持下,泉州武術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廣泛開展民眾性武術活動,形成實力雄厚,獨具特色的武術隊伍。60年代泉州業餘武術社成立,拳界耆宿,紛起回響,氣象為之一新。改革開放以來,泉州市武術協會應運而生,各門派傳人齊集麾下,武術館校遍布城鄉,再現“泉南千載少林風”的盛況,目前全市已有5個區(市)被國家體委評為“武術之鄉”,泉州市政府成功地舉辦了“泉州南少林國際武術節”標誌著武術進入了新的發展時期。

以武會友,情滿四海

一千多年來,泉州南少林武術因戰爭、政治鬥爭和秘密會社的推動而進入民眾生活,又隨著大量華僑出國南傳而啟遍布四海,作為泉州傳統文化特徵之一的武術運動,成為各國人民友好交往的橋樑和紐帶,1929年永春“閩南國術團”應華僑領袖陳嘉庚之邀訪問新、馬傳播拳藝,為南少林武術獨步東南亞奠定基礎。改革開放以來,世界各地眾多武術團體和人士來泉尋根訪友,並開展了雙邊的訪問交流活動。十幾年來,泉州武術界與日本、菲律賓武術團體結為友好團體並與四大洲的二十幾個國家和地區的數十幾武術團體建立了友好聯繫,進行了廣泛的交流與聯誼,為增進泉州與世界各國和地區人民的傳統友誼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