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理位置
流域面積約為240平方公里。地形為黃土高原地形地貌,呈一塬、二岔、三川,一塬為李家塬(屬李塬村),二岔為任岔村和半岔村,三川為車家川(屬車家川村)、中灘川(屬中灘村和馮家堡村)、兩迎水川(屬兩迎水村和河畔村),三川均為祖厲河、土木峴河沿岸的河谷川地。全鎮總面積245平方公里,屬半乾旱氣候區,主要氣候特點是乾旱,還有冰雹、霜凍、春季低溫等自然災害。夏秋多雨,冬春乾旱;春秋兩季有大風揚沙等沙塵天氣。海拔高度1500米左右,境內韓家山為屈吳山之脈。
平均降雨量300毫米,年平均氣溫8.7攝氏度,無霜期170-173天,日照充足,主導風向為東北風。境內河流有祖歷河和土木峴河,兩河交匯於兩迎水村。
經濟發展

河畔鎮下轄8個行政村,78個村民小組,農村住戶4762戶23591人,其中水川區村5個41個村民小組,13433人;旱山區村3個,35個村民小組,10148人,鎮區人口10000餘人,市屬會寧三中有學生4000餘人,其他各學校有學生2000人左右,鎮區常住人口5000多人。河畔鎮屬靖會灌區,土質肥沃,水川區農業生產條件優越,旱山區較差,全鎮農業經濟成長與周邊鄉鎮相比比較快,2006年全鎮人均純收入2320元,農作物播種面積74000畝,主要糧食作物有小麥、玉米、早熟晚熟洋芋、豌扁豆、黃豆、穀子、糜子、蕎麥、高粱等;經濟作物有胡麻、菜籽、西瓜、籽瓜、果類、大棚蔬菜等。養殖業有羊、牛、豬、騾馬、雞、等,工農業生產總值7000萬元,鄉鎮企業總值達到4000萬元。
河畔為古絲綢之路重鎮,鎮區規劃總面積2、9平方公里,交通優勢突出,尤其河劉公路為會寧東部白塬、草灘等六鄉十多萬人東進西出的必經之路,教育衛生機構設施具全縣鄉鎮之首,白銀市唯一一所設在農村的普通高中會寧三中就坐落在河畔鎮,已有五十年的辦學歷史,基礎教育體系健全,有鎮屬獨立中學、國小、幼兒圓等學校36所,河畔醫院為會寧北部最大的中心衛生院,設備齊全、技術先進;鎮區內有水利、農機、金融、工商、稅務、糧食、建築、加工、運輸等企事業單位40多家,有個體工商戶300多家,商貿信息靈通,中國電線、移動、聯通、及互連網全部有業務開通。鎮黨委、鎮政府立足河畔悠久的商品交易歷史和優越的區位優勢,以把河畔建設成為會寧北部教育、醫療、科技文化中心和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中心為目標,提出以小城鎮建設拉動農村經濟發展,以農業產業化拉動小城鎮建設的大循環思路,建設農貿綜合、羔羊交易、蔬菜批發三大市場,帶動蔬菜、瓜果、養殖三大支柱產業的發展。
區位優勢

區位優勢明顯
鎮區內省道、縣道縱橫交錯,是會寧東北部20多萬人,東進西出,南來北往的必經之路。輻射範圍達到寧夏的西吉、海源,青海及省內的白銀、定西、蘭州、天水等大中城市。
集市貿易歷史悠久
河畔鎮屬古絲綢之路重鎮,大約明洪武年間(公元1368年)就有大規模移民到此居住,距今已有600多年歷史,在清末和民國初期就發展成為靖遠和會寧兩縣重要的農副產品交易中心,改革開以來,市場經濟迅速發展。
特色主導產業突出
羊產業是河畔傳統的重要支柱產業,鎮內有全市最大的羊只交易市場,年交易量40萬隻,年成交額4000萬元。由於市場的刺激和拉動,使全鎮及靖會兩縣養羊業迅速崛起,僅河畔轄區範圍內羊只存欄數達到40000多隻,年出欄肉羊41000隻,是獨具特色的肉羊之鄉。
聚集優勢突出
河畔鎮作為區域經濟中心,歷史上就有很強的輻射聚集功能。隨著小城鎮建設的迅速發展,基礎設施的日益完善,投資環境的不斷最佳化,聚集資金、聚集信息、聚集人口的作用越來越突顯出來,鎮區人口由4000多人增長到12000人,同時吸納了大量的民間資金和外來資金,累計聚集民間資金5000多萬元,平均每年以1500多萬元的速度增長,增長勢頭強勁,形成了產業發展,人口增長、市場擴大的良性互動機制。
特色產業

羊產業基地建設初具規模
據統計,全鎮30隻以上的規模養殖戶已達1000多戶,農民民眾已認準了增收效益好的這一項目。河畔鎮羊市場輻射範圍內的靖會兩縣各鄉鎮羊只存欄達50多萬隻,而且增長勢頭強勁,農民人均純收的20%來源於養羊,養羊已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來源。
市場發育良好
河畔鎮歷史上就是農畜產品加工銷售基地,市場銷售活躍,民間販運歷來生意興隆。鎮上一手抓有形市場建設,一手抓無形市場建設。已完成了羊只交易市場一期工程,為連線產銷環節提供了載體。從事羊只販運的農民經紀人達400多人,人均年收入在2萬元以上,其中來自青海、寧夏、陝西及省內臨夏、平涼等地的專業販運人員達到100多人。
羊產業發展潛力巨大
鎮內現有紫花苜蓿面積1.8萬畝,玉米4萬畝,每年都有大量的農作物莖桿,為發展養羊提供了強大的物質基礎,發展舍飼養羊的優勢和潛力巨大,大多數農民已掌握了養羊技術,正在向科技化、規範化、標準化生產發展。
相關產業發展勢頭良好
河畔鎮已經初步形成了規模養殖,良種繁育兩大體系,並且計畫通過招商引資,發展飼料加工和肉羊加工,形成四位一體互相帶動互相促進,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的格局。
遠景展望

相關詞條
中國鄉鎮大全3
中國的鄉鎮很多,但真正了解它們的卻不是很多,讓我帶您去領略它們的風土人情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