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溝鎮[山東省臨沂市沂水縣沙溝鎮]

沙溝鎮[山東省臨沂市沂水縣沙溝鎮]

沙溝鎮位於蘇中里下河腹部地區的興化市西北部,距興化城30公里。是興化、鹽城、高郵、寶應、建湖五縣市交界處,周圍有大縱湖、郭正湖、南盪、花粉盪、官莊盪、王莊盪、團頭盪,俗稱“兩湖五盪”,是蘇中里下河水上交通要道。集鎮四周土地肥沃、良田萬頃、蘆葦茂盛、湖盪星羅棋布,是個著名的“魚米之鄉”。還有沂水縣沙溝鎮。

基本信息

資源優勢

沙溝鎮板栗
在72平方公里的版圖上,省級航道下官河穿境而過,市級航道李中河、寶應河蜿蜒其中,興沙、鹽沙、界臨沙公路東連寧鹽高速,西接京滬、淮江高速,距新長鐵路僅35公里、鹽城機場50公里,南行80分鐘可達國家一類開放口岸泰州港,水、陸、空交通十分便利,受上海經濟圈輻射。

沙溝鎮屬於典型的亞熱帶海洋氣候,年平均降水量1016毫米,平均日照2620小時;境內水網密布,適宜淡水魚、蝦、蟹養殖和蓮藕等水生經濟作物栽種。由於生態良好、水質優良、沙溝的水產品一直深受國內外市場青睞。沙溝水產品批發市場是周邊地區近百萬畝水產品的集散地,年銷售淡水魚15萬噸,銷售網點分布全國各地,並遠銷韓國、俄羅斯及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此外,沙溝還是全市重要的糧棉油生產基地。

作為一座千年古鎮,沙溝自古以來商貿流通十分繁榮,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革命戰爭年代曾經設市建縣,其民俗文化、飲食文化至今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近年來,在加快發展現代農業的同時,全鎮上下不斷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使以農副產品加工、外貿出口為主要特色的工業經濟得到長足發展。

沙溝多湖盪河泊,盛產糧油、魚蝦、蟹鱉、菱藕、鴨鵝等農副產品。由於地理位置的特殊,使得蘇南、安徽等地的商人紛紛到沙溝經商,使得沙溝商賈興旺,貿易興隆。直至民國初期,沙溝較大的行業有當典、南北貨、土煙、綢莊、醬園、藥店、米行等。加之鎮上環境優美,小橋流水、廟宇眾多,各行各業興旺發達,所以自古素有“金沙溝”之稱。

歷史沿革

沙溝鎮歷史悠久,古時歸鹽城管轄。早在公元前206年,漢劉邦封關,賜陳琳為劉琳,封為射陽候,死後葬此,所有當時有射陽村之說。後來兵荒馬亂,來沙溝避兵的人越來越多,人們覺得這裡太平,紛紛在此定居,小村子便成了小鎮子。由於當時鎮子周圍和鎮中都是河溝小溪,故名曰沙溪鎮。

明朝正德9年,沙溝出了個進士,姓萬名雲鵬。據《鹽城縣誌》記載:“萬雲鵬,正德時人,守湖州,副湖廣,按察浙江,布政福建。既歸里,閉門著書,風節驕然,人謂:布政凜凜,若天山之雪。”由於他一生為官清正,潔白無遐,受到了故鄉人民的尊敬和愛戴。他死後,為了紀念他便將沙溪鎮改為石樑鎮了。

到了明末清初,因為石樑是明朝的官員,用他的名字做地名顯然是不能容忍的。所以清朝地方政府根據鎮子溝河縱橫的特點,將石樑鎮改為沙溝鎮了。

沙溝鎮從清朝開始一直設有巡檢司,負責周邊地區的治安維護。民國出版的《鹽城縣誌》還載有民國8年,沙溝建市之說。1945年春節後,沙溝第一次解放,同年3月9日,沙溝建市,隸屬於蘇中行政公署。1946年7月,蘇中二地委改沙溝為縣。後沙溝撤縣劃歸寶應,1947年又劃歸高郵縣。1949年5月沙溝正式劃歸興化管轄。

農業發展

按照發展高效規模農業的具體要求,著力在發展高效漁業和現代農業上下功夫,重點建設“兩個現代農業示範點、三個特色養殖產業帶、四個漁業規模養殖區”。

一是實施項目建“點”。結合國家投資我鎮武裝圩2萬多畝土地整理項目的實施,將在項目區內建成兩個現代高效農業示範點,即:在光耀村、董莊村建成具有較大規模設施農業示範點,在官河、聯溪村建成5000畝特種水生種植農業示範點,以荷藕、芡實為重點,形成生態、觀光、經濟為一體的農業產業模式。

二是圍繞目標織“帶”。按照高效漁業“全市爭一流,泰州創先進”的目標,今年新增以特種水產養殖為主的高效漁業規模養殖4000畝,全鎮總面積達1.5萬畝。在下官河、沙黃河兩側建成以銀鯽、黃金鯽等為主的無公害標準化養殖產業帶;在郭正湖、花粉盪、丁字路兩側建成河蟹、小龍蝦、大青蝦、南美白對蝦、羅氏沼蝦等特水養殖產業帶;在潼河、武裝圩兩側建成荷藕及漁業觀光產業帶。

三是培植龍頭興“區”。以水金村2500畝規模化、標準化養殖為龍頭,建成官河、沙北、高桂等4個漁業規模養殖區,總面積達2萬畝,形成一村一品、各具特色的漁業養殖格局。

工業發展

沙溝鎮沙溝鎮
沙溝自古商賈雲集,集鎮商貿是沙溝的傳統產業,鎮區面積2.44平方公里,集鎮人口達1萬人。沙溝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較大的農貿市場,使沙溝商貿流通具有了較好的發展基礎,成為周邊地區重要的商品集散地。70年代沙溝的商業銷售額曾列原揚州地區鄉鎮第一。經過數年的發展,現已形成糧油、水產品、蔬菜瓜果、生豬、建材、魚需物資、小商品等7個專業市場,年成交額達20億元。沙溝水產品批發市場已成為江蘇省最大的淡水魚產地批發市場,年銷售水產品15萬噸,銷售網點遍布全國各大城市,並遠銷韓國、俄羅斯及東南亞國家。

全鎮擁有糧飼加工、食品加工、服裝加工、能源配件加工、塑膠製品等行業的系列產品100多種,初步形成以農副產品加工、外貿出口為主的特色加工業體系。全鎮境內路、水、電、郵等基礎設施良好,教育、衛生等設施配套齊全。集鎮開發區1.85平方公里,區內設有業集中區,可提供工業用地300畝,並實現“五通一平”,成為沙溝對外招商引資的平台,是中外客商投資的熱土、創業的樂園。

旅遊文化

沙溝鎮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極厚,歷史上出現過無數名人學賢,如:明朝福建右布政使萬石樑、清康熙年間的昭勇將軍姜望齡、清著名詩人劉沁區、明末清初沙溝鳧園主人姜長榮、國大代表趙閻生等等。有著許多優美的歷史傳說,如:王祥焐冰、鄭板橋在沙溝設館授徒的故事、金鑼莊的來歷、落駕舍的來歷等等。有著獨特的地方文化遺產,如:沙溝的彩妝燈會、沙溝的廟會。有著獨特的地方民俗,如:子夜娶新娘、端午節食“十紅”、過年過節家家燒斗香等等。有著獨特的地方風味食品,如:沙溝大魚圓藕夾子小麻餅等等。有著獨特的紅色旅遊資源,如:抗戰時期的沙溝市委市政府舊址、被譽為革命熔爐、育才園地的新四軍“蘇中公學”舊址。

古鎮文苑

沙溝益民巷位於千年古鎮沙溝的後大街,全長100米,寬1.7米,南接鎮區居民區,北臨後河清水碼頭。整條巷子樓房聳立、青磚黛瓦、座座屋脊高翹,門前牆磚浮雕,狹窄幽長、古色古香。益民巷初建於嘉慶20年(1780年),距今已約有200餘年。當時名為儒學巷。沙溝姜氏儒學總部在該巷巷底偏東處的北張仙祠內。在北張仙祠西邊十多米,還有一大戶院宅,該院四合頭,大門朝西,整個建築很有氣派。該院的主人叫趙鴻儒,是趙氏家族儒家之首,他常帶領趙氏儒派到文廟與姜氏儒派匯文賽詩,在這當中,常有因觀點不同發生爭論,加之自古以來沙溝姜趙兩大家族矛盾重重,兩大家族在商業、文化等領域內都在明爭暗鬥,雙方均想爭個上風。因而矛盾不斷加深。後來,趙氏有三戶在巷中建豪宅,為趙氏儒學展現雄威,企圖在文學上超過姜族。姜氏第16代孫姜益吾的上祖在巷南建一大宅,叫姜氏龍庭,有蓋趙之意,他住巷頭如鶴立雞群,且與鹽城官員來往,專與趙姓打筆墨官司。他拉攏宋氏在巷頭東側建房,共同與趙儒相搞到底。

民國初年,戰爭不斷,時代變遷,民主沖儒,儒學銳減。儒學巷內有數戶出於種種原因棄宅去揚州,更有兩戶賣房給它姓。此後,有二戶江姓問卦建房,在巷底建宅。陳玉成祖父在巷南也建一高宅,門不開在巷內,意在不與姜趙爭鋒。其後儒學無人問津,儒學巷也亦隨之消失。民國初年,沙溝始設郵局,當時郵局的位置就在益民巷南對面,故人們習慣性稱此巷謂“郵局巷”。文革前期,巷內住了好幾戶基層幹部,一心為心謀利,在民眾中口碑頗佳,在以後的巷名普查變更中遂被改為“益民巷”。沙溝益民巷古宅成群,共有16戶,百年以上民居有13戶。其中有5戶房屋布局呈四合樓,中間一方天井,集中體現了明末清初的建築風格,且目前大都數房屋保存基本完好,是研究水鄉建築的最佳歷史實物,非常難得。

沂水縣沙溝鎮

沙溝鎮沙溝鎮
概述

沙溝鎮位於沂水縣城西北30公里處,東與高橋鎮、馬站鎮相接,西與沂源縣、臨朐縣毗鄰,南與諸葛鎮、高橋鎮相鄰,北與臨朐縣、馬站鎮交界。全鎮共轄66個行政村,109個自然村,2.1萬戶,6.9萬口人。總面積21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8.3萬畝,森林覆蓋率22.5%,實現地方財政收入1280萬元,人均純收入3633元。

地形

全鎮屬半丘陵、半平原地區,地形主要由沂山山脈和沭河流域平原構成。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西北部有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峰10餘座,泰簿頂海拔916米,是全縣最高峰,東南部為沭河兩岸為沖積平原,占全鎮總面積的1/6。風景秀麗的沂山林場座落於鎮北部,有林業用地9004畝,有林地面8767畝。沭河從境內北部沂山發源,由北向南流經中部沙溝水庫,向東流出境內,境內流域長度24公里,沙溝水庫屬大型水庫,集旅遊、養殖、灌溉於一體,截沭河上游之水,控制流域面積163平方公里,總庫容1.4億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積輻射沙溝、馬站、高橋等鄉鎮3.57萬畝,水庫可養魚水面4100畝。境內有小(二)型水庫12座。年降水量821mm,年平均氣溫11.52攝氏度,無霜期180-190天。

交通

省道泰薛路橫貫全鎮15公里,東徐路、上辛路兩條縣鄉路與泰薛路縱橫交叉貫穿,上辛路長17公里,由南向北貫通西部山區,南與沂博路相接,北與泰薛路相通,東徐路長18公里,由東入中折北縱貫全鎮,東與東紅路相連,北與泰薛路相接。全鎮農村公路110公里,2004年全鎮提出了“一年修路百公里,全鎮實現村村通”的目標,全鎮上下集中人力、物力、財力,調動一切力量,僅用半年時間全鎮新硬化農村公路110公里,66個行政村全部通上了硬化路,實現了村村通公路,全鎮柏油路、水泥路四通八達,公路交通十分便利。青(青島)紅(紅旗拉甫)高速公路已開工建設,貫穿境內12.8公里,2008年通車後全鎮發展環境進一步最佳化。

全鎮設立網通、移動、郵政營業部各一處,程控電話達到8900部,實現村村通電話,移動、聯通、小靈通信號覆蓋率達到100%,全鎮手機持有量3200部。有線電視、寬頻實現聯網,用戶達到3000餘戶。

文教衛生

全鎮共有國中3處,國小11處,信息化技術教學設備“四機一幕”配備齊全,歷年中考成績名列全縣前茅。有中心衛醫院1處,村衛生室43處,全部實行衛生一體化管理,推行了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制度,全鎮民眾參與農村合作醫療保險達到95%,農村醫療條件得到極大改善。

社會治安和計畫生育:深入開展了平安創建工作,投資20萬元高標準建設了平安建設指揮中心和司法調解中心,配備了專人專車,充分發揮了“兩個中心”平安建設主陣地作用,開展了“六項綜合整治”,為全鎮創造了穩定的發展環境。計畫生育配套了先進醫療設備,健全各項服務體系,以人為本的計生優質服務水平進一步提高。

城鎮建設

確立了“三山兩帶一水”城鎮開發理念,小城鎮開發規劃通過了省級論證,小城鎮面積4.6平方公里,形成了三縱三橫開發格局。鎮駐地建設二層以上商業樓56幢,2004年新建政府辦公大樓3200平方米,綠化廣場1.5萬平方米,政府及各部門辦公樓15座,全部實現了樓房化辦公。投資40萬元建設了鎮駐地自來水吃水工程,駐地部門和農戶吃上了自來水。小城鎮水、電、路、通訊、寬頻、有線電視等基礎設施配套齊全,達到了綠化、美化、亮化、淨化標準,初步形成了辦公區、工貿區、商業區、服務區,小城鎮載體服務能力全面得到加強。

高效農業

全鎮農業生產緊緊圍繞建立特色農業、綠色農業、生態農業,堅持項目帶動戰略,全鎮實施了萬畝大棗扶貧開發、萬畝土地整理、國家小型公益林建設、庫區綜合開發、千村幫扶、十萬農戶致富工程等重點幫扶項目,2004年全鎮爭取幫扶資金900餘萬元,為全鎮高效農業開發注入了生機和活力,全鎮高效農業總面積達到3.6萬畝。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標準化、區域化開發,初步建成了萬畝大棗、萬畝板栗、萬畝柿子、萬畝蔬菜、萬畝雜果、萬畝煙桑藥“六個萬畝基地”,全鎮建立農村經濟合作組織44個,形成了產供銷一體化農業生產格。

沙溝鎮素有“中國雪棗之鄉”的美譽,紅棗是全鎮的特色產業,鎮內建有紅棗研究所一處,面積1000畝的紅棗示範園一處,所生產的沂水大雪棗先後被市、省、部評為科技進步獎,獲首屆中國種養植大會三項金獎,大棗生產列入了省級重點扶貧開發,在環庫區村莊建立了萬畝大棗生產基地,全鎮發展大棗面積達1.2萬畝,種植者人均增收3500元,被省命名為“山東省扶貧開發紅旗鄉鎮”,“沭河牌”大棗創建為國家A級綠色食品。

沙溝鎮沙溝鎮
綠色瓜采產業逐步壯大,全鎮近年新發展果菜大棚達到6000畝,其中油桃、杏林果大棚2000畝,蔬菜大棚4000畝,主要品種有辣椒、西紅柿等。全鎮連片開發弓棚韭菜8000畝,生薑1500畝,所產蔬菜遠銷吉林、河北、遼寧、江蘇等十個省市。

林果生產全鎮發展優質板栗、桃等乾雜果6500畝,葡萄1500畝,柿子6000畝,瓜果統一註冊了“沭河”品牌,並被認證為無公害食品。楊樹豐產林發展迅速,全鎮沭河流域楊樹豐產林達到2.8萬畝,形成了楊樹豐產林產業帶。

全鎮發展桑園1500畝,中藥材3000畝。傳統農業以小麥、玉米、花生、黃煙為主,黃煙是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年產優質黃煙180萬公斤。畜牧業以豬、牛、羊、雞、兔為主,全鎮建養殖小區36處,發展養殖專業村22個,養殖專業戶1800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