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溝

沙溝

沙溝地處西吉東北部,北連海原縣李俊鄉,南接白崖鄉,東靠固原市原州區黃鐸堡鎮以和頭營鎮,西鄰火石寨鄉。

基本信息

寧夏西吉縣

歷史

屬典型的土石山地,總面積為19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78740畝,轄12個行政村,60個自然村民小組,3967戶、16865人,勞動力為8794人。海拔1780m--2300m之間,因為是西吉縣和海原縣和原州區的交界處,所以中靜公路、固海公路橫貫全境,初級村道基本普及,交通便利,移動、聯通、電信信息輻射全境,通訊快捷,光、熱自然資源相對比較豐富,自然草場面積大,農、林、牧業發展潛力大。

經濟社會發展

馬鈴薯產業。著力打造的第一個優勢產業是馬鈴薯,種植面積達到3.91萬畝,其中優質專用薯2.0萬畝,馬鈴薯總產達5.5萬噸,鮮薯銷量達2.6萬噸,現有10噸以上貯藏窖30座,5噸以上貯藏窖140座。組建村級馬鈴薯銷售協會12個,開通馬鈴薯銷售信息網站,農民人均馬鈴薯收入達到802元。
草畜產業。通過人工種草、暖棚養殖、飼草“三貯一化”等有效措施,推動草畜產業的不斷發展,今年全鄉人工種草面積19600畝,其中紫花苜蓿種植4000畝,一年生禾草15600畝。積極動員養殖戶因陋就簡,自力更生髮展舍飼養殖,推行飼草改制和畜禽改良,完善動物防疫服務體系。形成養殖、屠宰、銷售一體化服務,鼓勵有條件的農戶擴大養殖規模,規範肉類屠宰市場,開展“訂單式”銷售,暢通流通渠道,形成良性供銷兩旺的勢頭,目前,牛存欄 3800頭,出欄 1987頭,羊存欄9856隻,出欄4573 只。
勞務經濟。繼續做大做強勞務產業,按照縣委、政府提出的“大勞務、大輸出、大產業”戰略要求,大力發展勞務技能化、規模化、產業化,強化勞務培訓、輸出、管理三個重要環節。積極發展勞務中介組織,發展壯大勞務經濟人和鄉土能人隊伍,發揮其引導帶動作用,強化政府服務體系。全年共輸出勞務人員4920 人,其中政府組織輸出2781 人,據統計實現勞務收入1490萬,實現人均收入890元。
特色種植。特色種植以經濟效益高,市場前景好的胡麻為主,種植面積為7770畝,其中胡麻3800畝,豌豆2000畝,地膜玉米1600畝,蔬菜370畝。
生態環境建設。加快生態建設步伐,促進沙溝生態環境持續發展,狠抓退耕還林草工程質量建設。對歷年的退耕地4.3萬畝和1.6萬畝荒山造林地搶墒全面的補栽、補造、除草、撫育管理,保證林區民眾足額兌現糧款補助,繼續抓好封山禁牧工作,實行全天候巡邏制度,確保封山禁牧成果不反彈。
扶貧開發。以整村推進為契機,促進全鄉扶貧開發。認真組織實施“整村推進”扶貧開發工程,全力抓好全鄉的扶貧開發工作。今年,在認真做好陽莊、葉河兩村扶貧規劃的基礎上,積極爭取包扶部門的大力支持,爭取資金修建村黨員活動室附屬設施,陽莊村投放優質馬鈴薯種子60噸。
教育事業。以“兩基”為重任,繼續抓好教育教學,嚴格管理,追求質量迎接國家檢查驗收。適齡兒童入學率99%以上,中學入學率98%以上,15周歲完成率達到95%,17周歲完成率達到85%;通過舉辦非正規教育和掃除青壯年文盲辦班,提高全民文化素質。
回鄉文化。沙溝鄉回鄉民族文化保留比較完整,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民族文化的發展、以及黨和國家民族政策的落實,來自全國各地的穆斯林進行民俗旅遊、上墳朝拜、民族文化交流,建有東方情調的伊斯蘭建築物沙溝清真寺大寺,哲合忍耶門宦墓地——拱北,伊斯蘭經學院2所,發展回鄉文化有潛力可挖掘。

沙溝片區

蒙陰縣野店鎮位於縣城東北部,西與新泰市毗鄰,北與沂源縣接壤,為三地市交接處,鎮政府駐地野店村距縣城25公里。總面積198平方公里,耕地3.6萬畝,山地.丘陵面積占95%以上。這裡山清水秀,林茂果豐,民風淳樸,鍾靈毓秀。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先後湧現出了“華東爆破大王”臧西山和著名支前模範“沂蒙六姐妹”等英模人物。

野店鎮野店村沙溝片區,隸屬於野店村,野店村位於野店鎮中心,下屬劃分:北野店、南野店、沙溝、西嶺、東嶺、商業街。沙溝片區又劃分為:三隊、四隊。三隊常住居民26戶,四隊常住居民40戶。沙溝片區,環境整潔,民風淳樸,人才輩出。

北京西城

小區概況

北沙溝小區位於增光路/首體南路的交界處,釣魚台國賓館北側.地跨海淀/西城兩個行政區域.地理位置相當優越.是較早的大型成熟社區,曾獲得北京市優秀示範社區稱號。

興化市沙溝鎮

沙溝古鎮 沙溝古鎮

興化市西北重鎮沙溝,位於鹽城、高郵、寶應、建湖、興化五縣(市)交匯處,地理位置得天獨厚,素有“金沙溝”之稱。全鎮有10個建制村、4個居委會、28600多人口。  在72平方公里的版圖上,省級航道下官河穿境而過,市級航道李中河、寶應河蜿蜒其中,興沙、鹽沙、界臨沙公路東連寧鹽高速,西接京滬、淮江高速,距新長鐵路僅35公里、鹽城機場50公里,南沙溝古鎮行80分鐘可達國家一類開放口岸泰州港,水、陸、空交通十分便利,受上海經濟圈輻射。

沙溝鎮屬於典型的亞熱帶海洋氣候,年平均降水量1016毫米,平均日照2620小時;境內水網密布,適宜淡水魚、蝦、蟹養殖和蓮藕等水生經濟作物栽種。由於生態良好、水質優良、沙溝的水產品一直深受國內外市場青睞。沙溝水產品批發市場是周邊地區近百萬畝水產品的集散地,年銷售淡水魚15萬噸,銷售網點分布全國各地,並遠銷韓國、俄羅斯及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此外,沙溝還是全市重要的糧棉油生產基地。

作為一座千年古鎮,沙溝自古以來商貿流通十分繁榮,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革命戰爭年代曾經設市建縣,其民俗文化、飲食文化至今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近年來,在加快發展現代農業的同時,全鎮上下不斷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使以農副產品加工、外貿出口為主要特色的工業經濟得到長足發展。

在加快建設全面小康的偉大征程中,古鎮沙溝煥發出前所未有的蓬勃生機,朝著工業強鎮、水產名鎮、商貿重鎮、文化大鎮的宏偉目標闊步邁進。熱忱歡迎國內外各界朋友前來投資興業、觀光考察、共享盛舉。

此外,沙溝還有著名的燈會,從老早就開始流傳了,2012年又恢復舉辦。2012年元宵,沙溝成功了舉辦了燈會,大街上人山人海,其中有著名的板橋游湖燈、八仙、鯉魚龍們燈、既恢復了沙溝鎮傳統彩妝燈會,同時又給老人們帶來了一種回憶、一種快樂。

沂水縣沙溝鎮

沙溝 沙溝

位於沂水縣城西北30公里處,東與高橋鎮、馬站鎮相接,西與沂源縣、臨朐縣毗鄰,南與諸葛鎮、高橋鎮相鄰,北與臨朐縣、馬站鎮交界。全鎮共轄66個行政村,109個自然村,2.1萬戶,6.9萬口人。總面積21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8.3萬畝,森林覆蓋率22.5%。全鎮屬半丘陵、半平原地區,地形主要由沂山山脈和沭河流域平原構成。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西北部有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峰10餘座,泰簿頂海拔916米,是全縣最高峰,東南部為沭河兩岸為沖積平原,占全鎮總面積的 1/6。風景秀麗的沂山林場坐落於鎮北部,有林業用地9004畝,有林地面8767畝。沭河從境內北部沂山發源,由北向南流經中部沙溝水庫,向東流出境內,境內流域長度24公里,沙溝水庫屬大型水庫,集旅遊、養殖、灌溉於一體,截沭河上游之水,控制流域面積163平方公里,總庫容1.4億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積輻射沙溝、馬站、高橋等鄉鎮3.57萬畝,水庫可養魚水面4100畝。境內有小(二)型水庫12座。年降水量821mm,年平均氣溫11.52攝氏度,無霜期180-190天。

沙溝岩畫

彭陽鄉東南部有兩個小村,南北向坐落在一條河溝的上下游,北曰上沙溝,南曰下沙溝。這裡崗巒起伏,山川縈迴,為古時魯中至魯南地區的南北要衝。兩村之間的東山上,有一東西向溝豁,深5米許,寬3米許,兩岸白岩壁立,為千萬年雨水沖刷而成。 在這溝豁的北壁上,大約三分之二高度位置上,有一幅陰紋鑿刻的圖畫:一頂官帽,就是經常在戲劇中見到的那種,紗帽兩邊各有一晃悠悠的翅扇。官帽的左邊,有朵似開不開的蓮花。岩畫線條洗鍊、樸拙,尺寸與實物相當。這幅畫至今沒有引起學術界、考古界的重視。然而,在這一帶則圍繞岩畫有了世代流傳的種種傳說。典型的有下列兩種。

傳說之一:清朝初年,山東淄川一帶每年的科舉考試中榜者列於全國之首,引起了南方蠻子的嫉恨,認為淄川縣必有一處好風水。他們請了風水先生偷偷到淄川一帶堪察。結果在淄川縣城以西30里的沙溝發現了奧妙。原來,上文提到的那面石壁下游不到5米的地方, 地質構造較為複雜,疏鬆的沙質岩包圍著硬質的紫砂岩,在溪水經年累月的沖刷下,周圍的沙質岩淘空,而硬質的紫沙岩則突出來。妙的是這塊空兀的紫色巨石形成的龜的形象,座東面西,蹲在青山綠水之間,遠處一望,龜的後面半壁懸崖恰似一幢巨碑,組成了龜馱碑的立體畫面。這幢龜馱碑碩大無比, 無下無二。那風水先生站在山下的路上,借著夕陽往東一眺,只見紫氣氳氤,在巨碑周圍擺滿了無數上至一品下至九品的官帽。他恍悟,淄川縣地靈在此,如此官旺不足為怪了。於是,他偷偷地在那碩碑──懸崖上刻鑿了那幅畫。其用意為:官帽雖多,但都是花的,結不出果來,意即考不上官。這風水也就破壞掉了。

傳說之二:這懸崖的上邊是一塊平地,一戶姓張的人家選為墓地。有一風水先生見了大吃一驚,說這戶人家後世必出大官。他生了壞心,夜間偷偷地鑿上了那幅畫。用意與上例相同。據說這張姓人家數百年間戴上官帽的倒不少,可惜是在戲台上。

上述傳說當然是無稽之談。但這岩畫卻實實在在存在著,這“龜馱碑”的地貌經人提示確也有幾份相象。就這一現象試作如下考證,並就教於方家。

薛城區沙溝鎮

棗莊市薛城區轄鎮。明設城置巡檢司、守備營,清設 都司,後置鎮,1958年屬滕縣臨城公社,1961年改沙溝公社,1984年改鎮。距區府7.5公里。面積25.8平方公里,人口2.6萬。京滬鐵路104國道過境。轄沙溝一村、二村、三村、四村和東五、西五、郭窪、楊莊、狄莊、潘莊、袁河、喬廟、戚莊、古莊、李莊、東郭、西郭、黃樓、班井、關廟、杜塘、黎旭、唐莊、李樓、龐莊、馬關、界溝、袁溝、呂溝、董莊、前劉、後劉、上殷、下殷、草窩、茶棚36個村委會。2005年,原南常鄉撤銷,所有村委會併入沙溝鎮。農業主產小麥、玉米、花生、棉花,兼產水果、魚類等。境內有沙溝新石器文化遺址。山東快書創始人戚永力出生於此。

沙溝火車站

為鐵道游擊隊主要活動地,位於京滬鐵路棗莊西站下一站,遺址有老票房、沙郗公路(為日本人去往微山湖修建)、日本溝(通往微山湖在郗山入湖) ,現央視一套播放的《小小飛虎隊》更是讓沙溝火車站家喻戶曉。現為四等站,不辦理客運。

南常故城

位於薛城區沙溝鎮南常村村北。春秋戰國時期古“常”邑所在地,迨及西漢,又建立了建陽縣城(漢宣帝甘露四年封敬侯衛綰於建陵)。故城東西長約550米,南北寬約440米,略呈長方形。現東牆北部殘存一段土墩,其餘已夷為平地。1980年被棗莊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

沙溝五村

位於薛城區沙溝鎮東北約300米處,遺址分布在河流兩岸高出河床約2米的平坦土地上,沙溝河從遺址中部自東向西穿過,將遺址分為南北兩部分。南岸遺址已被村莊覆蓋,北岸遺址部分被民房覆蓋。整個遺址東西長約450米,南北寬約400米,總面積約18萬平方米。1992年被省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曹窩古墓

位於沙溝鎮曹窩村西,高約8米,直徑近50米,俗稱“將軍墓”。1980年被棗莊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人燈舞

人燈舞是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清末民初,薛城區沙溝一村村民為揭露官場的醜惡面目,把人燈舞借鑑過來,表演形式是:一人或多人身穿特製的大褂,把人頭裹在裡面,頭頂一特製的長凳,長凳上系一泥罐,泥罐用人工打制出眼、鼻、口等五官,頭戴草帽,罐內點燃蠟燭,故名人燈舞。眼飾成紅的,鼻子飾成綠的,俗稱“紅眼綠鼻子”,飾者在街上行走時可以盡情表演。

山東快書

薛城區是山東快書發源地,沙溝鎮戚莊村藝人戚成立獨創山東快書這一藝術形式,其徒高元君將山東快書發揚光大,為當代山東快書大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