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河鄉](/img/9/552/nBnauM3XxATN3kDOxADN0UjMyITM1gTMxAjMwADMwAzMxAzLwQzL3Y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概述
![沙河鄉](/img/7/451/nBnauM3XyYDO3UDO3MDM3UjMyITM4UDO3MjMwADMwAzMxAzLzAzL0I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特色產業
菸葉生產
菸葉是沙河鄉主要產業,所產菸葉由於管理水平高,氣候適宜,深受各大煙廠青睞,已連續11所被評為省、市、縣菸葉生產收購先進鄉。1999年菸葉種植面積發展到18800畝,栽菸農戶占總農戶的88%,預計產值可達1800萬元,稅收360萬,菸農人均收入1430元。
![沙河鄉](/img/d/4e3/nBnauM3X3YTN2kTO4MDM3UjMyITM4UDO3MjMwADMwAzMxAzLzAzLyg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由於土地面積廣,全鄉每年小麥種植面積達2.2萬畝,人均1.7畝。秋糧作物主要以玉米、優質大豆和其他雜秋作物為主。1998年全鄉糧食產量達676.4萬公斤,是盧氏縣產糧大鄉之一。
林業資源
沙河鄉林業用地97308畝,其中林地70000畝,經濟林19230畝,荒山24308畝,四荒灘涂3000畝。林地中鄉將軍嶺林場10338畝樹木已成材,急待開發,經濟林以優質品種核桃為主,已發展到1.4萬畝,每年吸引著大批客商來這裡收購。
鉀長石礦
鉀長石礦區位於沙河鄉寨子村黃家灣,交通、通訊、電力設施完備。該礦脈總儲量達3700萬噸,屬露天礦層,易開採。該礦主要用於生產製作鉀肥和其它複合肥料,並可作為玻璃、陶瓷、地面磚製品的添加料,市場前景看好。
小集鎮建設
從97年開始我們就著手進行小集鎮建設,截止目前已開通、改造五條大街,街道兩旁全部建成門面樓房,美化了集鎮,擴大了就業,增加了農民收入,活躍了農村經濟。
畜牧業、中藥材
由於沙河有著獨特自然資源優勢,適宜畜牧業和中藥材在這裡發展。年大牲畜飼養量達9000多頭。生豬飼養量達5000餘頭,山綿羊飼養量達3500多隻,禽蛋產量達8600公斤。血參、板蘭根、天麻、柴胡等中藥材在這裡有適宜生存環境,每年都有大批藥商來這裡收購、外運。
![沙河鄉](/img/b/1de/nBnauM3X2QDNzIDNwQDM3UjMyITM4UDO3MjMwADMwAzMxAzL0AzL4g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充分認識到黨建工作是完成各項工作任務的組織保證。沙河鄉黨委緊緊圍繞“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教育活動和“黨員先鋒工程”活動,組織廣大黨員幹部爭做實踐“三個代表”的模範,為各項工作提供了堅強的思想政治和組織保證。
基礎設施建
兩個文明建設進一步加強,全鄉實現了村村通公路,山區吃水難問題不斷得到解決,農網改造全面完成,中國小校舍建設實現標準化,程控電話和行動電話用戶不斷增多,有線電視入戶率逐漸提高,小城鎮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城區面積擴大一半以上,成為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的中心。
紅色歷史
在金寨歷史上,沙河是一塊著名的紅色土地,沙河暴動、西河暴動同立夏節起義一起點燃了金寨革命的星星之火.從沙河先後走出了1600餘位革命英雄兒女,湧現了佘積德、徐其海、熊挺、於俠等多位共和國將軍、副軍(部)級老紅軍老幹部10餘人。立夏節起義主要領導人周維炯就誕生在沙河鄉樓房村上灣組,至今其故居保存基本完好,也留下了許多動人的傳說。1947年秋,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曾在沙河鄉樓房村設立前線指揮部,並在此度過1948年春節,休整近一年時間後開赴淮海戰投主戰場,為奪取三大戰役決定性勝利奠定了基礎。
旅遊資源
![沙河鄉](/img/5/4ea/nBnauM3XzYDN4cDNxQDM3UjMyITM4UDO3MjMwADMwAzMxAzL0AzLyM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經濟發展
沙河鄉能源和物產豐富,水電、礦產資源分布廣泛,在近年的招商引資大潮中顯出了勃勃生機。引進浙江麗水商人投資6000餘萬元興建了牛山河電站,裝機總容量7200千瓦;河南懷遠、湖北鄂州等地客商在沙河先後投資1200餘萬元,興建了慧斌礦業、裕翔礦業、華慧礦業、三利礦業等礦產開發公司,進行鐵礦開發。同時,綠色食品、建材、中藥材等方面的開發也初見成效。
為改變全鄉單一的以種糧為主的農村經濟結構形式,近年來沙河鄉黨委、政府堅定信心,從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和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入手,放手發展經濟,走出了一條“經濟生態化,生態經濟化”的發展之路,目前已成為“全國靈芝第一鄉”、“安徽銀杏第一鄉”,2004年農民人均純收入1841元,鄉域面貌發生了深刻變化。
沙河鄉緊緊圍繞創建優惠的政策環境、優質的服務環境和優良的法制環境三個重點,做到領導幹部甘當服務員、建立健全各項制度,及時受理投訴,認真開展行風評議,不斷最佳化經濟發展環境,有效地服務了全鄉經濟建設工作。沙河鄉良好的服務和寬鬆的環境得到越來越多的客商認可和好評。
地理條件
![沙河鄉](/img/a/668/nBnauM3XyUjNzETOzQDM3UjMyITM4UDO3MjMwADMwAzMxAzL0AzL2M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沙河鄉氣候條件優越,年平均氣溫17℃,年均降雨量1160毫米。地貌類型多樣,以淺丘和中丘地貌為主,鄉境西北部為低山,海拔高度375—1070米。土壤以紫色土、沖積土和水稻土類占絕對優勢,黃壤僅在西北低山區有分布。東山山脈貫穿沙河全境,全縣唯一一條未被污染的大沙河至東北向西南流經全鄉,這裡具有得天獨厚的森林資源和旅遊資源。
境內種植有板栗、核桃、水蜜桃等特色水果;有九葉青花椒、天府十號花生、黑山羊、寶頂大米等特色農副產品。沙河鄉是建設中的萬畝花椒之鄉,蠶桑生產、黑山羊、良種生豬養殖初具規模。大量的綠色無污染農副產品源源不斷地從沙河輸送到縣城及市內、外。沙河人民靠智慧的頭腦、勤勞的雙手不斷地改造著沙河,建設小而美、富而強的沙河是沙河人民永遠不懈的追求。
沙河鄉位於墊江東部,縣城35公里。東臨忠縣雙桂鎮,南接槓家鄉,西靠高安鎮,北抵忠縣金華鄉。全鄉輻員面積
![沙河鄉](/img/5/590/nBnauM3XxYzM4UDN1QDM3UjMyITM4UDO3MjMwADMwAzMxAzL0AzLxQ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沙河鄉氣候條件優越,年平均氣溫17℃,年均降雨量1160毫米。地貌類型多樣,以淺丘和中丘地貌為主,鄉境西北部為低山,海拔高度375—1070米。土壤以紫色土、沖積土和水稻土類占絕對優勢,黃壤僅在西北低山區有分布。東山山脈貫穿沙河全境,全縣唯一一條未被污染的大沙河至東北向西南流經全鄉,這裡具有得天獨厚的森林資源和旅遊資源。
境內種植有板栗、核桃、水蜜桃等特色水果;有九葉青花椒、天府十號花生、黑山羊、寶頂大米等特色農副產品。沙河鄉是建設中的萬畝花椒之鄉,蠶桑生產、黑山羊、良種生豬養殖初具規模。大量的綠色無污染農副產品源源不斷地從沙河輸送到縣城及市內、外。沙河人民靠智慧的頭腦、勤勞的雙手不斷地改造著沙河,建設小而美、富而強的沙河是沙河人民永遠不懈的追求。
墊江縣沙河鄉
沙河鄉位於墊江東部,縣城35公里。東臨忠縣雙桂鎮,南接槓家鄉,西靠高安鎮,北抵忠縣金華鄉。全鄉輻員面積32.3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積383.1公傾。下轄5個行政村,31個村民小組,1.2萬人。
沙河鄉氣候條件優越,年平均氣溫17℃,年均降雨量1160毫米。地貌類型多樣,以淺丘和中丘地貌為主,鄉境西北部為低山,海拔高度375—1070米。土壤以紫色土、沖積土和水稻土類占絕對優勢,黃壤僅在西北低山區有分布。東山山脈貫穿沙河全境,全縣唯一一條未被污染的大沙河至東北向西南流經全鄉,這裡具有得天獨厚的森林資源和旅遊資源。
境內種植有板栗、核桃、水蜜桃等特色水果;有九葉青花椒、天府十號花生、黑山羊、寶頂大米等特色農副產品。沙河鄉是建設中的萬畝花椒之鄉,蠶桑生產、黑山羊、良種生豬養殖初具規模。大量的綠色無污染農副產品源源不斷地從沙河輸送到縣城及市內、外。沙河人民靠智慧的頭腦、勤勞的雙手不斷地改造著沙河,建設小而美、富而強的沙河是沙河人民永遠不懈的追求。
房縣沙河鄉
鄉政府駐張家大店,人口10874人,面積236平方千米。轄13個村委會:三岔河、高峰、茅山、田灣、鷹咀石、邢家灣、竹園、盧家坪、五塘、沙河店、火光、朱家坪、白沙河。
雲夢縣沙河鄉
沙河鄉鄉政府駐沙河,人口39547人,面積48平方千米。轄1個居委會、20個村委會:李店、沙河、伍湖、張垸、石羊、周許、辛安寺、民主、太平、黃渡、湖田、舒袁、楊林、雷橋、聶橋、鐵鋪、缸河嶺、界河、灣湖、齊雲庵、紫雲湖。
重慶市墊江縣沙河鄉
沙河鄉位於墊江東部,縣城35公里。東臨忠縣雙桂鎮,南接槓家鄉,西靠高安鎮,北抵忠縣金華鄉。全鄉輻員面積32.3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積383.1公傾。下轄5個行政村,31個村民小組,1.2萬人。
沙河鄉氣候條件優越,年平均氣溫17℃,年均降雨量1160毫米。地貌類型多樣,以淺丘和中丘地貌為主,鄉境西北部為低山,海拔高度375—1070米。土壤以紫色土、沖積土和水稻土類占絕對優勢,黃壤僅在西北低山區有分布。東山山脈貫穿沙河全境,全縣唯一一條未被污染的大沙河至東北向西南流經全鄉,這裡具有得天獨厚的森林資源和旅遊資源。
境內種植有板栗、核桃、水蜜桃等特色水果;有九葉青花椒、天府十號花生、黑山羊、寶頂大米等特色農副產品。沙河鄉是建設中的萬畝花椒之鄉,蠶桑生產、黑山羊、良種生豬養殖初具規模。大量的綠色無污染農副產品源源不斷地從沙河輸送到縣城及市內、外。沙河人民靠智慧的頭腦、勤勞的雙手不斷地改造著沙河,建設小而美、富而強的沙河是沙河人民永遠不懈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