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唐代名將薛仁貴征西時路過此地,當地百姓十分歡迎,薛仁貴見此地百姓善良、淳樸、熱情,仁義之風盛行。薛仁貴就將此地命名為仁風。宋代曾將仁風置為鎮,1944—1950年,仁風曾先後為三邊縣、楊忠縣、惠濟縣縣城,一直是周圍百里內的商貿重鎮。農曆每月的四、九逢集,集市興隆時可達二十多萬人,被稱為“黃河以北第一大集”。宋代曾將仁風置為鎮。1944-1950年,仁風曾先後為三邊縣、楊忠縣、惠濟縣縣城,建國後仍為商河、濟陽、惠民三縣邊界大集鎮。仁風素有“鼓子秧歌之鄉”的美稱,以司坊、流河村為代表的“濟陽鼓子秧歌”表演隊曾多次到歐洲、亞洲各國訪問演出,受到廣泛讚譽。
自然狀況
![仁風鎮](/img/6/3d1/nBnauM3X2AzM4UDMzkDM3UjMyITM4UDO3MjMwADMwAzMxAzL5AzLwM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近年來,仁風的經濟一直保持快速穩定發展,GDP年均增長9.1%。 棉花加工業和地毯加工是仁風鎮民營經濟的兩大支柱,也是鎮黨委、政府著力發展的龍頭企業,是促進農民增收,提高財政收入的兩個有效的途徑,現在棉花加工企業已達到50多家,年加工能力達到2.0萬噸,產值達到3億元,按照2002—2020年的小城鎮建設規劃,以楞子陳棉花加工小區為中心的工業區已成為該鎮的工業中心。地毯加工業也是仁風的民營經濟的一大亮點,以海媚地毯廠為龍頭的地毯加工業已經初具規模。
主導產業
1、西瓜:面積已突破4萬畝,已形成大棚小蘭富硒西瓜、小拱棚京欣西瓜、大田無籽西瓜的生產格局。小蘭富硒西瓜被農業部認證為“無公害農產品”。仁風鎮也被授予“中國西瓜之鄉”的稱號。
2、棉花:仁風加工業的蓬勃發展,帶動了棉花的生產,種植面積不斷擴大,已達到4萬畝,成為農民增收的又一大亮點。
3、速生豐產林:現有片林林網、圍村林面積28000畝,林下穿種矮棵作物和小拱棚金針菇,實現了農業和林來的“雙贏”。
地方特產
1、富硒小蘭西瓜:仁風
![仁風鎮](/img/f/77f/nBnauM3XzUDN4kjM4UDN4MTMxITM5YTO2QDMwADMwAzMxAzL1QzL1c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2、紅山楂:仁風的紅山楂也是一大特產,它用途廣泛,可以製作山楂糕、山楂餅,山楂核還有藥用功能。食用山楂可有開胃功效。
3、優質富士蘋果:仁風的紅富士蘋果色澤好,口感好,是饋贈親朋的佳品。
西瓜產業創新金字招牌促發展
政府幫扶
鎮政府一直把西瓜種植的發展作為重中之重的工作,為了讓民眾能夠認識到發展西瓜種植的重要性,通過“樹典型抓榜樣”的辦法,培養一批致富瓜農,然後讓致富瓜農以現身情況作為說明,帶動其他民眾種植西瓜,走共同致富的路子。
![仁風鎮](/img/2/14a/nBnauM3XzcDNxYDO3gDM3UjMyITM4UDO3MjMwADMwAzMxAzL4AzL4g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針對瓜農資金短缺的問題,鎮政府積極籌措資金,對瓜農進行各項資金幫扶,凡是瓜農新建一個高溫標準西瓜大棚,均有鎮政府發放10000元補助金。
對於資金缺口大的瓜農,鎮政府協調農信等金融單位,在農民貸款方面給予幫助,解決瓜農的困難,提高民眾西瓜種植的積極性。
對於西瓜銷售,鎮政府更是未雨綢繆,在西瓜上市之前,已經做好了西瓜銷售的宣傳工作。近年來,每年由鎮政府主辦的“濟陽縣仁風鎮西瓜文化節”開幕式都在濟南泉城廣場取得圓滿成功,通過召開西瓜節開幕式,聯繫省、市各家媒體,充分做好西瓜宣傳銷售的文章。並且在西瓜節期間,鎮政府開展“瓜王評比會”“吃西瓜比賽”“到瓜棚摘瓜”等活動,不斷提高仁風西瓜的知名度,把西瓜銷售做活。
合作社帶動
2007年9月份,仁風鎮成立了全縣第一個農民專業合作社—濟陽縣仁風鎮人豐西瓜農民專業合作社。合作社的成立改變了西瓜生產“大而不強”“多而不壯”的狀況,把西瓜生產中的散兵游勇組成正規軍,使西瓜生產向著基地化發展、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經營、品牌化運作的方向前進,去年,該鎮在新設4處大棚西瓜示範園基礎上,又在西街、江家兩村新建精品西瓜示範園兩處,使輻射範圍進一步擴大,帶動周圍30多個村莊的西瓜種植業發展。
在日常的西瓜生產中,合作社大力推廣西瓜種植科技,強化瓜農的科學技術,提高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培養造就一批懂種植技術、會西瓜管理的新型瓜農。合作社在西瓜生產上重點抓好“六統一”,即:統一供種、統一育苗、統一管理、統一富硒、和統一施用生物肥、統一銷售,確保西瓜的品質。
合作社降低了瓜農各方面的費用,使瓜農以較低的交易成本進入市場,以前江家村種植西瓜,農戶對於種子、塑膠薄膜等生產資料是單獨購買的,現在則是有合作社進行團購,既保證了質量,又降低了成本,增強仁風西瓜的市場競爭能力。
“仁風”牌西瓜2007年評為“山東省著名商標”,2008年通過農業部“綠色食品”認證,在西瓜銷售中經常受到假冒偽劣產品的衝擊,為更好的打擊假冒偽劣產品,由合作社統一銷售,發現假冒偽劣產品,由合作社出面維權,保護了瓜農的利益,維護了市場經濟秩序。
瓜農用心
![仁風鎮](/img/b/565/nBnauM3X2IDO0AzN5gDM3UjMyITM4UDO3MjMwADMwAzMxAzL4AzL4A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經過近年來全鎮上下的共同努力,今年該鎮西瓜種植面積達到4萬餘畝,其中高溫大棚西瓜20000畝,拱棚西瓜10000畝,大田西瓜10000畝,目前高溫大棚富硒精品西瓜已批量上市,拱棚大田西瓜預計5月下旬即可上市。
鼓子秧歌
仁風的鼓子秧歌聲震全國,享譽海外。是山東三大秧歌之一。仁風鼓子秧歌歷史淵源。據考證,雛形於夏商,完善於唐宋,興盛於明清。分“快板”、“慢板”、“戲劇”三大流派,各具特色,異彩紛呈,秧歌套種上百種。“傘”、“鼓”、“棒”、“花”人物齊全,扮相俊秀,惟妙惟肖。在山東省及濟南市十四屆民間藝術匯演中,均獲最佳獎。“九一世界國際旅遊節”開幕式表演,令三十多個國家的外賓驚嘆。九三年,受中國文聯和文化部的派遣赴西歐德、法兩國進行文化交流,歷時月余,演出四十多場,引起轟動,被各大媒體譽為“民族舞蹈之經典”、“迷人的東方芭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