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體的輸運現象
正文
在非平衡狀態下,氣體各部分之間動量、能量、質量等物理量傳遞、交換過程中的現象。有時又稱為遷移現象。一個孤立系統,經過足夠長的時間,最後總要達到平衡態。在趨向平衡態的過程中,由於動量的傳遞,氣體各部分間的巨觀相對運動將消失;由於能量的傳遞,氣體各部分間的溫度差異將消失;由於質量的傳遞,氣體各部分間的密度差異也將消失。這些過程統稱為輸運過程。
氣體的輸運現象來源於分子間的碰撞,因而與氣體分子的平均自由程有密切關係。在有限的容器中,平均自由程與容器線度相比的相對大小決定了輸運過程的具體性質。平均自由程的大小由氣體的壓強決定,因而在不同壓強下,有限容器如管道內氣體的輸運機理有很大差別。通常分以下三種情況:①較高壓強下,氣體分子的平均自由程l較小,即遠小於管道的直徑d(l

氣體的輸運現象主要研究粘滯性、熱傳導和擴散。
粘滯性 由於氣體各部分的運動速度不同,各部分之間或氣體與器壁之間有相對運動,導致氣體的動量沿垂直於氣體速度方向由高速區傳向低速區,產生摩擦效應。在不同壓強下,摩擦的情況不同。
①較高壓強下,這時氣體分子的平均自由程比管道截面的尺寸小得多,可把氣體按Л的大小分成許多與管軸相平行的氣層。越靠近管壁的氣層,相對管壁的流動速度越慢。此時,由於氣層數目多,可認為動量沿各氣層連續改變,並依靠分子之間的碰撞作用由一層傳遞到相鄰的一層。層與層之間由摩擦作用表現出粘滯性。這種粘滯性又稱為內摩擦。摩擦力dF與垂直於管軸方向的流速變化率dv/dz及作用面積dA成正比,可表述為

在這個壓強範圍內,內摩擦係數 η一般與壓強無關,而與氣體分子量的二次方根成正比,與氣體分子有效直徑的二次方成反比,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其國際單位是帕〔斯卡〕·秒(Pa·s),CGS制表示的內摩擦係數的單位是泊(P)。
② 較低壓強下,這時氣體分子的平均自由程大於管道截面直徑。由於分子之間的碰撞很少,所以沒有顯著的動量交換,以致分子間的內摩擦可以忽略。氣體分子與管壁之間的碰撞占主要地位,氣流與管壁之間的相對速度所造成的摩擦作用稱為外摩擦。
③ 中等壓強下,當氣體分子的平均自由程接近並略小於管道截面的直徑時,可把氣體按平均自由程的大小分成幾層,這時內摩擦、外摩擦作用有同等的重要性。從巨觀來看,貼近管壁的氣層與器壁間有速度躍變,稱為滑動現象。
熱傳導 由於各部分氣體溫度不同,或器壁間、器壁與氣體間溫度不同,使熱量通過氣體分子熱運動從高溫區轉向低溫區而產生的傳熱效應。此時,能量由高溫區傳向低溫區。
氣體傳熱現象還可由另一些機製造成,如對流、輻射等。熱傳導僅指輸運過程的氣體分子傳熱。
① 較高壓強下,這時的氣體熱傳導問題與內摩擦問題十分類似。若有一對溫度不同的平行板,那么單位時間的傳熱量 dQ與垂直於平行板方向的溫度梯度dT/dz及作用面積dA成正比,可表述為


② 較低壓強下,稀薄氣體的傳熱決定於單個分子與器壁的碰撞。若有一對溫度不同的平行板,兩者的溫差為ΔT,那么,分子將與高溫板壁碰撞獲取能量,然後反射並與低溫板壁碰撞交出能量。因此,單位時間的傳熱量與單位時間碰撞在單位面積上的分子數、每個分子可攜帶的能量、分子與板壁碰撞可交換能量的程度、溫差以及作用面積的大小成正比。
③ 中等壓強下,氣體分子的平均自由程與器壁的尺寸有同樣的數量級。能量遷移與壓強的關係介於高、低壓強的傳熱情況之間,在板壁附近有與速度躍變相類似的溫度躍變現象。
綜上所述,在較低壓強區傳熱量與壓強成正比,在中等壓強區傳熱量仍與壓強有關。利用這兩個區間的熱傳導原理,可以測量氣體壓強,製成熱傳導真空計。當l>d時,熱傳導隨壓強而降低,利用這一特性可以使系統間達到熱絕緣的目的。如暖瓶具有真空夾層,因此保溫性能好。大氣壓強下,空氣分子的平均自由程約 0.1μm,若採用具有不大於 0.1μm直徑孔隙的材料如氣凝膠、蛭石、珠光砂、矽膠、石棉粉、硅藻土、玻璃棉等,同樣可以隔熱保溫。用棉花、絲棉、駝毛作冬衣穿在身上能保暖,也是這個道理。
擴散 由於氣體各部分的密度不同,使氣體分子從密度較大的區域自發地傳遞到密度較小的區域,此時被輸運的是質量。由密度梯度引起的氣體擴散,主要分為二種:一是自擴散──同一種氣體因本身密度不同而引起的擴散;一是互擴散──發生在不同種氣體間的擴散。在某些特殊情況下,由於溫度差別,也會引起質量的輸運。真空技術中稱這種輸運現象為熱流逸。
自擴散 在密度梯度的作用下,分子從高密度區域向低密度區域傳遞。單位時間的質量遷移dM與密度梯度


熱流逸 是在較低壓強下出現的一種擴散現象。若有兩個容器中間以孔相通,容器中氣體的溫度、壓強、密度各為T1、p1、n1和T2、p2、n2。在較高壓強(l<<d)情況下,兩容器中的氣體穩定時,應有p1=p2,根據理想氣體狀態方程,則有


輻射計效應 輻射計效應在較高壓強下與熱擴散有關,在較低壓強下和熱流逸有關。輻射計效應最初是在克魯克斯輻射計內被發現的。輻射計內已抽成真空並裝有一個非常靈敏的小風車,風車翼的一面塗黑,另一面光亮。當光線從一側照射到翼上時,就引起風車轉動,這種力稱為輻射計力。這種力是由兩種因素構成的。①一種因素是熱擴散。塗黑面比光亮面易吸熱,以致兩個面形成溫差,為了抵消熱擴散作用,氣體將由溫度較低的光亮面沿風車翼邊緣向溫度較高的塗黑面流動,這就引起了翼上兩面間的作用力,這個力的大小與氣體壓強成反比。②另一種因素是由於分子與溫度較高的塗黑面碰撞反射回來的速度,大於從溫度較低一面的反射速度。這也會引起翼上兩面間的作用力,這個力的大小與氣體壓強成正比。
參考書目
王竹溪著:《統計物理學導論》,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1956。
高本輝、崔素言編著:《真空物理》,科學出版社,北京,1983。
E. H. Kennard, Kinetic Theory of Gases,McGraw-Hill,New York,1938.
熊谷寬夫,富永五郎,辻泰,堀越源一:《真空の物理と応用》,裳華房,1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