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基本特徵
體長為體高的4.4倍;為頭長的3.9倍。頭長為吻長的9.9倍;為眼徑的2.7倍。尾柄長為尾柄高的3.3倍。體側扁,稍長。體被大櫛鱗,臀鰭基部的一列鱗棘特別長。側線完全。
頭部
頭中等大。吻短,前端鈍圓。眼大,眼徑明顯大於吻長。口較大,口裂略斜,末端超過眶後緣。上頜骨後端擴大,兩頜和齶骨具絨毛狀齒帶,犁骨和中翼骨齒為叢狀。鰓孔大,左右鰓膜分離,不與峽部相連。鰓耙細長。假鰓發達。鰓蓋後緣的上半部呈弱鋸齒狀。
鰭
背鰭位於腹鰭與臀鰭之間的上方,距吻端較距尾鰭基為近。脂鰭位於背鰭末端與尾鰭之中間。臀鰭基底長明顯大於背鰭基底長。胸鰭位低,細長,末端可延至肛門的上方。腹鰭起點位於背鰭起點之前下方,腹鰭基距胸鰭基較距臀鰭基為近,鰭條末端可達肛門。尾鰭叉狀,副鰭條柔軟。鰭色淡。
發光器
鼻部背側發光器(Dn)和鼻部腹側發光器(Vn)同時出現,各為一小圓形或長圓形,位於鼻器和眶前緣的上下方。鰓蓋發光器(0p)2個,兩者位於口角的後方和後上方,Op2較大。鰓膜條發光器(Br)3個,三者依次位於口的腹側。胸鰭下方發光器(PVO)2個,位於胸鰭基部的斜下方,與P01在一斜線上。胸鰭上方發光器(PL0)1個,位於側線與胸鰭基之中間。胸部發光器(PO)5個,P05位置略升高。腹鰭上方發光器(VLO),距側線比距腹鰭基稍近。腹部發光器(V0)4個,四者成水平狀排列。肛門上方發光器(SAO)3個,三者略成角排列,SA01位於VO3的後上方,SA02距SA01較距SA03為近,SAO3緊鄰側線的下緣。體後側發光器(Po1)1個,位於脂鰭的前下方,鄰近側線。臀前部發光器(AOa)7個,沿臀鰭基前部排成一列,AOa1在臀鰭基部第3鰭條的上方。臀後部發光器(AOp)6—7個,AOp1在臀鰭末端的上方。尾前部發光器(Prc)2個,位於尾鰭基部的腹側,Prc2位置稍升高,約於側線和尾腹緣之中間。成體雄魚的尾上腺(SUGL)為4—6塊覆瓦狀的發光腺。雌魚的尾下腺(INGL)較雄魚小,周圍有黑色素。
棲所生態
大洋性中層巡遊魚類,具日夜垂直分布習性,白天一般棲息深度可達325-700公尺左右,晚上則上游至水深0-125公尺附近處覓食,以浮游生物為食。
分布地帶
魚類,燈籠魚目
燈籠魚目 Myctophiformes, 硬骨魚綱的1目,許多種類體上具各種形狀的發光器,在夜間或幽暗的深水中發出各種不同顏色的光澤,鮮艷奪目,因形似燈籠而得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