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坪畲族鄉

樟坪畲族鄉

樟坪畲族鄉,位於江西省貴溪市。是江西省三個畲族鄉之一,鷹潭、貴溪唯一的少數民族鄉。區域面積28平方公里,總人口1248人。素有"避暑山寨"美稱。

基本信息

簡介

江西貴溪市樟坪畲族鄉是江西省三個畲族鄉之一,是鷹潭、貴溪唯一的少數民族鄉,
樟坪畲族鄉
地處距貴溪城區60公里的南部山區,東交上饒鉛山縣、南連雙圳鄉、西鄰文坊鎮,北毗西窯鄉,全鄉區域面積2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4畝,山林面積3.8萬畝;其中毛竹林面積1.3萬畝,全鄉總人口1248人;其中畲族684人,漢族564人,全年四季分明,氣溫適中,冬冷夏涼,尤為夏季氣候涼爽,素有"避暑山寨"美稱。

歷史發展

至84年建鄉以來,在黨民族政策與各 政府的關懷下,在數屆黨政領導班子的正確領導下,畲鄉的經濟呈出了健康發展,全面進步的良好勢頭。從2000年到2008年,僅用了7年的時間,財政收入就以驚人速度實現了由“十萬元”到“億元”的四級跳。成為江西省第一個財政收入超億元的少數民族鄉鎮。2010年,財政收入達到1.46億元。榮獲全省"模範集體"鷹潭市2000年度人均平均收入幅增第二名等多種獎項。

鄉鎮特色

該鄉是靠山吃山的典型林業鄉,境內有富饒的森林資源,優美的自然景觀,深厚的民族文化和優越的投資環境。近年來,依托竹林資源優勢,大搞高效筍竹兩用林開發,現已共開發近1500畝。在林木方面,主要以杉木、松木為主,有國家保護珍稀樹種,如紅豆杉、銀杏等;國家保護動物數種如穿山甲、果子狸等。基礎設施建設的進一步完善大大改善了投資環境,貫穿全鄉南北的公路,實現了全鄉的一體貫通,南電聯網;農網改造的勝利竣工,保證了畲鄉的用電,程控電話,有線電視從開通逐步走向普及。依託資源優勢,因地制宜,畲鄉興辦了拉絲廠、木製工藝品廠,竹筷廠、投資入股"貴溪竹輝公司"等等,振興了畲鄉的鄉鎮企業,實現了資源優勢到經濟效益的良性轉化。
畲鄉山青水綠,森林茂密,優美的自然景觀,結合於深厚的民族文化,形成了畲鄉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畲族的祖籍在廣東汕頭,明朝中期搬遷於此,畲族有自己的語言,近似客家話,畲族有自己獨特的風俗習慣。主要節日大年(正月初一),小年(初一的前一天),喜愛對山歌,形式多種,有交戀(鎖歌)採茶,馬燈舞,畲族更有自己許多的傳統手工藝,如用棉線織成的編袋,用麻線織成的草鞋、用毛竹編織成的扁籃、用木板做成的踏板鞋等等。都很有自己的民族特色。星羅棋布的景點,更是令人賞心悅目"千年姊妹楓"、"泉水瀑布群"、"卡子洞"等等。豐富的民族文化,溶於這美麗的畲族,畲鄉的旅遊業潛能無比。

經濟發展

國內生產總值由2006年的15億元提高到2010年的30億元,同比增長100%;財政總收入由2006年的6290萬元提高到2010年的1.4689億元,同比增長133.5%;其中地方財政收入由2006年的1800萬元提高到2010年的4582萬元,同比增長154.6%,農民生活水平顯著改善,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6年的3454元提高到2010年的6100元,同比增長76.6%。通過招商引資的持續增長,壯大了鄉域經濟,推進了整體發展。
二、突出強農惠農政策落實,進一步鞏固農業基礎
(一)全面落實強農惠農政策。全面貫徹落實國家各項強農惠農政策,按時發放各種惠農補貼500餘萬元,其中:糧補78萬元,退耕還林補170萬元,公益林補56萬元。
(二)鞏固加強農田水利設施建設。農田水利建設做到早謀劃、高標準、求實效。一是投資56萬元維修了太源畲族村廖家壩、張家壩,西排村大王壩、小王壩,雙圳村蘇家壩、余家壩、雙圳水渠,樟坪畲族村狗壠壩等農用水壩基礎設施;二是投資90餘萬元建設了20個村小組1962人的人畜安全飲水工程,確保農民生產生活用水;三是大力實施田園化建設。投資150萬元對太源畲族村和黃思村進行了田園化建設,有效提高了應對自然災害的能力,為農民生產生活提供便利。
(三)加速發展“一村一品”產業。全面貫徹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贛辦發〔2010〕1號檔案精神,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一村一品”產業,加大扶持農民自主創業,初步形成了苗木種植、畜禽養殖、苦丁茶、有機茶和毛竹豐產林五種產業,培育壯大了菸葉種植、高山生態養殖等產業。通過舉辦毛竹豐產林培育、高山蔬菜培訓班,提高了農民技術水平,提升創業能力,成立了農民專業合作社10個,帶動畲漢民眾致富近2000人,較好地發揮了“一村一品”產業龍頭帶動作用,促進了全鄉農村經濟快速發展;同時,按照“有償使用、無息扶持、定期周轉、按期償還”的原則,籌集少數民族生產扶助資金300萬元,用於扶持農民創業,積極為符合條件的創業人員申請辦理小額擔保貸款,通過技術上教、政策上幫、資金上扶,促進農民自主創業,增加收入,推動了我鄉經濟社會的平穩較快發展。
(四)紮實推進林業生態建設。一是建好了13117畝國家公益林和1488.7畝退耕還林工程。按照“國家要生態,地方要發展,農民要增收”的要求,努力實現“退得下、還得上、穩得住、能致富、不反彈”的目標,高質量、高標準抓好了全鄉12000畝國家公益林建設和1487畝退耕還林工程建設,促進了全鄉生態、經濟、社會效益協調發展;二是建好了1000畝高效茶園和500畝苦丁茶示範工程,結合本鄉實際,充分利用本鄉現有資源和荒山、荒坡,通過優惠政策扶持,加大高效有機茶園和苦丁茶開發力度,擴大生產基地,實現了年創產值160萬元,農民人均年增收600元;三是建好了8000畝毛竹豐產林基地。按照“抓住優勢,培植資源、創造效益”的思想,改“粗放式”為“莊園式”管理,廣泛推廣竹蔸施肥和竹腔施肥新技術,投資100餘萬元培育毛竹豐產林基地8000畝,占全鄉毛竹林總面積的31%,林業生產得到加強;四是建好了500畝高效農業示範基地工程。為轉變農業產業結構,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增加農民收入,對一些低產田或低效林進行了改造,栽種苗木或藥材,實現農民增收。五是精心組織了全鄉造林綠化“一大四小”工程,完成了山上災後荒山跡地造林900畝;完成了山下村莊綠化、公路沿線綠化共360畝。
三、突出加大投入,進一步將改革發展成果惠及百姓
一是加大教育投入,投資400多萬元改善了樟坪民族學校和樟坪中心學校辦學條件,正在對樟坪民族學校學生公寓進行建設,進一步鞏固了“兩基”教育成果,全鄉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同時設立了畲鄉“希望之星”基金,五年來共發放資金5萬餘元;二是新農合健康發展,全面完成了新農合籌資款收繳工作,全鄉新農合參保率始終在98%以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