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瀘溪河清澈見底,可鑑毛髮,一年四季都是碧青色。詩聖杜甫曾經有詩曰:“蜀江水碧蜀山青”,他雄辯地闡明了“山青”與“水碧”、“窮山”與“惡水”的關係。水碧緣于山青,禿山必然濁水。許多坐竹排游過瀘溪河的人,拿瀘溪河與灕江比,作出了“形似灕江”的評語,但論開闊、論天然、論野趣、論水質,又公認“勝似灕江”。竹筏從上清鎮碼頭出發開始漂流,首先左岸是一片茂密的竹林。竹林青翠欲滴,迎風搖曳,龍吟鳳舞,婀娜多姿。遊人躺在竹林綠水的懷抱里,遠離塵囂之苦,淡忘名利之念。既無登入山跋涉之勞,又可坐收飽覽兩岸秀麗之風光。漂過千米竹林,排身崆嗵作響,竹排進入由淺入深、由緩而急的雷打石水域了。雷打石砥柱中流,屹立在湍急的河道中,相傳這是普庵法師受了張天師的雷法,將巨石一炸兩邊分流洶湧洪水的。那炸掉的半邊已被山洪沖走,不知去向,剩下的半邊卻留下雷劈電燒的鐵鏽色班痕。坐在排上觀賞兩岸山民的生活,令人欽羨不已。瀘溪河放養鴨 子很多,有成鴨有雛鴨。成鴨成群結隊,引吭高歌,嘎嘎作樂;雛鴨自成體系,或者說水灣里談心,或在淺水中鍛鍊,嫩嫩的羽毛平添幾分稚氣(右圖為河上鸕鶿)。河邊洗菜晾衣的村婦山姑、駕舟砍柴的樵夫、放學歸來在河邊嬉戲院頑童形成了一 幅誘人的山村素描畫。欣賞過這些後,兩邊奇山、怪石就多了起來。筏行十五里,距仙水岩五公里處,就可看到駱駝峰,其後便是既濟山水相滋、張陵煉丹的龍虎山了。
景點
龍虎山原名雲錦山,因橫空有一片高達數百尺、寬約數百米的五彩石山形似雲錦而得名。它的另一個出處是“狀若龍虎”,即一山像龍,一山象虎,龍蹯虎距,相依相偎。若下竹排觀看,在離主峰不遠,就會發現一山盤曲如蟠龍,一山背臥如伏虎,形成龍虎並峙的壯麗景觀。龍虎山麓之下,有一天開闊平坦處,它坐北朝南,面水背山,乃正一觀舊址。是道教正一派肇基之所,是歷代張天師從事法事活動的重要場所,現正在修復中。到了正一觀,繼續登攀,就可瞻仰祖天師結廬煉丹的水簾洞、煉丹岩了。煉丹岩前臨溪澗,峭石壁立,丹灶遺址尚存,草廬舊跡仍在。水簾洞瀑泉噴薄而下,若飛雪,似珠簾,祖天師就是利用水簾洞庭湖的瀑泉煉丹的。據傳達室寧祥符、永樂皇帝曾派員跟蹤至此,撿到遺丹。仙水岩十景之“丹勺用不得”和“劍石試不得”兩景就在這裡。
龍虎山對面的天師板栗林,據說為天師所植。天師栗個大香甜,澱粉豐富,是理想的果品和滋補品。李時珍《本草綱目》上說:“天師栗,唯西蜀青城山有之,乃張天師學道於此所遺。”張道陵是先到龍虎山後到青城山去的。由此可見,青城山的板栗是從龍虎山帶過去的。瞻仰完煉丹池,水簾洞之後,就可到雲錦渡玉石村品嘗風味小吃了。玉石村戶口不多,異常好客,待你坐定,主人就會端上一份用薯粉、芋頭擀皮子的餃子當點心。這種餃子像緞子般滑韌,順喉而下,味不尋常。被稱為“十錦緞餃”。
繼續順河而下,將陸續看到仙水岩十景中的“雲錦披不得”、“石鼓敲不得”、“道堂坐不得”、“蓮花戴不得”、“玉梳梳不得”、“仙桃吃不得”、“仙女配不得”、“老婆背老公走不得”。竹筏漂流三個小時後,在仙水岩登岸。在登岸處的峭崖絕壁之上看到有兩排人工開鑿的方形洞眼,那就是古棧道遺址。棧道通岩中寺,寺廟循穴而建,上下七層,又稱七層廟。懸崖為蓋,下有石坪,開闊敞亮,能容數百人,廟毀後常有遊客對弈於此,或攜酒作樂其中。崖墓上有許多古人題刻:“玉壁凌空”、“半天仙跡”、“神仙可棲”、“鶴歸留影”,均為夏言等名人手筆。現已修復為“飛雲閣”,即將向遊人開放。
瀘溪河漂流
龍虎山是我國典型的丹霞地貌,有九十九峰、二十四岩、一百零八處自然和人文景觀,二十多處神井丹池和流泉飛瀑。龍虎山因道教而名,更因瀘溪而神。蜿蜒數十里的瀘溪河,南源於福建而北注入鄱陽湖,把上清宮、天師府、龍虎山、仙水岩連成一體,形成了龍虎山旅遊觀光的道教朝覲的最佳線路。坐上瀘溪竹筏,藍天、白雲、碧水、丹山盡收眼底,讓您遠離都市的喧囂、忘卻世俗的煩惱,真正回到大自然的懷抱。
乘坐上清竹筏,您可欣賞兩岸秀麗的山峰、鬱鬱蔥蔥的竹林,可看到祖天師張道陵肇基煉九天神丹、“丹成而龍虎見”的龍虎山,更可觀溪中引吭高歌的鴨群、溪岸揮著棒槌洗衣浣沙的村姑。當竹筏行至仙水岩時,您便進入了瀘溪河的精華景區,天造地設的“十不得”美景(尼姑背和尚走不得、仙女配不得、蓮花戴不得、仙桃吃不得、丹勺用不得、道堂坐不得、雲錦披不得、石鼓敲不得、劍石試不得、玉梳梳不得)讓您不得不驚嘆:瀘溪河不是灕江,但更勝灕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