槓子
正文
盛行於中國北方農村的一種近似單槓的健身體育活動。槓子一般為木製,過去兩端刻有龍頭,故北方民眾稱槓子運動為“盤龍之術”, 練槓子的團體組織稱為“盤龍會”或“槓子會”。每逢喜慶節日表演,有的在大車上設木架,橫縛木槓,人在上面做各種動作。因槓子較粗,不能用現代體操中單槓器械的抓握法。槓子技巧較高的動作可分 3類:“上把”,為槓上倒立之類,有“金背頂”、“拳頭頂”、“八字頂”、“叉花頂”、“車輪頂”等;“中把”,指身體繞槓迴環越槓的各種動作,如“軲轆”等;“下把”,指身體在槓下的各種懸垂動作,如“前壓”、“後壓”(前後水平)等。清同治年間李靜山編的《增補都門雜詠》中有一首描寫民間藝人田瘸子表演槓子技藝的詩:“瘸腳何曾是廢人,練成槓子更通神;寒鴨浮水頭朝下,遍體功夫在上身”,生動形象地表現了練槓子的情景。清代《北京走會圖》中關於翻槓子的畫卷,將這一民間體育活動描繪得更為清晰逼真。配圖
相關連線
麻將百科
麻將起源於中國,原屬皇家和王宮貴族的遊戲,其歷史可以追溯到三四千年前。在長期的歷史演變過程中,麻將逐步從宮廷流傳到民間,至清朝中期基本定型。麻將作為中國傳統文化寶庫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具有集益智性、趣味性、博弈性於一體的運動魅力,及內涵豐富、底蘊悠久的東方文化特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