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聚詩存》,著名文學家、學者錢鍾書(即“錢鍾書”)著,是先生的一本詩詞合集。
本書匯集了作者1934年至1991年的詩作,其中有“還鄉雜詩”、“牛津公園感秋”、“窗外叢竹”、“秋心”、“王辛迪寄茶”、“閱世”、“代擬無題七首”等。
本書為“錢鍾書集”之一。 《錢鍾書集》含十種十三冊,計有《談藝錄》、《管錐編》、《圍城》、《宋詩選注》、《七綴集》、《槐聚詩存》、《石語》、《人·獸·鬼》、《寫在人生邊上》和《人生邊上的邊上》。其中,《談藝錄》、《管錐篇》初版後,錢先生多次修改補訂。以往再版重印,修訂部分均綴於書尾,不宜閱讀。此次則將修訂部分排入相應正文。此外,《人生邊上的邊上》收羅了錢先生的散逸舊作。
作者簡介
錢鍾書(1910年11月21日-1998年12月19日),原名仰先,字哲良。後改名鍾書,
錢鍾書字默存,號槐聚。清宣統二年十月二十日(1910年11月21日)生於江蘇無錫。一九九八年病逝於北京。是中國近代著名作家、文學研究家。
1933年於清華大學外國語文系畢業後,在上海光華大學任教。
1935年,與楊絳完婚,然後同赴英倫留學。兩年後,以《十七十八世紀英國文學中的中國》一文獲文學士(B.litt)學位。之後隨楊絳赴法國巴黎大學從事研究。1938年,被清華大學破例聘為教授,次年轉赴國立藍田師範學院任英文系主任,並開始了《談藝錄》的寫作。1941年,珍珠港事件爆發,被困上海,任教於震旦女子文理學校,其間完成了《談藝錄》、《寫在人生邊上》的寫作。
1945年抗戰結束後,任上海暨南大學外文系教授兼南京中央圖書館英文館刊《書林季刊》編輯。在其後的三年中,其短篇小說《人獸鬼》、長篇小說《圍城》、詩論《談藝錄》得以相繼出版,在學術界引起巨大反響。
1949年,回到清華任教;1953年調到文學研究所,其間完成《宋詩選注》,並參加了《唐詩選》、《中國文學史》(唐宋部分)的編寫工作。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後受到衝擊,並於1969年11月與楊絳一道被派往河南“五七幹校”。1972年3月回京,當年8月《管錐編》定稿。
1979年,《管錐編》、《舊文四篇》出版。1982年起擔任中國社科院副院長、院特邀顧問;1984年《談藝錄》(補訂本)出版;次年,《七綴集》出版。
1998年12月1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8歲。
目錄
序
一九三四年
還鄉雜詩
玉泉山同絳
當步出夏門行
薄暮車出大西路
大霧
滬西村居聞曉角
一九三五年
秣陵雜詩
倫敦晤文武二弟
牛津公園感秋
一九三六年
新歲感懷適聞故都寇氛
贈絳
此心
觀心
四言
牛津春事
睡夢
巴黎咖啡館有見
清音河河上小橋晚眺
萊蒙湖邊即目
返牛津瑙倫園舊賃寓
一九三七年
石遺先生輓詩
EdwardFitzgerald英
…………
解讀
錢鍾書的詩文文字古奧,用典極多,常人閱讀很不便。他的詩集之名也非常別
出心裁,頗耐玩味,不妨一究。
錢氏名自己的詩集為《槐聚詩存》,用心頗為良苦。其在《談藝錄》自序中說:“予侍親率眷,兵罅偷生。如危幕之燕巢,同枯槐之蟻聚。憂天將壓,避地無之,雖欲出門西向笑而不敢也。”祖國經受著磨難,自己生活流離無定,偷生兵罅,痛不欲生,唯希望能如蟻有可穴之地可居。我國歷代文人常有這樣的最低生活要求的想法,如杜甫在《自京赴奉先詠懷五百字》詩中說:“顧惟螻蟻輩,但自求其穴。”後來元好問也說:“枯槐聚蚊無多地,秋水鳴蛙自一天。”這是一種苦於生活漂泊不定,對安定的簡單生活的渴望。可見其憂世傷生之感喟。因此,他以“槐聚”為號,“槐廡”為書齋名,現在又以《槐聚詩存》來命名其詩集,可謂刻骨銘心。
然錢氏之用典常一語“多”關,尚有言外之意。考槐聚之典,出唐李公佐《南柯太守傳》。傳載廣陵淳于棼,宅南有古槐。一日,棼酒後大醉,臥樹下,夢到“大槐安國”,任南柯太守二十年,娶了公主,享盡富貴榮華。醒後,見斜日未隱,余樽猶在,才知道是一場大夢。起尋槐樹下,見蟻穴,在南枝之下。方知槐安國就是庭前槐樹下的螞蟻聚居的洞穴。後以此指生活如一場夢幻。這裡表達了錢鍾書對人生虛幻、亂世命輕的感慨。
第三,錢鍾書用“槐聚”之典還有一義,見於相傳為六朝人撰寫的《三輔黃圖》 。 《太平御覽》引曰:“元始四年,起明堂、辟雍,長安城南北為會市,但列槐樹數百行為隊,無牆屋。諸生朔望會此市,各持其郡所出貨物及經書、傳記、笙磬、器物相與賣買,雍容揖讓,或論議槐下。”由此可見,“槐聚”即相聚槐下,交流議論,有相互切磋之意,正如錢氏在《談藝錄》小序中說:“余雅喜談藝,與並世才彥之有同好者,稍得上下其議論。”其詩集中有許多詩友酬唱之作,論詩談道之什,因此他有公諸同好,接受指正之意,其謙遜亦寓於其中矣。
第四,認為蟻為智獸,其性類蜂,族中分工明晰,終生碌碌不休,亦喻作者恪守己任,孜孜不倦,融會古今,溝通中西,以儘自己綿薄之力,推動社會進步也。
影響
錢氏為人低調,思想深邃,一生淡薄名利,孜孜學術,是一個善於隱藏個性,寡於周
鏇的人,這都不利於人們了解他的精神世界。
錢氏為何終生保持低調呢?與其家教有很大的關係。錢基博於光華大學半月刊上曾發表《愉兒鍾書書札兩通》,在給錢鍾書的信上說:“子弟中,自以汝與鍾韓為秀出,然鍾韓厚重少文,而為深沈之思,獨汝才辯從橫,神采飛揚,而沉潛遠不如。勿以才華超絕時賢為喜,而以學養不及古聖賢人為愧。”因此要求他要韜光養晦,沉潛於學。又說:“緯、英兩兒中資,不能為大善,亦無力為大惡,獨汝才辯可喜;然才辯而或惡化,則尤可危!吾之所謂惡化,亦非尋常子弟之過。世所稱一般之名流偉人自吾觀之,皆惡化也,皆增進危險於中國也!汝頭角漸露,須認清路頭,故不得不為汝諄諄言之!”可見其父親害怕他鋒芒過露,易致危途,希望他“淡泊明志,凝靜致遠,我望汝為諸葛公、陶淵明”,這也就奠定了錢鍾書日後生命歷程的基調。可以講錢鍾書是一個於世人來看,特立獨行,但於其父卻是循規蹈矩的,正因此他才能成一代巨儒、文化薪傳。
因此,讀錢鍾書的詩,如觀臥龍,如看霧雲,雖難見真容,但崢嶸常在。
相關詞條
紀念錢鍾書
這樣的大學者,代表了一個時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