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文化

“木車吱吱過青石”是古老集鎮運鹽送貨的寫照,如今的梁垛已是鎮區經濟、文化、交通中心。梁垛鎮古稱“南梁”,相傳成陸時乃一望斥鹵之地,隅有一帶垛。唐開元(713)時始有徙民“就垛結盧,網漁煮鹵,聚居生息”。洪武元年(1368)建場設課,謂“梁垛場”,屬泰州轄下十場之一。至嘉慶時(1796)有灶戶7225家,灶丁20474人,鹵池1560口,灶房1161所。鹽業興盛,商賈雲集,徙來定居者不絕,或經商,或工藝,集市大興,集鎮形成。時“大市通衢,蕃以磚石,南北三里”,在九橋十三巷、三十六廟堂和古堰觀濤、長橋望月、賢祠古蔭、柳浪聞鶯、玉井流甘等名勝,垛築土山(又名湧泉墩)至今尚存,土山高三丈余,頂寬十餘丈。相傳古無此山,近垛地有一泓積水窪地,水味甘美,天旱不涸,取之不竭,似有湧泉。遠近灶民多到此擔水飲用,清順治年間,灶民浚塘壘土成墩,名曰“湧泉墩”。上建觀音閣,以感觀音賜水之恩。嘉慶十四年,灶民公捐重建土山,上建大殿三楹,前殿三楹,西廂四楹,進山牌樓一座,遍植松柏銀杏,名曰“觀音山”,至此稱“山”。山下三面環水,銀塘疊翠,山頭廟宇聳立,鐘鼓常鳴。山山水水,交相輝映,實為古梁垛之一大勝景。

資源產業

梁垛鎮是東台市工業發展先進鄉鎮,也是蘇中、蘇北“建材強鎮”。已初步形成以建材為主體,化工、輕紡、冶煉、機械等為支柱的工業格局。全鎮企業主產品有:425#、525#矽酸鹽水泥、紅標磚、各種精鑄件、氯化芋、2.4——2.6苯甲醛、對氯苯甲醛、苯甲醯氯、乙氯頻吶酮、3A、4A級自廠絲、拉鏈、粘膠絨毛、尼龍絨毛、各種砂輪製品、金銀提煉等。現有工業企業40多家。其中鹽城磊達建村集團有限公司總資產1.1億元,主產建築材料、精鑄件、編織袋等。梁垛年產水泥90萬噸,紅標磚1.l億塊。公司年銷售2億元,利稅3000萬元。“梅花鹿”水泥為省鄉鎮名牌產品,獲IS09002質量認證。其他企業的產品產量,如自廠絲近l00噸等。
梁垛鎮大力推行“鳳還巢”工程,吸引能人回鄉創業辦廠,先後吸引26名在外創業有成人員,興辦企業19家;大力推行“引資造血”,主攻經濟發達地區、外商密集區等重點區域,突出大項目、高新技術項目、產業配套項目和高利稅項目,全面出擊,重點突破,抓出成效,促進了一批新項目投產達效。先後引進資金8165萬元,引進項目12個,其中已有10個項目投產運行。
招商引資

首期投資500萬元的農業招商引資項目----通源苗木花卉產業化基地建設在東台市梁垛鎮正式開工。基地由東台市通源建築工程公司投資建設,首期投資500萬元,預計總投資1500萬元。基地租用土地共600畝,一期開發300畝,建成標準鋼架大棚100畝,全部採用穴盤育苗,主要種植高中低檔苗木花卉上百個品種。項目建成後,預計可年產2000萬株各類苗木花卉,實現銷售5000萬元。基地的建成,是梁垛鎮繼成功建設梁南蠶桑高效農業基地和如意無公害大棚蔬菜基地兩大產業化示範基地後,第三個特色高效農業示範基地。
城鎮建設
梁垛鎮小城鎮建設有了長足發展。集鎮沿204國道分為西部舊區和東部新區。建成區2平方公里,集鎮總人口,9150人。鎮區形成了“四縱四橫”的道路骨架。政府、金融、建設、電信、公安、廣電、計生、教育、衛生等近20棟大樓近年來全部東遷至集鎮新區,個體私營園區、市場貿易區正加快招商引資和建設步伐。整個集鎮新區高樓林立、道路寬暢、布局合理、功能明晰、設施配套、環境優美。“一帆風順”的鎮標激勵梁垛人民意氣風發,眾志成城,昂首邁向新世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