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鎮以“地接嶺南,人安物阜”取名。始皇三十三年(前214)秦統一全國後,於塞嶺(今大庾嶺)置橫浦關,大庾始有建置。故古稱南安為橫浦,為南安軍、路、府治及大余縣治所在地。民國31年(1942年)由城區改設崎城鎮,民國36年(1947年)改為南安鎮。解放後劃歸第一區設東山、建國、余東、余西四個街道居委會,1953年由第一區劃出,復設南安鎮。1958年西華鎮併入,1960年又劃出西華

南安鎮現轄新民、新珠、新安、新余、新華、梅山、東山、建設、花園等九個村委會及余西、余東、建桂、東山、北門河、石橋下、五里山、總窿口等八個居委會,國土面積123.8平方公里,山林面積15.29萬畝,耕地面積9110畝,總人口8萬餘人,其中農業人口2.3萬人。
全鎮6個省級新農村示範點和9個縣級示範點正在建設,有效改進了農村環境;以利益導向機制為基礎的人口與計畫生育工作得到良性發展;以“和諧平安南安”創建為重點,全鎮社會穩定,人民安居樂業;教育、衛生、民政、社區等各項工作正在進一步強化,鎮內社會各項事業發展良好。
資源
南安鎮距贛州88公里,距廣東韶關140公里,323國道及建設中的贛韶高速公路穿境而過,交通、通訊便捷,供水、供電充足,城市基礎設施健全,鎮內建有新世紀工業城和新華工業園,已形成鎢業、冶金、電子、食品、製衣等行業發展產業鏈,投資環境優越。境內森林、礦藏資源豐富,被譽為“世界鎢都”,傳統名優特產“南安板鴨”享譽海內外,興建了占地6000餘畝的瑞香花卉世界和占地130餘畝的板鴨專業市場,規劃了長8公里的梅山新村長廊,全鎮以金邊瑞香、富貴籽、虎舌紅為主導產品的花卉種植面積近萬畝,被譽為“中國瑞香之鄉”、“中國花木之鄉”、“中國板鴨之鄉”,其他特色農業主要有大棚蔬菜、薄皮西瓜、果業、中藥村等種植業以及林業苗木繁育、家禽養殖等。
內基礎設
鎮內基礎設施不斷完成,2004年順利通過省級園林城市的檢查驗收,鎮內有金蓮山大道、南安大道、梅國路、伯堅大道、中山南路、中山北路、勝利路、解放路、建設路、江濱路等城區主幹道,規劃新建了體育中心、文化中心、教育中心以及步行街、時代購物廣場、建材街等休閒購物中心。鎮屬各村修建了26.2公里長的通村水泥路,對27箇中心村、自然村進行了村莊規劃,規劃興建了13個農民新村。
歷史

工業興鎮

由於有完善的設施,優美的環境,優質的服務,該鎮引進的企業落地開花,穩步發展,逐漸形成以商引商的良性循環。該鎮引入龍生塑膠製品有限公司、廣東潤芳製衣廠、福建新興焦油廠、中山龍岳股份有限公司等企業27家,使經濟總量迅速得到擴張。龍生塑膠製品有限公司投資建廠初期,碰到資金短缺的困難,就試著到南安鎮政府尋求幫助。鎮領導很快幫助該公司解決困難,使企業按期投入運營生產。該公司總經理李錦龍親身感受到南安鎮黨委、政府的真誠和溫暖,對介紹引進企業到南安鎮落戶的積極性很高。經他介紹到南安鎮的企業就有6家。
科教興鎮

南安鎮多方籌資2000多萬元大搞信息化建設,建立了政務網,形成了教育、計生、財務結算等管理信息系統。該鎮3000多農民利用網路系統搞起了農產品行銷。部分利用網路嘗到甜頭的農民在思量著如何將自己的產業做大做強,有的還建立自己的農產品流通網頁,使農產品的銷路更加順暢。該鎮實施全民培訓教育計畫,實現“村村通光纖,大戶可上網”。
發展

南安鎮在工業興鎮的同時,注重“三農”問題的解決。該鎮積極調整和最佳化農業結構,大力發展優質高產高效農業。鎮裡多次請專家教授講課,讓農民學習蔬菜種植、花卉培植、池塘養殖等技術知識,加快實施科技興農。該鎮建成了迄今為止中國最大的瑞香生產基地,並獲得豐厚的經濟效益。該鎮新民的板鴨和新安的花卉批量出口,在東南亞地區聞名。現在,該鎮繼續加大對農業的投入,加大掛鈎聯繫力度,扶持農村經濟,讓農民真正得到更多的實惠。
南安鎮與時俱進,不斷推出經濟發展的新舉措,讓開拓者成就美好的未來。
花卉產業

春雨紛灑遍地花
南安鎮的花卉產業從一粒小小的“種子”迅速成長為大產業,既有得天獨厚的先天條件,更得益於該鎮政府的大力扶持,從而使產業規模和市場競爭力得以壯大和提升。
大余縣南安鎮位於大庾嶺腹地,有著“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的獨特小氣候,是種植金邊瑞香等名貴花卉的黃金地域。其金邊瑞香的栽培歷史可上溯到一千多年前,素有“世界園藝三寶”之一的美譽。但直至上世紀後期,南安鎮花卉種植還是零零星星不成氣候。它真正起步是在1994年,意識到金邊瑞香廣闊的市場前景,南安鎮將其列為推動農民增收、財政增長、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兩駕“馬車”之一,精心培育,傾心扶持。制定各項優惠政策,鼓勵農民建立、擴大花卉生產基地,並在土地使用、基地“三通”問題上特事特辦;實施積極的資金政策,吸納社會資本或民間資本,採取股份制和合作制等形式,促使產業成優成勢;選擇具有花卉生產實踐技術經驗的花農和從事花卉專業技術人員,組建科技服務隊伍,長期對項目實行生產、銷售和技術信息的培訓、傳播服務;並成立了金邊瑞香公司,以“公司+農戶”、“協會+農戶”、“能人+農戶”等方式,走產供銷一體化、科工貿一體化發展道路。
通過政府引導,南安鎮形成以花卉公司為龍頭,以各家各戶為聯合批發網點,以長駐廣州、北京、上海的聯絡站為銷售視窗的強大的輻射與聚集效應,輻射20餘個省市,並使金邊瑞香、虎舌紅出口日本、英國、韓國等國家。
百花爛漫出牆來

依託載體,才能做強主導產業。南安鎮的花卉產業就是靠“瑞香世界”這個花卉策源地輻射帶動起來的。
大余縣兩個頭銜:“中國瑞香之鄉”、“中國花木之鄉”。這兩個頭銜都與南安鎮的兩個基地關係密切:一個是11996年開始籌建的占地300畝的金邊瑞香花卉基地,而另一個則是2003年在老基地基礎上啟動的總規劃面積達3260畝的中國“瑞香世界”。一老一新,一小一大,折射出產業的擴張之路。
為策應全國花卉業尤其是廣東花卉市場的發展,使花鄉上檔次、產業上規模、產品創品牌,南安鎮在緊挨323國道的新安村梨花園推山平土,建成了一個集精品花卉生產、園林綠化、旅遊觀光、花卉苗木交易市場於一體的花卉“大觀園”。同時,借鑑廣東陳村、福建漳州等花卉市場的規劃格局,分設四大區,每區占地480畝,約158個小園,在大道兩側建市場,分塊劃區,分戶經營。該基地採取高標準、高品位、高效益和新型營養土配方與無土栽培技術,集納了200萬株品種純、無病毒、觀賞價值高的花卉品種和1200餘戶花農。一個全省最大的花卉行銷視窗輪廓初顯。
基地帶動產業興,以“瑞香世界”為輻射源,種給農民看、帶著農民乾,並以示範為先導,釋疑點、送信息、包技術、樹樣板,以拳頭產品——金邊瑞香為主題的特色產業迅速向周邊鄉鎮、村組蔓延,造就了百多家十萬元戶、幾十萬元戶、百萬元戶。仿佛一夜之間神奇的七色花降臨庾嶺大地,從去年至今,全鎮新增花卉面積2000餘畝,產值增加6000萬元,僅此一項全鎮農民年均增收170元,初步形成“百個品種、千畝基地、億元產值”的格局。
五彩斑讕花意濃
整個花卉產業要發展,僅靠“一枝獨秀”是遠遠不夠的。南安花卉順應瞬息萬變的大市場,通過最佳化結構、招商引資和科技活血來組建“百花齊放”的聯合艦隊,產業鏈的延伸使產業的抗風險能力大大增強。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長留。近兩年來,該鎮通過對野生植物虎舌紅的成功繁殖培育,使其成為繼金邊瑞香的又一後繼產業,並借著昆明世博會金獎的東風,形成60萬株的種植規模。除了金邊瑞香、虎舌紅、富貴籽三個“當家花旦”外,比利時杜鵑、鬱金香、茶花、牡丹、綠蘿、盆景等也紛紛在南安搶灘登入,落地生根……該鎮還以花為媒通過招商引資壯大花卉業,引進台灣錦都苑、台灣宏基公司、福建昌泰園藝等48家客商投資花卉種植,以商促產業化迅速推進。
南安花卉產業在前幾年規模一直上不去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僅限於觀賞。通過加大科技投入,延伸花卉產業鏈,找到一條可持續發展的新路子。幾乎與花卉深度開發同步,南安鎮舞動科技這隻“金手指”,在降低成本、提高花卉品質、擴大種植規模上為工業化生產作準備。該鎮花農首創的全天候噴霧法,一下子將瑞香的扦插時間縮短了25天。真正的革命是由盆栽改為地栽,由庭園栽培變成露天栽培,成本因此由每畝2至3萬元下降到5000元。眼下,該鎮又建起花卉組培室,培育推廣脫毒金邊瑞香克隆苗,從根本上解決了金邊瑞香產區毒病危害的生產難題。
在南安鎮,記者看到了一張令人怦然心動的“昔日商貿絲綢路,花卉產業帶”的規劃藍圖:沿著古代南方絲綢之路,將始於“瑞香世界”的花卉大道延伸到梅嶺腳下,分3年時間投資8000萬元建設長16公里的花卉長廊,建設萬畝花卉產業帶,同時在梅山梅花帶中廣植全國各地梅樹品種,將梅嶺建成全國梅樹品種最齊全的旅遊觀光基地。古代與現代在這裡交融,瑞香與梅花在這裡輝映,南安人的幸福日子也像這美麗的花兒綻蕾吐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