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淨

染淨一多相礙,念念住著,名之為染。以離障心應赴眾緣。一多自在,念念舍離,名之為淨。

【染淨】 (術語)愛著之念及所愛著之法,謂之染,解脫之念及所解脫之法謂之淨。蓋染者無明之法,淨者法性之法也。十不二門指要鈔下曰:‘以在纏心變造諸法。一多相礙,念念住著,名之為染。以離障心應赴眾緣。一多自在,念念舍離,名之為淨。’
至於云何為『染淨諸法之因緣』?依《宗鏡錄》開示:染
淨諸法,有因有緣,因親緣疏,成其二義,緣義已顯,因理如何?廣略備陳,有
『六因』與『十因』兩類。茲分述之如下:
(一) 【六因】者。即(1)『能作因』。除自,余能作者,除自體外,餘一切法,
不障有為法生,總名能作因,因是一切有為無為法,是體,體上有能作之用,能作
即因,持業釋,持即任持,業即業用,因是體,能作是用,攝用歸體,名持業釋;
(2)『俱有因』。俱有互為果,心,於心隨轉,俱時而有,果與因俱,名俱有因,
互為果者,有三(a)四大種,互為俱有因,互為士用果;(b)如能相所相法,能
相為因,所相為果,所相為因,能相為果;(c)心心所法,心王為因,心所為果,
心所為因,心王為果;(3)『同類因』。即因似果,果似因,如染性五蘊中,色蘊
能引色蘊,色蘊引餘四蘊,四蘊引色蘊,雖心色不同,同是染性故;(4)『相應因』。
決定心心所,同依,即心王心所具五義(a)同一所依根;(b)同一所緣境;(c)
同一時;(d)同一事;(e)同一行相,具足五義,名相應,相應之因,且如心所
引起心王時,心王是相應法,是果,即勝,心所是因,即劣,依主釋也;(5)『遍
行因』。為同地染因,即十一遍使,遍行即因,遍行即十一遍使,是體上有遍行五
部為因之用,持業釋也;(6)『異熟因』。有漏善不善業為異熟因,因通善惡,果
唯無記,異熟即因,因即善不善業,是體上有異熟之用,持業釋也。
(二) 【十因】者。《瑜伽論》云:「五明中,諸佛語言名內明。」云何內明?
《瑜伽論》云:「顯示正因果相,謂有十種因,當知建立無顛倒因,攝一切因,或
為雜染,或為清淨,或為世間彼彼稼穡等無記法轉。」云何十因?即(1)『隨說因』。
謂一切法名為先,故想,想為先,故說,是名彼諸法隨說因;(2)『觀待因』。觀
待此故,此為因故,於彼彼事若求若取,此名彼觀待因,如觀待手故,手為因故,
有親待業,觀待足故,足為因故,有往來業;(3)『牽引因』。一切種子望後自果,
名牽引因;(4)『攝受因』。除種子外所余諸緣,名攝受因;(5)『生起因』。
即諸種子望初自果,名生起因;(6)『引發因』。即初種子所生起果,望後種子所
牽引果,名引發因;(7)『定異因』。種種異類,各別因緣,名定異因;(8)
『同事因』。從隨說因,至定異因,如是諸因總攝為一,名同事因;(9)『相違因』。
於所生法能障礙因,名相違因;(10)『不相違因』。此障礙因若闕若離,名不相
違因。
由此觀之,如此『一切因』,二因所攝,即(1)能生因;(2)方便因。何以故?
蓋當知此中牽引種子,生起種子,名『能生因』,所余諸因,名『方便因』;又當
知此中若『能生因』,是名因緣,若『方便因』,是增上緣;若等無間緣及所緣緣,
唯望一切心心法說,由彼一切心及心法,前生開導所攝受故,所緣境界所攝受故,
方生方轉,是故當知,等無間緣及所緣緣,攝受因攝。
總而言之,雜染法即指『人天乘』,清淨法則指『聲聞乘』、『緣覺乘』、『菩薩
乘』、『佛乘(有將之並在【菩薩乘】)』。『雜染法』重在人天福報,講求榮華
富貴、高官顯赫、五欲六塵、感官享樂;『清淨法』則重在了脫生死,講求知足常
樂、清心寡欲、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是故吾等學佛修道者(尤其是求【了脫生死】
者),在修行過程中,一定要選擇『清淨法』而舍離『雜染法』,才能化煩惱為菩
提,遇到境界(困難、病痛、障礙等),不但不會被『境界』所轉而退失道心,而
且更能轉『境界』成為道業的助緣。但是要做到『八風(利衰毀譽稱譏苦樂)吹不
動』,在此『五濁惡世』,又是『末法時代』,確實很難做到,所以歷代高僧大德
都勸我們先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再慢慢消除我們的見思惑、塵沙惑以及無明惑
屆時『無上佛道』就可水到渠成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