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乘,亦名緣覺乘,謂觀因緣而悟解也,舊稱辟支佛,所證果為辟支佛果,中乘所修法門為十二因緣,即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是也,此十二支包括過去、現在、未來,三世循環不息之因果,「無明」乃指一念無明,非無始無明也,亦曰一念妄動性,因不覺起了念頭,遂生出種種煩惱,造出種種善業惡業,謂之「行」,此兩支乃前世所作之因,「識」是業識,譬如中陰身被業牽動而來投胎,「名色」謂在胎中時,包身尚未成就,受想行識四陰,只有名目,未有色質,「六入」謂在胎中開張六塵所入之處,六根已完成,「觸」是出胎之後,六根觸於六塵,「受」是領受順逆等境界,此五支是今世所受之果,「愛」是對於塵境有所愛好,「取」是取著喜欣之事,「有」是「業」之意,今生造業,必有將來之報應,此三支乃今世所作之因,「生」是隨所播種子再來受生,「老死」是既有生,必然有老有死,此二支是來世當受之果,此十二因緣之大概。
相關詞條
-
緣覺
梵語pratyeka-buddha,巴利語pacceka-buddha。音譯缽剌醫迦佛陀、畢勒支底迦佛、辟支迦佛、貝支迦佛、辟支佛。又作獨覺、緣一覺、因...
種類 十二因緣 經文記載 各類記載 -
一乘
一乘是一個佛教術語,是唯一能令人成佛的教法,教法能乘載人至涅盤的彼岸,所以叫做乘。古時一車四馬謂乘,故凡物之四數皆名一乘。【出處】:《管子·乘馬》:“一...
詞語·一乘 詞語解釋 佛學用語 我國古代軍隊作戰單位 人名 -
獨覺乘種性
又作獨覺乘定性、辟支佛乘性、緣覺定性,為唯識宗所立眾生的五種種性之一。 乃具有可證辟支佛果的無漏種子者。 以其不具佛種,故不成佛,即二乘所被之機,故兩者...
-
圓覺經
《圓覺經》,是《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的簡稱,又作《大方廣圓覺經》、《圓覺修多羅了義經》、《圓覺了義經》,佛教大乘之經典。內容是佛為文殊、普賢等十二位...
內容介紹 詳細介紹 歷史源流 經典全文 出版信息 -
聲緣二乘
此二乘有二類:一、愚法二乘,於現世之中不回心向大,而入於涅槃者。 二、不愚法二乘,於現世之中回心而為菩薩乘之人者。 天台之藏教,華嚴小教中之二乘,為愚法二乘。
-
人乘寺
人乘寺為台灣的寺廟,從民國六十八年開山迄今,陸續建立了慈光山人乘寺各分院及精舍,以廣為推行淨化世道人心之聖業。人乘寺分院目前有:人乘寺所屬分支道場、菩薩...
寺廟由來 走進寺廟 寺內建築 寺內佛像 寺內佛經 -
聲聞緣覺
佛學術語,聲聞與緣覺之二乘也。 [1] ...
-
三乘
三乘:即‘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 ,聲聞乘又名小乘,緣覺乘又名中乘 、菩薩乘又名大乘
簡介 目的 漢語詞語 -
住果緣覺
佛學術語,緣覺乘已得涅槃果,而安住之,無更進求佛果之心,稱為住果緣覺。 對此,各宗說法不一,小乘及大乘中之法相、三論等權家不許彼等發心成佛;華嚴、天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