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683年9月,清政府占領台灣,為加強對台灣的管理,曾採取了若干措施,但清政府的吏治敗壞,使得台灣人民與清官府之間的矛盾日趨尖銳,因此屢有暴動起義的事情發生,可謂“三年一小反,五年一大反”。有據可查的大小反清鬥爭,約40次。清代前期的反封建起義比較重要的有:1696年(康熙三十五年)的吳球起義,170I年(康熙四十年)的劉卻起義,1721年(康熙六十年)的朱一貴起義,1732年(雍正十年)的吳福生起義,1770年(乾隆三十五年)的黃教起義,1786年(乾隆五十一年)的林爽文起義,1795年(乾隆六十年)的陳周全起義,1796年(嘉慶初年)的黃斗奶起義,1805年(嘉慶十年)的林瓶起義,1823年(道光三年)的林永春起義等,其中規模和影響最大的有朱一貴起義、林爽文起義。起義領導人林爽文介紹
林爽文起義為清乾隆末年台灣天地會起義。林爽文(1756~1788)﹐福建省漳州府平和人﹐農民出身。乾隆三十八年(1773)隨父母遷居台灣彰化縣大理杙莊(今台灣台中大里鄉)﹐少年時曾作過衙役﹐後被辭退﹐以農為業。此時﹐天地會在福建﹑台灣一帶秘密流傳。乾隆四十九年林爽文加入天地會﹐為彰化地區天地會重要首領之一。清廷發現天地會活動後﹐派兵大力搜捕。
起義
過程
乾隆五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七日(1787年 1月16日)﹐林爽文率領千餘人﹐在距彰化縣二十餘里之大里杙豎旗起義﹐隊伍迅速發展到三千人。林爽文等率眾於夜間四更時刻往襲大墩營盤﹐擊斃副將赫升額﹑知縣俞峻及官兵數百人。隨後又攻占離彰化縣城四十里的大肚溪﹐控制著水路﹐切斷了通往彰化的交通。清知府孫景燧據城自守。十一月二十九日﹐林爽文等攻破彰化縣城。後又攻下離大里杙四十里的鹿港(亦名鹿仔港)﹐以及離諸羅(今台灣嘉義)縣城四十五里﹑被稱為南北咽喉的斗六門。復派兵北進﹐攻下北路淡水廳(今台灣新竹)。攻占淡水後﹐林爽文發布安民告示﹐提出了起義宗旨是“保農業”﹑“安民心”﹐並申明軍紀。林爽文親自率軍南下進克諸羅﹐又攻台灣府城(今台灣台南市)﹐受阻退回。不久諸羅為清總兵柴大紀奪回﹐鏇為起義軍長期圍困。
由於起義軍旗幟鮮明﹐紀律嚴明﹐深得民眾的擁護和支持。所到之處﹐民眾紛紛加入起義軍﹐造成很大聲勢。這時莊大田在南路回響林爽文起義﹐攻克鳳山(今台灣高雄)縣城﹐並轉戰南路之南潭﹑中洲﹑大目降﹑埠頭﹑蔦松等地。
起義軍攻下彰化後﹐開始建立軍﹑政﹑會合一的政權組織﹐推林爽文為大盟主。定年號為“天運”﹐第二年改為“順天”。以原彰化縣署為盟主府(後遷大里杙)。任命元帥﹑副元帥﹑將軍﹑軍師﹑節度使﹑知縣﹑同知等官。起義軍較高的軍事首領為將軍﹐將軍之下有若干“股頭”﹐每個“股頭”為一個作戰單位。每個將軍所統率的士兵人數不等﹐“股頭”下面的人員也無一定數額。起義軍雖設官分職﹐稱主建號﹐但彼此之間平等相待﹐互以兄弟相稱。
順天政權的領導者大多是農民和城鎮貧民。他們掌握政權後所制定的政策和措施﹐反映了農民階級的利益﹐對貪官污吏堅決鎮壓。在林爽文發布的告示里明確寫有:“台灣皆貪官污吏﹐擾害生靈﹐本帥不忍不誅”﹐“因貪官污吏剝民脂膏﹐爰是順天行道﹐共舉義旗﹐剿除貪污﹐拯救萬民。”起義軍攻下彰化﹑淡水等地後﹐鎮壓了貪官污吏多人﹐並沒收了一些地主的土地﹐給參加起義民眾耕種﹐規定向順天政府交納米糧﹐山田按一九抽收﹐水田按二八抽收。順天政權提出了“保農業”的政策﹐派專人管理“開溝放水灌田”。使農業豐收﹐米價下跌﹐在大里杙﹑水沙連等地﹐米每石僅八百錢﹐而在清政府控制的鹿港﹐米每石達三千錢。
詳細經過
傳說在乾隆四十八年左右,從漳州平和來了一位姓嚴名煙的天地會會友,受林爽文的招待,一時加人天地會的頗多。林爽文之成為全台灣的天地會首領,嚴煙之來不無關係。
在鳳山、淡水、諸歲,也都有天地會的人。他們之間的小領袖常常到彰化來造訪林爽文,密商大計。在諸羅的小領袖,姓楊名光勛。楊光勛與弟弟楊媽世不睦,媽世另外組織了一個雷光會,與楊光勛的天地會對抗、械鬥。當時的台灣道滿人永福與台灣府知府孫景燧,就把楊光勛與媽世的父親楊文麟抓了,叫他供出兒子的躲藏地方,其後又說他犯了縱容兒子之罪,要把他處死.並且要殺他全家。
“台灣鎮”的總兵柴大紀,而且派了兵來諸羅,捉了幾十個老百姓。這分明是小題大作。但柴大紀與永福卻又不敢把事情的真相向上峰報告,故意將“天地會”三個字改寫“添弟會”,以免上峰責備他們平時對朱一貴所遺留下來的團體疏於防範。
駐在福州的福建按察使李永祺渡海來台查勘這件事,也就糊裡糊塗地根據柴大紀與水福的意見,給乾隆一個奏章,只等乾隆的批示一到,便殺掉楊文麟一家與幾十個老百姓。
諸羅與各地的天地會會友人人白危,紛紛聚集到林爽文的大里杙準備動手。
這一年(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十一月,彰化知縣俞峻、北路營副將赫生額.游擊耿世文,帶領了三百名清兵,開到離開大里杙七里路的大墩,算是來Z壓民變。但他們不知道誰是天地會會友,誰不是天地會會友.卻亂抓亂殺,而目燒了不少附近的村莊,弄得很多老百姓無家可歸流離失所,蹲在路旁號哭。
林爽文忍無可忍,便在二十匕日夜進攻大墩,結束了這三個“狗官”俞峻、赫生額、耿世文,與全部三百名清兵。
到了二十九日,彰化縣的縣城也入於林爽文之手。台灣府知府孫景燧這時恰好在彰化縣.便與該縣的攝理知縣劉亨基一齊送了命。
十二月初一日,淡水廳也被林爽文占領。大家公推林爽文為盟主,在彰化就職,剪辮留髮,恢復大明衣冠,建元“順天”,以這一年為順天元年,傳檄四方。五天以後,他收復諸羅。他的好友、鳳山的天地會小領袖莊大田,聚集若干人回響,在十二月十三日占領鳳山縣(高雄縣)縣城。
於是,林爽文率兵南下,與莊大田兩人合軍,進攻台南府的府城(台南市),守城的是“海防同知”兼知府楊廷理、林莊二人,攻它不下。清方的署理閩浙總督、滿洲正藍旗人常青,調了四千兵渡海增援。一度奪去鳳山;但到了乾隆五十二年三月初十日,這鳳山又入於林爽文軍之手。常青自己帶了一萬兵左右渡過海來,衝進台灣府,守城;同時參劾這一次失去鳳山的“海壇鎮總兵”郝壯猷。乾隆下旨殺郝壯猷,降常青為將軍,改任李侍堯為閩浙總督。
二月二十四日,莊大田猛攻T灣府,戰敗,退駐中洲。這時候,林爽文因為諸羅城已於正月二十三日被T灣鎮總兵、浙江江山人柴大紀奪去,不得不回師北上,派弟弟林永帶一千精兵援助莊大田。莊大田糾集莊錫台、謝檜、許尚幾支義兵,會同林水的一千人,總數號稱十萬,分兵五路,於三月二十七日重行猛攻台灣府城。
莊大田本人在城郊的桶盤棧,與清軍的綠營猛將蔡攀龍對敵,先敗後勝。謝檜而且在小東門占了上風,燒毀府城的城樓。可惜,莊大田功敗垂成,他沒想到莊錫舍會突然變心,隻身溜進府城,向清方投降。
莊錫舍可能也是天地會的會友,與莊大田雖非兄弟,卻同是鳳山縣的居民。莊大田住在竹仔港,莊錫舍住在碑頭莊。莊大田原藉漳州府平和縣(與林爽文同鄉),莊錫台原籍泉州府晉江縣。毛病就出在這原籍不同的一點上。
清方的官吏懂得利用泉、漳之間的矛盾,暗中派人去誘惑莊錫舍,被莊大田知道。莊大田向莊錫舍建議互換部隊,由他莊大田自己統率莊錫舍的原藉泉州的義兵,把原籍漳州的義兵交給莊錫捨去統率。
原來,莊大田的直屬部隊都是所謂漳州人(其實是鳳山人,不過原籍漳州而已)。莊錫舍的部隊都是所謂泉州人(其實也是鳳山人,不過原籍泉州而已)。莊錫舍心中有鬼,不僅不接受莊大田的建議,而且不久便離開了起義陣營.投入敵人的懷抱。持志不堅的莊錫舍,在溜進台灣府城後,向清方自告奮勇,要到竹滬鎮去募兵,擾亂莊大田的後方,清方準了他。 他出城後,走到半路,被莊大田的義兵捉住,解到莊大田的軍部。莊大田為人太寬厚,不但不殺他,而且對他再度推心置腹,放到自己左右,“出入必偕”。
其後,莊大田在這一年(乾隆五十二年)五月間奉林爽文之命,引軍北上,合攻柴大紀於諸羅,留莊錫舍駐紮南潭。莊錫舍卻又向清方投降,並且捆了林爽文麾下的一位山胞女領袖金娘與她的丈夫林紅,作為再度賣身投靠的見面禮。
過了幾天,莊錫舍擔任清軍的嚮導,跟隨常青向北開拔.去諸羅,試解諸羅之圍。常青帶了大小軍官四百三十七名,滿、漢兵士五千五百名,沿途打了五個敗仗,總算鑽進了諸羅城。他不像是來解圍的,卻很像是來逃難的。
又過了三個月,乾隆增派一萬二千人左右渡海增援。這一萬二千人的將領福州將軍恆瑞與總兵普吉保,膽小如鼠,不敢與林爽文、莊大田交鋒。常青與柴大紀躲在諸羅城內,也不敢出城來決一死戰。
乾隆生氣,革掉常青與恆瑞的官,派福康安為“將軍,督辦軍務”,海蘭察為參贊大臣。
這兩人又帶了滿、漢兵九千人來。由於海蘭察的勇猛,林爽文在十月初四日戰敗於八卦山,失掉彰化城;兩天以後,撤了諸羅的圍。這時候,諸羅已經被乾隆改名為嘉義。柴大紀升“福建陸路提督”,仍兼台灣鎮總兵,賜號“壯健巴圖魯”,封一等義勇伯。初九日,林軍與清軍決戰,林軍大敗,退守斗六。從此,林軍入於頹勢。
幾天以後,林爽文失掉斗六,退守大里杙。再過七天,大里杙也失守,林爽文撤到集集(令天南投縣的東南);他在集集支持到十二月初,逃到埔裹(埔里)山區。清軍搜山,林爽文走到一個好朋友高振家裡,把自己的生命送給高振說“我給你一個富貴的機會。”高振果然捆了他,押解給清軍。
莊大田在南路繼續撐持到二月初五日,戰敗於柴城,被俘。
林爽文與嚴煙及其他幾人被送到北京,凌遲處死。莊大田生了病,被就近處死於台灣府城(也是凌遲)。
高振得的賞賜大概至多也不過是若干兩銀子、一個候補同知(副知府)之類的虛銜而已。
柴大紀,就清朝的立場說,功勞最大,卻由於得罪福康安(不曾於諸羅解圍之時,給福康安當奴僕,行采鞬之禮),被福康安參了一本,說他“詭詐,深染綠營習氣,小可倚任”,又指使侍郎滿人成德與某幾位軍機大臣告他的狀,說他“縱兵激民為變”,說他貪污。結果,柴大紀丟了官,丟了爵,也丟了腦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