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伯襄

林伯襄

林伯襄,字襄,教育家,1878年出生於河南省商城縣,河南留學歐美預備學校(河南大學前身)第一任校長,開啟了河南高等教育的先河。 林伯襄主張“以教育致國家於富強,以科學開發民智”,旨在放眼歐美,培育人才。在任4年中,他廣羅有識之士,辛苦經營,培養了大批人才。林伯襄不僅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教育家,更是著名的愛國主義學者。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林伯襄 林伯襄

林伯襄,字襄。 河南留學歐美預備學校第一任校長,著名教育家。1878年出生於河南信陽商城。1903年創辦了“明強學堂”,1911年辛亥革命勝利後,被任命為省教育司科長。後在河南省議長陳善同的推薦支持下,負責籌備留學歐美預備學校。1912年,留學歐美預備學校正式建立,林伯襄出任校長。在任4年中,他廣羅有識之士,辛苦經營,培養了大批人才。

河南大學 河南大學

林伯襄家學淵博,幼讀經史,14歲即赴汝寧府應試。戊戌政變後,林伯襄到易姓家館課徒,等待科舉試期。後拋棄舉業,在親族幫助下,於1903年創辦了“明強學堂”。甲午之後,林伯襄考入河南優級師範,一年後又考入上海公學修業,與國學高才胡適同窗,受《時務報》、《申報》及西方進步思想之影響頗深。1908年修業期滿回鄉興教,以教育興國為主旨,在明強學堂任教,提倡新學,注重實用,開民國風氣之先。林伯襄知識淵博,治學嚴謹,廣收弟子,曾有河南五縣(光山、潢川、固始、息縣、商城)“聖人”之稱,求道者甚眾。1910年。他應邀到開封,受聘為河南優級師範教習。1911年辛亥革命勝利後,被任命為省教育司科長,力舉“以教育致國家於富強,以科學開發民智”。在河南省議長陳善同的推薦支持下,倡導效法歐美,引進西學,謀求富國利民之良方,籌備留學歐美預備學校。1912年,河南留學歐美預備學校正式建立,林伯襄被任命為校長。在任的4年中,他廣羅有識之士,辛苦經營,培養了大批人才。1912年4月29日,林維鎬與王敬芳、王印川等人聯名在《大中華報》發表“籌備留學歐美預備學校公啟”之倡議,各方群起回響。經河南省都督張鎮芳提議,河南省臨時議會議決,立即籌設一所主學外語,以派遣赴歐美留學生為主的預備學校。經陳善同舉薦、委任林伯襄為校長。擇定開封鐵塔以南,歷代河南鄉試重地“河南貢院”東半部為校址。林伯襄上任不足月余,9月1日便發布《河南提學司招考留學歐美預科學生廣告》,首屆設英文科兩班,招錄體肢健全、語數優異的12至16歲高小畢業生,畢業後擇優公費派出歐美各國大學留學,或升學或任教。9月下旬,首屆140名新生入學,中國近代歷史上這所全新的學校在開封古城正式誕生了。

當年全國共有三所此類高校,另兩所是北京清華學校和上海南洋中學,並列為全國留學生培訓基地。作為培養出國留學生的搖籃,預校原定學制四年,後依例上海南洋中學改為五年。此類學校當年國內少有,教學無模式可循,主要以西方教育為藍本。

河南留學歐美預備學校開啟了河南高等教育的先河。首任校長林伯襄主張“以教育致國家於富強,以科學開發民智”,旨在放眼歐美,培育人才,建立一種完全不同於舊式教育的開放式大學。林校長不僅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教育家,更是著名的愛國者,所書“剛毅寧靜”條幅示人,正是他一生人品的真實寫照。

生平事跡

河南大學 河南大學

林伯襄,幼讀經史,14歲赴汝寧府應試。1903年創辦了“明強學堂”。甲午之後,林伯襄考入河南優級師範,一年後又考入上海公學修業。1908年修業期滿回鄉興教,在明強學堂任教。1910年。他應邀到開封,受聘為河南優級師範教習。1911年辛亥革命勝利後,被任命為省教育司科長。在河南省議長陳善同的推薦支持下,倡導效法歐美,引進西學,籌備留學歐美預備學校。1912年,河南留學歐美預備學校正式建立,林伯襄被任命為校長。

1916年袁世凱自立為“洪憲皇帝”,一向革新掌校四五年的林校長對袁世凱的倒行逆施極為憤慨,稱病辭職返鄉不出。1922年和1930年兩度應邀於出山,重歸省教育廳復任科長、教育款產處處長等職,因不願與國民黨同流合污而兩度憤而辭職。1938年河南省政府盛邀出任省政府秘書長要職。他堅辭不就。1934年7月林伯襄任職期滿,因腦病加劇怕耽誤工作,表示不再任職,遂回家休養。

商城縣解放後,林伯襄當選為金寨縣各界人民代表會議代表,參加建政工作。1949年解放後,省政府吳芝圃主席代表人民政府邀請林伯襄為人民服務,出任省教育廳首任副廳長,並當選為第一屆省人民委員會委員。商城縣解放後,林伯襄當選為金寨縣各界人民代表會議代表,參加建政工作。

1954年,省人民政府遷至鄭州,林伯襄因體力不支,未能隨往。1956年11月26日病逝於開封。

林氏家人

林伯襄自幼生在書香之家,其父林維垣是黌門秀才。南溪林家本是望族,素有詩書傳家之遺風,好學、興學造福桑梓。據族譜記載,林氏遠祖早年逃荒要飯流落南溪落腳一所寺院內,靠勤奮勞作繁衍光大起來。他家教雖嚴,但絕不限制子女言行。林伯襄青年時與林維鎬(號新武)及林琴舫在南溪林氏祠創辦新式學堂明強學校,林維鎬任校長,林伯襄任學監。

堂伯父 林琴舫,任中華民國國會議員,因反對袁世凱稱帝,被袁派人暗殺於北京。民國總統馮國璋曾親往贈匾弔唁,民國政府發給五千元大洋撫恤金,遺屬用這筆錢購買了田產,到解放后土改時卻被劃成了地主成份。

林亮是紅軍時期幹部,在清華大學學習時與蔣南翔、姚依林等一起參加了“一二·九”學潮,曾兩次被反動當局逮捕押往南京陸軍監獄,被營救脫險後到新四軍做政治工作。後歷任豫皖蘇軍區組織部長、抗日軍政大學第八分校校長、十八軍隨營學校校長、十八軍先遣支隊黨委副書記暨政治部主任、西藏拉薩市委首任書記、雲南紅河州委第一書記、箇舊市第一書記、雲南大學黨委書記、校長等職。林瑛抗戰時期就讀於上海新聞專科學校,為了拯救民族安危投筆從戎參加了新四軍,歷任文化教員、乾訓隊長、軍區文工團長等職,建國後轉業到地方先後在信陽地委、行署,靈寶縣人委等部門工作,不幸英年早逝,30多歲即離開了我們,此乃後話。

林新武後擔任河南省首屆省議會議員,積極參與了河南預校的創辦工作,力促議會通過此決議。

長子 林承萃,1904年在出生,天資聰穎,幼承祖訓,先在南溪國小啟蒙,少年時期考入筆架山蠶桑學校。在父親民主思想的薰陶下,1923年到廣州大學預中求學,尋求救國救民的真理。他深惡舊社會之黑暗,1924年隻身出走九江聲言“胸中有大不平事,需外尋同志共求辦法”。因父親在開封供職,抵汴後就讀於河南省立第二中學高中文科,從此時接受了馬克思主義新思想,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6年高中畢業後,受河南黨組織派遣到廣東黃埔軍校入第五期學習軍事與政治,時年22歲。他在校功課好,頗具文采,赴粵前修書一封致乃父,陳明革命志向,並撰寫對聯“碧血濺成真世界,頭顱換出自由花”,表達了自己投身革命義無反顧的堅定信念。在校期間參加了平息陳炯明叛亂的戰鬥。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背叛革命後大肆地進行“清黨”活動,因不滿蔣介石倒行逆施被其逮捕入獄,在黑暗中度過了三年的牢獄生涯。1930年冬獲釋到上海黨中央所在地,在中央訓練班和中央軍委工作,成為職業革命家。1933年被叛徒出賣,在工廠遭國民黨逮捕,後押往南京,敵人用盡酷刑他堅決不泄密,兩月後被活埋於雨花台亂石叢中,就義時年僅29歲。他英勇就義的壯舉塵封了16年,直到1949年解放時,其父才得知真相。可嘆白髮人送黑髮人!烈士是一座豐碑,如今他的事跡被陳列在南京雨花台烈士紀念館第六展廳的首位,永遠激勵後人。

滿門賢士

林伯襄 林伯襄

林伯襄先生一生追求光明,以教育興中華志存高遠,他的言行影響了幾代人。他的學生中,在國、共兩黨中擔任要職的不計其數。1956年11月16日,先生以79歲高齡在開封謝世,省黨政軍領導前往弔唁告別。2002年河南大學誕生90周年,海內外校友在校園裡塑造了一尊先生銅像,以緬懷一代宗師林伯襄先生的歷史功勳。

林校長常說“人應當走一步一個腳印,決不能馬馬虎虎”。他的身體力行堪為師生表率。他平時生活儉樸,衣著樸實,常被人誤認為是校工。他學識廣博、才華過人,國文、英文、數學、史地等各科俱佳。一俟得知有學生對授課教師講課有不滿意之處,他便立即前去聽課,了解情況,促進教師改進教學方法。若有教師告假,他必以身補缺蒞臨授課,決不以此貽誤學子課業。他愛生如子,常手提馬燈巡視校舍,給睡覺的學生掖掖被褥,直至深夜方離去歸返。

在他的言傳身教下,學生素質不斷提高,每次參加出國留學考試,預校被錄取的人數遠遠超過其他大學河南籍考生錄取數的總和。首屆英文科畢業時,參加河南省公費留學生考試,分給預校20個名額,其他大學河南籍考生也是20名。但考完後,預校的考生被錄取20名,其他大學僅錄取10名,才達半數,可見預校外語程度明顯優於其他大學。

教育思想

林校長畢生從事教育事業,德高望重,成績卓著,是著名的教育家。1903年在林氏祠堂籌辦以“明恥”、“強邦”為宗旨的 “明強學堂”,設策論、格致、博物等課目,教化山民,一時招收豫、鄂、皖邊區一帶青少年入學受教育者達一二百人。 為尋求救國救民之路,林伯襄先後到開封河南優級師範和上海吳淞中國公學深造。他崇尚新學,更關心時政,與河南在滬之革命志士交往密切。畢業後,1908年林伯襄返歸故鄉,在明強學堂繼續執教,提倡新學,力主實用,得河南五縣(光山、潢川、固始、息縣、商城)“聖人”之美譽,享有極高威信。

民國成立後,百廢待舉,“強國”成為他此時教育思想的靈魂。林伯襄應邀至汴、任河南教育司科長時,聯合九位知名人士,在《大中民報》上發布一篇《籌備留學歐美預備學校公啟》,力陳辦學之必要,倡議引進西學,謀求強國富民之道。1912年,河南大學的前身——河南留學歐美預備學校,在河南貢院舊址上成立。

當時全國同類學校只有3所,其他兩所是北京清華留美預備學校(清華大學前身)和上海南洋公學(上海交通大學前身)。林伯襄從事教育幾十年,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形成了具有他自己特點的教育思想,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以教育致國富強,以科學開發民智

第一,“以教育致國富強,以科學開發民智”。他辦教育是以強國為目的,以愛國主義作為自己教育思想的基礎。

林伯襄的青少年時代正處在清王朝極端腐敗,帝國主義瘋狂侵略,國家命運岌岌可危的時代。嚴酷的現實教育啟發了他的愛國主義思想。他痛切地感到,國家要想立足於世界民族之林,必須自己強大起來,而強國必先廣啟人民知識,要廣啟人民知識,就必須辦教育。正是在這種思想指導下,1903年他以“明恥”“興邦”為宗旨辦起了“明強學校”,招收豫鄂皖邊區一帶一二百名青少年入學,並自任教習。民國成立以後,他極力主張學習西洋,發展實用科學。他倡議派遣優秀青年出國學習西方先進科學技術,用於我國建設。他還向省議會陳述自己的育才計畫,經省議會決議,由他負責在河南籌辦留學歐美預備學校。為此,他全力以赴,日夜操勞,以舊貢院為校舍,延攬省內外知名人士來校任教。預校成立後,他被任命為校長,更是盡心盡力,不辭辛勞。在以後的幾十年教育生涯中,他實行的許多措施,提出的許多建議,都是在他的愛國主義思想指導下,以強國為目的的。“強國”是他這時期教育思想的靈魂。

重視教師的作用

第二,重視教師的作用。他十分重視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他說:“辦學就要辦得有個名堂,沒有好的教習,學生能學到什麼?”為了建立一支優秀的教師隊伍,他付出了巨大心血。

首先是嚴於擇師。在他任留學歐美預備學校校長時,選聘教師有嚴格的標準:政治上、開明、進步、愛國;業務上,是有真才實學的國內外名流。為聘到優秀教師,他往往親自把關。凡新聘教員,必先到校試講,他親自聽其一二周課,然後再決定是否錄用。對於不合格者,決不聘用。為聘優秀教師,不惜重金。其次對被聘用的教師在教學上有嚴格要求。他對學生有意見的教師,必親自聽課,促其改進。他對教師嚴格要求的同時,還十分尊重和關心他們,他不僅在全校學生中大力倡導尊師之風,而且自己率先做出榜樣。家在校外的教師,上下班因路遠或風雨,他總是以車接送。在他的辛勤工作和親切關懷下,留學歐美預備學校應聘名流雲集,人才薈萃,形成了一支高質量的教師隊伍。

教學內容新穎實用

第三,教學內容新穎實用。他辦的“明強學校”和“留學歐美預備學校”在教學內容和課程設定方面,都無成規可循,總的指導思想是提倡西學,以西方教育為楷模,以實用為目的。如留學歐美預備學校一二年級開設的英文、國文、數學、物理、中國歷史、化學、中國地理、體操、圖畫等這些新穎的課程內容不僅擺脫了當時尊孔讀經的封建教育的窠臼,而且與近代其他學堂也不盡相同。

對學生嚴格要求

第四,對學生嚴格要求,嚴格管理。他曾說:“人應當走一步一個腳印,決不能馬馬虎虎”。對學生的管理也是如此。從一開始,就注意建立嚴格的管理制度,從各個環節上對學生進行嚴格要求、嚴格管理。在招生過程中,擇優錄取,嚴格把關。凡考生,雖學歷不限,但對學生質量的要求,卻一視同仁,決不降低標準。對已被錄取的學生,三月後學校進行甄別考試,不及格者,令其退學。

課堂教學是教學的重要環節。為提高教學質量,要求教師除了在課堂上講好課以外,還採取各種措施,督促學生上進,如課堂提問,隨堂考試,期末考試等。學校將期末考試成績列榜公布,激發同學們的學習積極性。對學生學習不僅教師管,校長和學監都關心。學監堅持查堂、查自習,風雨無阻,始終如一,—旦發生問題,及時解決。他作為一校之長,親臨教學第一線,若有缺課情況,他便馬上代授。他對學生親切關懷,嚴格管理,曾制訂嚴格的校規校紀、功過條例,對違犯校規的學生,不論何人,在耐心勸誡的同時,均據情節輕重給予處分。為保證校紀落實,不僅讓學監早晚檢查,他本人也經常在夜晚打著燈籠查齋。對學生儀表要求樸素大方。他重言教,更重身教。凡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在林校長的教育和影響下,團結、樸實、求是、創新的校風在河南留學歐美預備學校逐步形成。

注意籌集教育經費

第五,注意籌集教育經費。教育經費是辦好教育的經濟基礎。對教育經費的徵收、管理和合理使用,他做了大量工作。他在教育廳主管教育經費時,與教育界人士協力籌劃,主張契稅獨立開徵,統歸教育部門辦理,以期保障專款專用。他建議各校會計由教育廳直接委用,還建議成立教育機關會計訓練班。他任河南教育款產處處長時,提議減低稅率和罰項,廣開稅源,結果稅收由年280萬元增至350萬元,稅收從此穩增。

林伯襄在任留學歐美預備學校校長的4年時間裡,為國家培養了一批建設人才。4年間,招收有第一屆英文班150餘人,德文班140人。這些學生,畢業後有的出國留學,有的考取國內其他大學繼續深造。他們刻苦勤奮,後來大都成棟樑之才。不少人已成為國內外知名的教授、學者、作家、藝術家和無產階級革命家,為中國革命和世界和平做出了突出貢獻。

河南大學歷任校長

河南大學建於1912年,崛起於開封。始稱河南留學歐美預備學校,後經中州大學、國立第五中山大學、省立河南大學、國立河南大學、河南師範學院、開封師範學院、河南師範大學等階段,1984年恢復河南大學校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