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年譜
1956年9月,關愛和出生於河南省汝南縣的一個書香門第。其父姜樹生曾在汝南師範學校執教,其母關惠然曾任汝南師範學校附小校長。受家庭環境的薰陶,關愛和自幼聰穎好學。在眾所周知的十年浩劫中,關愛和高中畢業後被下放農村插隊勞動。1975年,關愛和被推薦入讀汝南師範(現汝南縣第二高級中學),成為政語班的工農兵學員。
1977年,關愛和考入河南大學。次年3月,河南大學(時稱開封師範學院)迎來了恢復聯考制度後的第一個新學年。關愛和跨入了這所令他仰慕已久的古老學府學習。
河南大學是河南近現代高等教育發展的一個縮影,也是全國建立較早的高等學府之一。20世紀上半葉,河南大學已發展成為擁有文、理、農、法、醫五個學院,馮友蘭、范文瀾、董作賓、郭紹虞、嵇文甫、羅章龍、羅廷光等眾多一流專家學者的著名大學。新中國成立後,河南大學歷經兩次大的院校調整,由一所綜合大學分解為多所獨立學院,校名一改再改。20世紀80年代恢復原校名。
1978~1981年,關愛和在河南大學中文系學習。
1981年,關愛和河南大學本科畢業獲文學學士學位並考取河南大學中文系研究生。
1981~1984年,關愛和在河南大學中文系師從著名文學史家任訪秋先生攻讀中國近代文學研究方向碩士。
1984年,關愛和碩士研究生畢業獲文學碩士學位,留校任教。期間曾任河南大學中文系主任。
1988年起,擔任中國近代文學學會副會長。
1996年5月,任河南大學副校長。
1999年,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2001年9月,任河南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2008年7月,任河南大學黨委書記。
學術成就
關愛和學術研究的主攻方向是中國近代文學史。他在中國鴉片戰爭時期至五四時期文學思潮、流派、代表性作家、代表性作品的研究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取得了豐碩成果,為中國近代文學學科建設作出了令學術界矚目的貢獻。留校任教後,關愛和完成的第一個學術研究是協助任訪秋先生主編《中國近代文學史》。這部著作問世後,被國家教委評為優秀教材,並推薦為全國高校近代文學課程的通用教材,稱得上是中國近代文學史學科走向成熟的奠基之作,在學術界反響強烈。接著,他又主持編選了《中國近代文學大系·散文一卷》。這部著作對近代文學學科建設具有重要意義,1997年獲國家圖書榮譽大獎。
1996年以後,關愛和先後承擔國家社科基金等各類項目11項。已完成中國社科院項目《中華文學通史·近代卷》和國家教育部項目《中國近代狹邪與俠義小說研究》。在《中國社會科學》等國家級核心期刊公開發表論文50多篇,多篇文章被《新華文摘》和《人大報刊複印材料資料》全文轉載。其中,《守望藝術的壁壘——論桐城派對古文文體的價值定位》獲1999~2000年度文學評論提名優秀論文獎,《清代嘉道之際的文學精神》獲河南省優秀社會科學成果一等獎。先後出版《中國近代散文大系·思潮流派卷》(上海書店,1996年出版),《中華文學通史》(北京華藝出版社,1997年9月),《中國近代文學思潮史》(台灣文史哲出版社,1997年5月),《悲壯的沉落》(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等十餘部學術著作。主要代表著作有《“桐城派”與“五四”新文學》、《從古典走向現代》、《悲壯的沉落》等。
社會職務及榮譽
河南省政協常委、中國近代文學學會副會長、中國現代文學學會理事、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優秀專家、河南省跨世紀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河南大學歷任校長
河南大學建於1912年,崛起於開封。始稱河南留學歐美預備學校,後經中州大學、國立第五中山大學、省立河南大學、國立河南大學、河南師範學院、開封師範學院、河南師範大學等階段,1984年恢復河南大學校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