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區劃
東王集鄉轄:21個村委會(直屬村、東灣村、興春村、韓圩村、楊圩村、合興村、法科村、任圩村、焦盪村、黃楊村、六里村、小垛村、後河村、伊東村、元邦村、條河村、大南村、鹽東村、封莊村、蔣圩村、鹽河村)。
經濟發展
東王集鄉圍繞高效農業,建立了6萬畝優質稻米基地。其中五彩米生產成為特色產業;圍繞生態林業,建立了4萬畝農田林網。其中1000畝銀杏經濟走廊已成為全縣高效林果經濟的產業亮點,農民增收的綠色銀行;圍繞傳統產業,建立了生豬養殖基地,年產苗豬40萬頭,生豬飼養量位居全縣前列;圍繞優勢資源,建立了勞務經濟品牌,東王集鄉勞務輸出總量1.8萬人,平均每戶輸出1.5人,年創勞務經濟1.1億元。東王集鄉把大辦工業作為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的第一載體、第一抓手、第一要務。先後建設1000萬元以上工業項目4個,分別是連雲港海天製藥二期工程、福安制氧、西標金屬製品和家庭紡織工藝品項目。新開工建設500萬元以上工業項目4個,分別是東蘭機械、美固新型建築材料、雲港旋耕機二期、巨龍鑄造旋耕機箱體生產線。
特色產業
東王集鄉是灌雲縣優質稻米種植大鄉,東王集鄉優質稻米種植面積6萬畝,按照重點開發特色稻米,提高農民收入的增收思路,把五彩米生產作為特色優勢產業來抓,取得了明顯的經濟效益。東王集鄉種植的五彩米品系有:黑香米、綠香米、紅珍米、紫血糯米、晶白玉珠米、泰國香米和雲台香燦米。其中綠香米已填補國內空白,雲台香燦米被江蘇省作物協會評為“江蘇第一米,生產的“國豐”牌五彩米已成為綠色食品,進入大中城市超市和賣場,初步形成了地方特色品牌。五彩米平均畝產達350公斤,每公斤五彩米售價在3.5元左右,是常規稻米價格的3倍。東王集鄉將著力做好五彩米市場銷售文章,發展龍頭企業 基地 農戶的模式,使五彩米開發形成產業化,加快推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先進性教育
為了把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進一步引向深入,強化整改效果,東王集鄉積極開展“五比五看”主題實踐活動。深入學習黨章。要求19個村黨支部以支部為單位,深入開展學習黨章專題活動,教育廣大黨員進一步增強學習黨章,遵守黨章,貫徹黨章,維護黨章的意識。比黨性,促工作。在全體黨員中積極開展黨性教育,學黨章比黨性,從而提高黨員黨性意識,為民服務意識進而促進各項工作的開展,提高黨員“自富帶富”能力,從而帶領更多民眾走上致富道路。比紀律,提高服務意識。積極組織黨員學習黨紀國法,增強法制觀念進而依法為民辦事,提高服務意識。招商引資
東王集鄉通過區位招商、以商引商、全民創業招商等有效舉措,實現招商力量最大化、招商網路陣地化、招商隊伍專業化和招商手段多樣化,大打招商引資牌。2005年落實重點工業項目12個,其中投入1000萬元以上的工業項目7個,投資500萬元以上的工業項目5個,年實現招商引資額1.5億元。通過“大力興辦流通業、以二促一帶三產”的發展思路,形成了以糧食銷售、運輸、勞務輸出、旋耕機生產、建材生產等為主體的民營經濟產業群體,興建了蘇北魯南地區最大的蘇魯農化種子市場。
社會事業
東王集鄉通達工程提前完成年度計畫,水泥路總里程達到45公里,全鄉實現村村通公車。農民安居工程進展順利,完成草危房改造549戶。土地復墾和整理項目成績顯著,新增耕地270畝,國家投資1500多萬元的土地整理工程陸續啟動。校舍改造工程步伐加快,新建中國小教學樓和輔助用房5000平方米,小城鎮建設規模不斷壯大,新啟動7000平方米的農貿市場一座,完善了集鎮配套設施功能。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工作全面推進,農民大病就醫難和因病致貧問題得到逐步解決。電信事業飛快發展,固定電話放裝率達96%。面對科學發展的強勁態勢和新農村建設的新希望,東王集鄉人正高揚實幹興鄉、發展第一旗幟,把握難得的歷史機遇,加快富民興鄉的步伐。河南省南陽市唐河縣東王集鄉
東王集鄉位於河南省南陽市唐河縣城東40km,地處兩市(南陽市、駐馬店市)三縣(唐河縣、桐柏縣、泌陽縣)交界處,北接豫53線和信南高速,南連312國道和寧西鐵路,全鄉東西長17km,南北寬13km,總面積127.1k㎡,其中荒坡、荒溝、荒灘面積1835.7公頃,耕地面積6600.8公頃,人均0.14公頃,東王集鄉轄19個行政村,177個自然村,276個村民小組,12515戶,47886人。波爾山羊,菸葉、明膠、棉紡織、羊毛衫出口到國外,石油和鹼礦貯量大、品質高。2006年,東王集鄉工農業生產總值累計完成83580萬元,鄉鎮企業總產值累計完成77286萬元,畜牧業總產值累計完成23296萬元,糧食總產量達16578萬㎏,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達9320萬元,鄉財政可支配財力每年均以70萬元以上增長。特色養殖
東王集鄉立足實際,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根據黃牛養殖形勢,鼓勵引導農民走大戶飼養道路。今年全鄉發展各類黃牛養殖專業村9個,專業戶3000多戶,形成各類黃牛養殖協會9個。東王集鄉人均耕地面積大,飼草、飼料資源充足,民眾素有養牛習慣,黃牛存欄量大,養牛基礎較好。鄉領導班子反覆討論、分析,進一步理清了工作思路,確定走大戶飼養道路。為消除民眾思想顧慮,該鄉層層召開會議進行宣傳發動,主要領導親自深入到村組戶,向民眾宣傳大戶飼養的廣闊前景,給民眾算帳對比,進一步提高民眾的思想認識,營造種草養牛、大戶飼養的良好氛圍。東王集鄉還組織外出參觀學習,請養殖戶現身說法等,激發廣大幹群種草養牛的積極性,從而堅定他們發展規模飼養的信心和決心。先後組織15個村1300多人次前往新野、上屯小高莊養牛場參觀學習,收到良好效果。鄉里從培育典型入手,鄉、村主要領導深入到村組搞調查,到農戶中做工作,把有養牛習慣、養牛經驗且民眾基礎較好的自然村作為黃牛飼養專業村,把有能力、技術、資金和發展信心的飼養戶作為養牛大戶的主要對象,針對性地做好前期準備工作,通過調查,根據各村情況,選擇了黃棚、王莊兩個專業村,發展養殖專業戶60餘戶,養牛數量在30頭以上。以養牛專業大戶為主體,成立養牛協會,通過完善協會章程,制訂產品生產標準和操作規模,加強會員之間的管理和聯繫,組織會員按照要求積極開展訂單生產等措施,使會員在產業化經營的過程中取得好的經濟效益,實現農民增收,財政增收。東王集鄉成立了畜牧業發展領導小組,鄉里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鄉、村幹部從動員民眾、排查摸底、資金協調、場址選擇及各項措施落實等一包到底,明確責任,加壓增責。鄉里結合實際,制定優惠政策,扶持發展。規定養殖用地由鄉村兩級負責協調,一律按農業用地對待,免收其它各種費用,凡農戶養牛5頭以上的,政府負責協調2萬元低息貸款。協調信用社為24戶養殖大戶,發放低息貸款48萬元。為解決養殖戶的技術問題,鄉選出5名專業技術人員,分包到各養殖大戶,實行包防疫、包冷配、包良種引進、包技術的“四包”責任制,一舉解決了養殖戶後顧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