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周古井

隨州市博物館考古隊在隨岳高速公路北段均川鎮王家台遺址,發掘出一口罕見的東周古井。該古井深約10米,水位高出鄰近的溳水河床約6米,用2台抽水機抽水也抽不乾,水質清澈,可供人飲用。王家台遺址是一處大型聚落遺址,從東周延續到漢代,明清時期成為墓地,當地俗稱“百墓台”。上世紀70年代進行農田改造時發現。該遺址地表為東西向緩坡,古井則挖於緩坡東部,井壁用陶井圈支護。陶井圈為夾沙灰陶,直徑90厘米至92厘米,高32厘米,厚2.5厘米至3厘米,外飾豎行繩紋,內飾斜方格紋。該井共用井圈16節,使古井整體呈竹節狀。該井的施工設計也頗具匠心:挖井的土堆放於井口周圍,壓實後成為井台。井邊的2個柱洞顯示,當時應架設有井架,便於打水。此類古井在隨州考古發掘中還是第一次發現,為研究古代文明歷史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

簡介

2006.11.3日,隨州市博物館考古隊在隨岳高速公路北段均川鎮王家台遺址,發掘出一口罕見的東周古井。該古井深約10米,水位高出鄰近的溳水河床約6米,用2台抽水機抽水也抽不乾,水質清澈,可供人飲用。
王家台遺址是一處大型聚落遺址,從東周延續到漢代明清時期成為墓地,當地俗稱“百墓台”。上世紀70年代進行農田改造時發現。該遺址地表為東西向緩坡,古井則挖於緩坡東部,井壁用陶井圈支護。陶井圈為夾沙灰陶,直徑90厘米至92厘米,高32厘米,厚2.5厘米至3厘米,外飾豎行繩紋,內飾斜方格紋。該井共用井圈16節,使古井整體呈竹節狀。

施工設計

該井的施工設計也頗具匠心:挖井的土堆放於井口周圍,壓實後成為井台。井邊的2個柱洞顯示,當時應架設有井架,便於打水。井的東邊有一條排污水溝,可以將洗滌污水引向遠處低洼地帶。根據地層關係和文化堆積,王家台古井始建於戰國時期,毀填於漢代。此類古井在隨州考古發掘中還是第一次發現,為研究古代文明歷史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