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朱榮昭(1919--1986),電化學家。安徽涇縣人。1942年畢業於大同大學化學系。1951年獲法國巴黎大學化學系博士學位。同年回國,任中國科學院長春套用化學研究所研究員。長期從事電極過程動力學的研究。在極氧化過程方面,與他人合作首次用分解極公曲線法研究高電位下平行進行反應的動力學,同時提出對這一類平行反應的理論處理方法,從動力學角度解決了鉑電極和二氧化鉛電極上過硫酸離子和高氯酸離子的陽極形成機理等問題,為提高電流效率指出了途徑。在化學電源的電極過程方面,研究了鋅的陽極溶解和惰化的動力學和機理,提出了鋅在鹼溶液中陽極溶解的反應步驟及溶解和惰化的統一觀點。
朱榮昭,物理化學家。主要從事電化學研究。他敏銳地看準電極過程動力學是現代電化學的核心和精髓,在20世紀中期這一領域剛興起時就率先吸收、引進國外的先進理論,大力進行傳播,並在自己以後的研究中創造性地加以發展,解決了一些重要電極過程的機理問題。同時聯繫實際,對我國電解工業、化學電源及經濟和國防建設等許多電化學技術問題也做出有意義的貢獻。他還通過數十年的研究工作和在高校的教學為國家培養了一批電化學專業人才。
個人履歷
1919年3月25日 出生於江蘇省揚州市。
1936年秋至1938年初 在武漢大學機械系肄業。
1939年夏至1942年夏 在上海大同大學學習至畢業。
1942年夏至1845年末 在上海育發化學製造廠任研究部主任,負責研製工作。
1946年初至1947年夏 在上海大同大學化學系任助教。
1947年秋至1948年夏 在法國Grenoble市電化學與電冶金學院學習。
1948年秋至1951年初 在法國巴黎大學理學院學習,獲博士學位。
1951年末至1954年春 在中國科學院大連工業化學研究所工作,任副研究員。
1954年春至1985年秋 在中國科學院長春套用化學研究所工作,歷任副研究員、研究員,研究室副主任、主任。社會職務:全國政協第六屆委員會委員。
1985年10月31日 因突發蛛網膜下腔出血等症醫治無效病逝於長春。
人物生平
朱榮昭祖籍安徽涇縣,1919年3月25日出生於江蘇揚州。八歲時隨家遷居上海。他從小很少感受家庭的溫暖,目睹大家庭的腐敗沒落不免悲哀惋惜,在學校中又看不慣一些紈絝子弟的作風,這一切影響到他青少年時的思想性格多傾向於孤獨、憂鬱、自負,實際上反映了時代和階級的烙印。
1936年夏,朱榮昭於大同附中畢業後考取了武漢大學。但唯讀了一年即因有病和戰亂而中輟。1939年秋轉到上海大同大學化工系復學,直到1942年夏畢業。1946年初受聘回母校大同大學任助教,同年他報考當時教育部的公費留學考試被錄取。1947年秋朱榮昭去法國留學,先在法國西部Grenoble市電化學與電冶金學院學習了一年,因不滿足於該校的理論水平,次年秋轉到巴黎大學理學院,在J.Besson教授的實驗室從事鐵鉻合金陽極氧化的研究。這期間他認識和接觸了一批進步的中國留學生,思想上有較大進步,先後參加了“留法科學工作者協會”、“旅法華僑聯合會”等進步組織,並被推選承擔一定職務,在中共地下黨領導下,做過不少有益的工作。1950年秋因病住院期間還曾一度參加醫院中法國學生的共產黨小組。1951年3月他的博士論文在巴黎大學通過。同年8月他懷著為新中國建設效力的熱忱乘船返回祖國。
當時因旅途勞頓,朱榮昭的肺病加劇,迫使他在上海休養了四個月。之後,應張大煜所長邀聘,1951年12月他到中國科學院大連工業化學研究所(現今大連化學物理所的前身)參加工作。兩年內先後完成電解法從鋅礦焙燒煙塵中提取金屬鎘的研究和主持氯酸鉀電解槽的試驗設計。後一項目為旅大市建設氯酸鉀廠提供了基本的技術依據。朱榮昭也因此受到所內嘉獎。其後因感大連工化所的研究方向轉向石油化學與自己的專長不合,朱榮昭於1954 年3月轉到長春套用化學研究所,在這裡一直工作到去世。
突出貢獻
在長春應化所朱榮昭組建了電化學研究室,也是中國科學院內惟一的專業性電化學研究室,開闢了電極動力學研究方向,逐步形成有自己特色的研究基地。幾十年來帶領手下青年工作人員聯繫國家建設實際,辛勤耕耘,深入鑽研,研究內容涉及水溶液電解、化學電源和燃料電池、金屬的溶解和惰化、電催化、氣體擴散電極、不溶性陽極材料、新隔膜材料、金屬的電沉積、金屬的電拋光、電解制氟、半導體光電化學、電化學檢測器和感測器、電解電容器以及特殊的電化學元器件等等,取得一系列有用的成果。其中有多項成果獲國家各級獎勵。朱榮昭的突出貢獻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最早在國內倡導電化學動力學研究
1.最早在國內倡導電化學動力學研究。在電化學發展的歷史上,電化學熱力學很長時間占主導地位,確實在許多方面都取得相當成效。但到20世紀中葉,人們發現它並不能解決一切電化學問題,只有引入動力學的概念才能對一些實際的電化學過程作出完滿的解釋。電極動力學作為現代電化學的核心和主要特徵應運而生。朱榮昭敏銳地看到這點,積極吸收和傳播國際上先進的學術思想,在1957年翻譯出版了蘇聯弗魯姆金院士等的名著《電極過程動力學》,它是國內第一本系統介紹現代電化學理論觀點的書,至今仍不失為本領域權威性的經典著作。在隨後幾年還通過編譯《化學譯報》專輯和有關論文集以及邀請蘇聯著名學者訪華講學等進一步宣傳普及,使有關學說逐漸為中國廣大學者了解接受。在這個意義上朱榮昭不愧是推進中國現代電化學發展的先驅。
深入研究一些重要的電極過程
2.從電極動力學角度深入研究一些重要的電極過程,特別是某些高度不可逆的陽極氧化反應,在理論上有所突破和前進,搞清了某些電極反應在不同條件下的機理。研究的對象包括水溶液體系中氫和氧分別在陰、陽極上的析出,過硫酸離子的陽極生成,高氯酸離子的陽極生成,不同電極材質的影響,不同電解質成分和濃度的影響,電極表面吸附的作用,以及鋅、鎳、鉻等金屬在鹼溶液中的電氧化和惰化等等。除了單純的氫或氧的析出外,實際發生在較高過電位下的電極反應往往有兩種或更多的反應複合在一起。例如電解硫酸鹽溶液製取過硫酸鹽,陽極上同時伴有氧析出。在這種情況下,要確定反應機理關鍵是查明各自反應的動力學特性。對此朱榮昭採取了跟蹤測定即時電流效率的辦法,將總的極化曲線進行分解,解決了這個問題。再配合理論上的推導驗證,終於充分確定鉑陽極上過硫酸離子的生成是通過硫酸離子的直接放電步驟,而不是通過電極上中間氧化物或活性氧的間接化學氧化。使過去電化學界關於這個問題的長期紛爭得到澄清,在學術上有比較大的意義。
解決一些生產中的電化學技術問題
3.面向經濟和國防建設,為產業部門解決一些生產中的電化學技術問題。朱榮昭在工作中很重視理論聯繫實際。他的一些基礎性研究,也多是從實際中抽提出來,最後還回過去為生產服務。例如前述過硫酸離子的陽極生成課題,就是結合天津市某化工廠生產高濃度過氧化氫的電解工段的工藝進行的。在探討機理的同時,還圍繞著提高電流效率、降低能耗等目標做了很多工作,諸如最佳化電解條件,改進相關裝置,選用適當的添加劑等。反應機理的闡明對這些實際問題的解決也自然起了有利的指導作用。電化學本來就是套用性很強的學科,在經濟和國防建設許多方面都大有用武之地,甚至是不可缺少或替代的。
培養電化學科技人才
4.電化學科技人才的培養。朱榮昭除了通過平日言傳身教和定期學術討論從工作中對組內工作人員進行經常性的培養提高外,還在大學中授課。從1957年起他就接受吉林大學唐敖慶的邀請在該校化學系兼任電化學實驗室主任,作出培養電化學人才的規劃。每年為高年級本科生開設專業電化學課,著重講授電極過程動力學理論,並接受學生到長春應化所實習和作畢業論文,延續了近10年,直到“文化大革命”前才中斷。1958年長春應化所為保證本所各學科有充足的接續人員,經批准開辦了五年制的長春化學學院,到1965年結束前共辦了三屆。每屆都設立了電化學專業,其主要專業課題也由朱榮昭親自講授。先後培養了上百名電化學本科生,畢業後一部分留在本所充實研究隊伍,其餘則分配到全國各地的研究單位或產業部門,有的至今還是單位的技術骨幹。培養研究生的工作朱榮昭從1961年就開始了,分別在長春應化所和吉林大學進行。可惜由於“文化大革命”的干擾中間中斷了十幾年,到1979年才恢復。累計為國家培養了碩士以上高層次電化學人才數十人。
獲得榮譽
由於朱榮昭學術上有較高造詣,並對推進中國電化學發展有積極貢獻,他在國內受到有關學術界的尊重和推崇。1957年到1966年間除在所內任研究室主任、所學術委員會委員和所集刊副主編外,他還先後被推或被聘為中國化學會長春分會理事;國家科委機械組金屬腐蝕分組組長(1957-1958);國家科委化學組物理化學分組和電工組化學電源的分組成員(1963-1966);中國電子學會化學與物理電源專業委員會委員,以及長春市第三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和吉林省第三屆政協委員會委員。同時他在國際學術界也有一定的影響。當代最著名的電化學家之一,前蘇聯的弗魯姆金院士對朱榮昭的工作備加讚賞,特意把朱的論文推薦到蘇聯科學院報告上刊登,還兩次邀請他參加全蘇電化學會議或國際電化學會議。1963年中國科學院委託朱榮昭在長春召開全國電化學報告會,應邀參加的有科研所、大學和廠礦各方面幾十個單位的代表,濟濟一堂交流學術成果,共議發展大計。這是中國電化學界第一次全國性的盛會,標誌著中國電化學科技開始蓬勃發展的新階段。可惜不久全國發生十年“文革”動亂,科研工作幾乎陷於停頓。朱榮昭被當作反動學術權威而受到衝擊,精神深受傷害。第二屆、第三屆全國電化學會議於1981年、1984年分別在上海復旦大學和福建廈門大學召開,距第一次會議已時隔18年。這兩次朱榮昭都與會並人選主席團。1983年他被推選為政協第六屆全國委員會委員。由於長期刻苦鑽研,勤奮工作,他的身體狀況一直不太好,晚年又增加了高血壓等症,但他始終帶病堅持工作。1985年10月中旬的一天終因未擺脫沉重的思想壓力過於勞累,工作中突發蛛網膜下腔出血而倒在辦公室,不幸於當月31日晚溘然長逝,終年僅66歲。
有關評價
朱榮昭一生鍥而不捨地在所從事的科學領域裡奮戰。他胸懷抱負,立志攀登;愛好讀書,富有鑽研精神,不斷汲取新知識;對工作兢兢業業,勤奮負責,甚至廢寢忘食;治學嚴謹,對實驗設計周密並仔細考核;生活上則十分儉樸,不多追求,除工資收入外,其他的額外報酬,如在吉林大學的講課費、實驗室主任兼職費等都被他婉拒或退回,體現出科學家的優秀品質。
主要論著
1 朱榮昭,金世雄,王寶忱.鉑電極上高氯酸離子的陽極形成機構I,Ⅱ,Ⅲ.中國科學院長春套用化學研究所集刊,1966,16:1,8,18
2 朱榮昭,金世雄.光滑二氧化鉛電極上氧的發生機構.中國科學院長春套用化學研究所集刊,1966,16:34
3 朱榮昭,薛祚霖.鋅在鹼性溶液中的陽極溶解動力學.中國科學院長春套用化學研究所集刊,1981,17:19
4 朱榮昭,江志韞,邱德瑜等.鋅電極在鹼性溶液中的惰化行為.化學學報,1981,39:593
5 陳玉璞,江志韞,朱榮昭.鋅電極在KOH溶液中陽極惰化時表面相變的研究.化學學報,1983,41: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