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胡之德,教授。四川榮縣人。1956年畢業於蘭州大學化學系。歷任蘭州大學講師、副教授、教授、化學系副主任、副校長、校長,甘肅省科協副主席。專於分析化學,在無機色譜、溶劑萃取、計算分析化學等方面尤有研究。“無機反相色譜的研究”、“分析化學中離子締合體系的研究”、“高效無機離子色譜分離”等項獲得成果。著有《分光光度分析法》。
基本資料
姓名:胡之德
職業:教授
籍貫:四川榮縣人
履歷
1931年12月24日 生於四川省榮縣。
1956年 畢業於蘭州大學化學系。
1956年7月至1962年11月 任蘭州大學化學系助教。
1962年12月至1977年5月 任蘭州大學化學系講師兼科研秘書。
1977年5月至1983年4月 任蘭州大學化學系副教授、兼副系主任。
1983年5月至今 任蘭州大學化學系教授。
1985年3月至1993年4月 任蘭州大學校長。
生平
胡之德1931年12月24日生於四川榮縣的農民家庭。童年時期隨其祖父和父親做農活。1948年底失學在家並參加土地改革,兼做鄉、村文書。1951年9月於四川榮縣中學復學。1952年9月參加全國首次高考被錄取於蘭州大學化學系。1953年參加中國共產黨,1956年畢業留校做助教。1962年任講師,1977年任副教授兼副系主任,1983年任教授,1984年3月任蘭州大學副校長,1985年3月到1993年4月任蘭州大學校長。他長期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學風嚴謹,作風正派。先後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280餘篇,著有《分析化學中的溶劑萃取》、《分離科學與技術概論》、《高效毛細管電泳》和《分光光度分析法》等。曾任中國化學會第二十、二十一屆理事,國家教委第一、二屆分析化學教學指導委員會成員,1986-1993年甘肅高校教師職稱評定委員會副主任。《分析化學》、《分析科學學報》、《岩礦測試》等刊物編委。他為中國分析化學人才的培養和蘭州大學的發展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胡之德大學畢業後,長期從事教學工作,在帶學生實驗時一絲不苟,勤於誘導,認真啟發。在講150~200人的《分析化學》基礎課時,對每一章都要推導出一兩個有代表性的公式或數學模型,以表述該章的主要內容和一些實驗現象,聽過他的課的學生大都認為他的教學“有系統性、理論性和啟發性”。
改革開放20年來,胡之德在研究生教學中注意探索培養研究生的創造性,他給研究生以寬、廣、新的基礎,日以繼夜地工作,編著了分離科學的參考書:《分析化學中的溶劑萃取》、《分離科學與技術概論》和《高效毛細管電泳》等。他每講一張圖、一個表格數據和一個公式時,總是告訴學生其中的思路、方法和結果分析,以便使研究生掌握和學習前人的科研方法。他始終將定性和定量方法結合起來,讓學生懂得如何將數據和圖錶轉化為公式或數學模型,由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他注意啟發學生如何由已知去探求未知知識,用已有信息去尋求規律,挖掘文獻數據的有效信息及其實用價值,提高學生的求異思維和創新性。他編著的參考書中,還將實驗室的分離和工業上的分離結合起來,以利於培養研究生的經濟技術觀點。
早年時期
胡之德在學生時期,由於有不同歷史時期的生活經驗和比較,堅信科學技術一定能為中國富強和人民富裕服務。所以1956年留校作助教後,除完成教學任務外,在左宗杞教授指導下立即開始了科學研究工作。1957年反“右”鬥爭中因其老師被錯劃為“右派”他亦受批判鬥爭,直至“文化大革命”結束為止。但他並沒有灰心喪氣,仍然勤奮於學習和堅持探索,堅持進圖書館。在無設備無經費的條件下,選擇當時國內外尚研究極少的反相無機薄層色譜和反相紙色譜作為研究課題,用簡單的量筒和濾紙或玻璃薄板做工具,有時甚至將簡易工具搬回15平方米的家中做研究。在這種自力更生、艱苦奮鬥、不畏批判、持之以恆的拼搏中,他於60年代中期在《中國科學》、《科學通報》、《化學學報》、《化學通報》等刊物上發表了論文20餘篇。這些成果,後來被國內外學者引用多次,就這樣又招來了一場批判,認為是無用的研究,為資本主義效勞,令他停止研究,轉變方向。
胡之德在“文化大革命”期間有四年多在甘肅農村接受教育和改造,但從未喪失意志和信念,他敢冒風險為工農兵學員多教知識和技能。下廠勞動,為冶煉廠改進分析方法,提高分析效率。“文化大革命”結束,在1978年的全國科學大會上,胡之德過去從事的反相色譜與溶劑萃取的研究和與朱彭齡合作的選擇性電極研究都獲得了全國科學大會的獎勵。胡之德1979年第一次招收碩士生,他選擇新穎的高效離子交換色譜,對周期表中40餘種離子進行較系統的研究,並總結出了有一定預見性和實用意義的數學模型。相繼選擇HPLC中的構效關係作為課題,研究了分子連通性指數、誘導效應指數、分配係數、疏水性參數、擴展溶解度參數、酸鹼參數等與色譜行為的關係,尤其對擴展溶解度參數的計算,提出了簡易的數學模型,完善和發展了前人在這一小領域的工作,計算了400多種有機物的擴展溶解度參數並用於研究其與色譜行為的關係。還研製成線上微波流動注射分析儀,用於貴金屬等的分析,制定了一系列新方法。開展人工神經網路在分析化學中的套用研究,針對石油化工原料和中間產品,預測了400餘種有機物的保留值和其他性質,並與實驗數據對照,獲得好的結果。還對一些分析中的非線性問題進行了初步探討。在高效毛細管電泳的分離分析中,他結合中國的傳統中藥,首次將HPCE用於秦皮、杜仲及其組織培養體系、丹參及其注射液、甘草、天麻等10餘種中藥及一個方劑中複雜體系活性組分分離和測定,為中藥質量的控制和走向國際市場提供了新方法。在上述領域中,他和學生們共同合作先後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280餘篇,先後獲部級成果獎勵6次。
學科研究
胡之德重視交叉學科研究。例如招收數學專業畢業生為博士生,進行人工神經網路在分析化學中的套用研究,招收電子信息專業學生從事微波化學研究,接受生物學和材料學的博士後,派出分析化學碩士、博士生去學計算機並為化學系開設計算機課,建立計算機房,向全系學生開放。
評價
胡之德重視因材施教,將學科建設、教材建設、科研及人才與創新精神的培養融為一體,他重視研究生的個性和特點。例如,有的研究生數學基礎好,又有興趣,就讓他(她)去學數學系的研究生課程,選擇數學和化學相結合的論文題目;有的對實驗特有興趣,選題就以實驗為主;有的對電子學有興趣,就讓他學電子系課程,選題將微波與化學相結合;有的對生命科學有興趣,就選生命科學方面的課題。胡之德常說:要指導學生學習自己不懂的領域,但又具有時代待征的問題,才能培養出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人才。胡之德重視培養學生的信息能力。重視學生上機上網熟悉和掌握信息檢索系統,培養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利用和創新信息及信息交流等能力,經常給學生講信息能力是科研創新的重要基礎之一。
胡之德注意發揚學術民主。他平易近人,沒有架子,傾聽同事和學生意見,相互學習,平等討論、共同進步。對不懂或不熟悉的問題,總是和朋友、學生或請不同學科的人共同討論和研究,以求問題的解決。他鼓勵研究生多用求異思維去探索和創新,不怕失敗,但不要去重複他人已做過的工作,鼓勵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去發表論文交流。在他指導下,碩士生、博士生的學位論文都能在SCI引用刊物上交流。
胡之德在科研中始終把培養人的創造性素質放在首位。他經常告訴學生,不僅要學自然科學知識,還要學點人文、社會科學和心理學知識。他先後結合完成10個基金項目,培養了40餘位碩士生、21位博士生並吸收了5位博士後工作者。他不僅治學嚴謹,還善於創造一個和諧、合作、勤奮、創新的學術氛圍和群體。
代表論著
1 胡之德,劉滿倉,陳瑞真.Cl-、Br-、I-的反相色譜研究.高等學校化學學報,1986,7(1):27
2 Sun Zhaoling, Hu Zhide,et al.Relationship Between Retention Behavior and Molecular Structure in HPLC. Correlation Between Solubility Parameter and Molecular Proper-ties.Chromatographia,1994,38(9/10):599~608
3 胡之德,關祖京.分析化學中的溶劑萃取.北京:科學出版社,1994
4 胡之德,范必威.分離科學與技術概論.成都:四川科技出版社,1996
5 胡之德,高效毛細管電泳.蘭州:蘭州大學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