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倒掛

本研倒掛

本研倒掛是指,在中國一些高校中出現的碩士研究生人數高於本科生人數的現象。出現這一現象,除了與教育部發展研究型大學的要求有關,也與考研人數的逐年增加有直接關係。本研倒掛,最終會引發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生的就業問題,也是一種對教育資源的浪費。

簡介

本研倒掛本研倒掛

2011年開始,由於之前的幾年研究生招生不斷擴容,在中國部分高校出現了畢業生中本科生研究生比例倒掛的現象。在南京大學歷史系,招進來的本科新生總數,加起來還沒有該系教授、副教授多。而研究生導師也急劇增長。除了南京大學,東南大學從2011年開始也出現倒掛現象,南京理工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高校的本研比例也逐漸向研究生傾斜,向1:1挺進。

現象

南京大學

1、學生數量變化

南京大學2012年畢業生有這樣三個統計數據:3283名全日制本科生、2726名碩士生、682名博士生。碩士生和博士生加起來,南京大學2012年共畢業研究生3408人,超過本科畢業生125人。

而根據2005年的數據,該校畢業生中,共有本科生3028名,碩士生1823名,博士生550名,本科生還是明顯多於研究生。不過,經過之後幾年的調整,研究生已經反超本科生了。2012年就比2011年減少200人,不過總體穩定。相對來說,研究生招生規模這些年不斷增長,才會出現“倒掛”。

2、專業變化

南京大學研究生招考南京大學研究生招考

從南京大學2012年各專業招生計畫來看,出現“本研倒掛”的,主要是一些基礎學科和跟社會發展緊密相關的人文學科,如化學、物理、生命科學、城市資源、環境,以及中文、歷史、哲學、法學、商學院等。其中法學最懸殊,2012年招本科生64人,碩士生卻達到188人;歷史招本科生42人,碩士90人,比例接近1:2。

其他倒掛的專業還有:數學招本科生48人,碩士生70人;哲學招本科生32人,碩士53人;物理招本科生117人,碩士生125人等等;不過,南京大學也有一些專業仍然是“本多研少”。

3、導師人數變化

隨著研究生規模的擴大,南京大學也著力引進和培養導師,全校有2000來名博導和碩導,幾乎每個學科都形成了較合理的學術梯隊。

東南大學

1、學生數量變化

東南大學2012年畢業生中,本科生3868人,碩士生3364人,博士生812人,研究生比本科生多308人。從2011年開始出現本研倒掛。由於東北大學本科招生規模數年維持穩定,研究生招生規模不斷增加,兩者的比例也隨之發生了變化。

2、專業變化

東南大學“本研倒掛”的專業也相對集中,往往越強勢的專業,倒掛得越明顯。比如建築學院,2012年畢業研究生201人,本科生只有160人;信息學院,研究生有300多人,本科生只有213人。這些學院師資力量雄厚,辦學有特色有實力,都是東北大學的優勢專業,因此招的研究生明顯多於本科生。

南京理工大學

1、學生數量變化

南京理工大學2012年畢業生5703人,其中本科生3733人,研究生1970人,本研相當於2:1的比例。不過2010年後學校本科招生規模基本穩定在3600-4000人之間,而研究生隊伍則以每年兩三百人的速度不斷壯大。以2012年為例,2012年招碩士生2400多人,博士生800多人,加起來快要逼近本科生總數.而他們的目標是基本達到本研比例1:1。

2、專業變化

南京理工大學畢業生雖然整體上沒有“本研倒掛”,但部分專業已走在前列。比如該校國家一級學科兵器發射理論,畢業的研究生已經超過本科生。特種能源、光電技術、自動化等傳統優勢學科,也出現了“倒掛”現象。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2年畢業生中,有本科生4006人,碩士生1899人,博士生665人,本科生大約占六成。不過由於學校本科生也在不斷擴招,比如2012年比2011年又多招285人,因此本研比例不會有太大變化。不過,大力發展研究生教育也是學校的長遠規劃。  

清華、北大

除了南京大學和東北大學,國內一些名校的畢業生也紛紛出現“本研倒掛”。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南開大學等名校都是較早出現倒掛的大學。有人擔心,一旦招生比例倒掛,會不會本科招生規模逐年縮減,以後更難考上這些名校。相關高校都表示,本科不再擴招,但也基本不會壓縮本科招生規模,本科教育資源不會因此縮減。

原因

本研倒掛本研倒掛

1、教育部要求建研究型大學的標準促使研究生招得多。

據南京高校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教育部提出要將現在的一些重點大學建設成研究型大學,而學歷層次成為大學要過的第一關。研究型大學的一個重要特徵是,研究生多於本科生。大學分為研究型、教學型等多種層次,學校為了建設研究型大學,就要努力建設學科點,引進師資,並使本研比例基本達到1:1。從教學型加速向教學研究型轉變,培養重心轉向研究生等高端人才,是今後985高校的共同目標,也是挺進世界一流大學的重要戰略。而研究生並不是想招多少就招多少,和一個學校擁有的國家級學科點、博士點等有關。學科越強勢,科研實力和師資力量越強,導師也越多,招的研究生就越多。因此,各高校在比拼實力時,研究生招生人數也是重要的資本。

2、考研族瘋狂考研的態勢對高校大力發展研究生教育起到促進作用。

考研的不斷升溫,有的專業,80%的學生去考研。在一些名校,畢業生只想考研不找工作的,已經占到大半的比例。

東北大學考研的人數逐年上升,每年一半以上的畢業生會選擇考研,最後考上研究生的占到畢業生總數的接近四成,這其中絕大多數都考了本校的研究生。

南京理工大學每年有35%的畢業生考上研究生,保研人數達到18%。特別是一些工科專業,碩博點多,研究生招生計畫多,考研的學生更多。比如工程力學專業,2011年有75%的學生讀研,2012年更是高達83%的升學率。

南京大學文學院一位學生稱,該院讀研風氣濃厚,讀研率一直在70%左右,保研率高達40%以上。

教育界人士透露,國內一些頂尖名校的考研率更高。比如清華大學,大約3/4的本科生畢業不就業,其中一半選擇了考研,還有25%的學生選擇出國深造。北大也類似,就業已不是本科畢業生的主流選擇。在頂尖名校中,優秀本科生保送直升本校讀研的比例也很高。自2009年開始,北大、清華等名校研究生中的推免生比例就逐年提高,2012年已超過40%。名校學生的升學需求,也是“本研倒掛”的重要原因。

3、教育部要求大力發展專業學位碩士,也是高校研究生招生計畫不斷擴大的原因之一。

問題

1、碩士研究生就業難。

研究生就業難研究生就業難

從南京四大高校的研究生招生計畫來看,每年將“出品”萬名研究生。這些高學歷人才同時走向社會之後,就業便成了現實問題。江蘇教育廳提供的數據顯示,2011屆高校畢業生中,畢業研究生就業率為86.62%,本科生就業率為90.30%,專科生就業率為94.10%。據了解,這種就業與學歷的倒掛,在江蘇已經連續幾年了。

江蘇省教育廳有關負責人分析,研究生就業率不如本專科生,主要有三點原因:一是不少研究生因達不到學校的相關規定而延期畢業;二是研究生對就業的期望較高;三是純文科、純教育類等學科研究生,大多想去高校就業,但現在高校師資補充已經完成,甚至出現飽和,因此就業比較難。

2、碩士讀博人數增加造成博士生就業難。

為逃避就業,部分碩士生只好選擇去考博。但博士生就業面似乎更狹窄。南京高校一位文學博士稱,很想到高校教書,但現在大多高校門檻很高,不喜歡剛畢業的博士,而是對有海外背景、在學術界已有一定成就、可以拿到經費的應聘者青睞有加。想自降身價到中學教書,也不受待見,人家寧願要本科生、碩士生。想到媒體去,人家也不會因為你學歷高而給更高的待遇,和本科生一條起跑線,覺得這些年博士白讀了。有些用人單位從成本考慮,對博士生根本不考慮。

由於部分學科的博士就業困難,一些人只好繼續攻讀“博士後”。有的博士雖然進了高校,卻不能教學,只能在某些部門當辦事員,學無所用。

觀點

南京大學高教專家錢鍾說,從全國範圍來看,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整體培養規模並沒有倒掛,本碩博仍然是寶塔式結構,因此少數名校的“本研倒掛”並不會對整個高等教育產生多大的影響。而從國外來看,也有頂尖教授集中的名校出現“本研倒掛”的現象,將培養高層次人才作為主要工作。可以說,視高校水平分層次培養人才,這並不是壞事。

不過,有的高校擴招研究生,是為了解本科生就業困難、延遲就業壓力。這種權宜之計,並不可取。從現在本專科生就業率倒掛可以看出,動手能力強的專科生最好就業,說明社會最缺的是這方面人才。大家都一窩蜂追求升級,專科拚命想升本科,本科拚命想建研究型大學,一下子出爐這么多高學歷人才,社會消化不了,只會加劇就業難題。如果降低層次用才,又勢必造成教育資源浪費。

全社會學歷層次的提升是好事,但是人才培養失調就是壞事了。名校創建研究型大學的路子並沒有錯,但看準了市場需求、選擇適合的專業來擴招研究生,才能把研究型大學建設好。

網路文化分類

漫說銳詞

>>>> 查看更多銳詞漫畫>>>>

教育分類導航

教育是培養新生一代準備從事社會生活的整個過程,也是人類社會生產經驗得以繼承發揚的關鍵環節,主要指學校對適齡兒童、少年、青年進行培養的過程。廣義上講,凡是增進人們的知識和技能、影響人們的思想品德的活動,都是教育。狹義的教育,主要指學校教育,其涵義是教育者根據一定社會(或階級)的要求,有目的、有計畫、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響,把他們培養成為一定社會(或階級)所需要的人的活動。類型有正規教育、成人教育、技術教育、特殊教育、終身教育等。
教育網站學前教育職業教育各國教育
招生高等教育遠程教育成人教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