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瓷行銷

碰瓷行銷

碰瓷行銷,是出現在企業行銷中的一種炒作方式,通常是弱小企業主動發聲,指控行業中比較強大的企業侵犯自身權益,在引起輿論關注後,企業的知名度也隨之提高。在微博誕生之前,碰瓷行銷的成本比較高,由於當時的輿論主體基本是傳統媒體,會在采寫、編輯的前期就予以判斷和過濾。但在微博時代,這一過程會變得成本相當低廉。

碰瓷行銷,是出現在企業行銷中的一種炒作方式,通常是弱小企業主動發聲,指控行業中比較強大的企業侵犯自身權益,在引起輿論關注後,企業的知名度也隨之提高。在微博誕生之前,碰瓷行銷的成本比較高,由於當時的輿論主體基本是傳統媒體,會在采寫、編輯的前期就予以判斷和過濾。但在微博時代,這一過程會變得成本相當低廉。

特點

1、在微博出現之前:輿論主體為傳統媒體,成本較高,很難達到訛詐目的。

2、微博時代:以微博為主要媒體,傳播速度快,成本很低,容易實現訛詐目的。

方式

靠“碰瓷”知名企業達到宣傳效果靠“碰瓷”知名企業達到宣傳效果

1、預謀碰瓷的小企業鎖定訛詐目標,並找出訛詐該知名企業的藉口。

2、將事件通過媒體(包括傳統媒體和微博等網際網路媒體)傳播出去,並舉出某些圖片之類的證據。

3、通過傳統媒體或者有關部門介入,露出訛詐的真相,但通過媒體的傳播已提高自己的知名度,達到宣傳自己的真實目的。

例如: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做企業內通訊的企業,指責另一家在中國網際網路無人不知的企業抄襲,同時要求道歉、賠償、停止打壓。在巨頭召開研討會時,這家企業在隔壁舉著條幅寫出了一些刺激性語句,被拍下圖片後在個別網路媒體和微博流傳。由於巨頭實在太出名,任何對它的指責幾乎都可以成為負面新聞,因此這些微博和網稿獲得了相當規模的轉發。

流行原因

在傳統媒體時代,記者在獲取信息的第一線,記者報題——編輯判斷——上版出版是基本流程;而在微博時代,由於人人皆可上微博,媒體生產線上後置的環節仿佛也可以置於信息第一線。而媒體行業內普遍存在的漏稿恐懼症,使“微博上熱傳”成為“一定是重大新聞”的近義詞。微博時代帶來的信息快速流動,讓一些媒體從業者放棄了本來具有的審慎、專業而帶來的權威性,被信息流挾持前行;微博時代的碰瓷行銷之所以成本低、效益高,根本原因也在於此。

中國移動手機報·互動百科IN詞_2012年04月

銳詞報
手機報IN詞

中國移動手機報·互動百科IN詞

互動百科與卓望信息結成百科知識類內容資源唯一合作夥伴關係,由互動百科向中國移動手機報用戶提供新鮮、趣味的網路銳詞 ,與中移動手機報共同打造新傳媒。

2012年04月IN辭彙總|碰瓷行銷 |祭不起|鐵釘族|iPad眼|黑客馬拉松|童貨膨脹|數字遺產| 拇指消費 | 菠菜電影| 醫療旅遊| 經濟艙症候群| 錯失恐懼症| 職場保鮮| 凍臉效應 | 起床氣|地域性格|約會專家| 上司謎語 | 條款鑽研族|隱形鹽 |電磁波過敏症 | 鐘點爸爸 | 餅乾電梯| 假期迷思|偽溝通 | 心理卸妝|攻略控|過客心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