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生髮展

隨後,勞合社保險市場上出現了一種稱為“時間與距離”的保險產品。這是一種溯及性的再保險產品,它在特別的結構性支付計畫中為分出人提供攤回,這種特別結構性支付計畫與分出人的實際損失沒有對應關係。在這種保險中,再保險費一般等於將來索賠款的淨現值加上手續費。對分出人而言,相當於索賠額的再保險攤回在收益表中可被反映為利潤。而且,這種再保險攤回是允許進行打折的。當時保險人使用這種產品的目的,是逃避監管機構限制對損失準備金進行打折的規定。
近年來,隨著財產保險危機的出現,再保險承保能力下降,這極大地促進了有限風險再保險的發展。然而,美國國際保險集團財務醜聞、安然事件、澳大利亞 HIH公司破產等相繼發生,監管機構加大了對有限風險再保險的監管,有限風險再保險陷入發展低谷,甚至有人驚呼:有限風險再保險死期已至!但事實上有限風險再保險並未壽終正寢,其仍繼續存在和發展。
特點

2.再保險接受人承擔很有限的風險。在有限風險再保險中,當核保風險造成保險標的的損失時,再保險接受人雖須依契約約定承擔賠付責任,但分出人將在其後的年限中依契約約定將其接受的賠款返還給後者,即在有限風險再保險中,大部分風險仍由分出人自己承擔。
3.契約期限較長。有限風險再保險是利用“時間經過”的概念來分散風險的。通過購買有限風險再保險,分出人將其所承擔的部分風險轉移給再保險接受人,接受人再通過契約安排,將此風險分散到各保險契約期間,以減輕分出人短期之資金調度及巨災損失等財務危機,故有限風險再保險的保險期間一般較長,實踐中多為3-5年。
4.強調金錢的時間價值,在契約中明確考慮投資收入。在估算報費時,有限風險再保險多將保險期間內保費的預期收益作為一項重要因素加以考慮。
5.與分出人共同分享成果。在有限風險再保險中,當保險契約期滿時,如實際經驗損失率低於預期損失率時,再保險接受人要依契約約定將資金結餘的部分退還給分出人,與分出人分享再保險契約正績效所產生的利潤。
從法律規定看,中國《保險法》、《再保險業務管理規定》未對有限風險再保險作任何規定,《保險企業會計制度》未就有限風險再保險的會計處理作特別規定。另外,財政部2005年《企業會計準則第××號----再保險契約(徵求意見稿)》也未明確有限風險再保險契約的會計處理。
監管

由於有限風險再保險被濫用的危害極大,故中國雖尚未發生涉及有限風險再保險的重大事件,但仍有必要借鑑國外經驗,採取措施嚴格監管這種保險產品,以防範於未然。這種監管措施應包括:
一是明確規定有限風險再保險的會計處理規則。對轉移風險過小的有限風險再保險,建議相關會計制度要求將其按存款或融資進行處理,或將保險部分與融資部分分拆,分別按保險契約和存款或融資處理,在會計制度上消除保險公司濫用有限風險再保險的動力。
二是要求保險公司詳細披露其使用有限風險再保險的情況。這種披露既包括向保險監管機構、公眾投資者、外部審計機構等進行披露。通過強制性的信息披露,既有利於保險公司的利害關係人正確評價保險公司財務狀況,也利於監管機構實施監管。
三是要求保險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和財務總監保證不存在單方契約等濫用有限風險再保險情況的存在。單邊契約的存在,使得外部審計機構、保險監管機構難以真正掌握保險公司使用有限風險再保險的情況。故有必要要求公司高管人員個人對不存在單邊契約進行保證。
四是對違反規定濫用有限風險再保險的保險公司及其主要負責人和直接責任人員,規定明確而嚴厲的處罰。
區分

有限風險再保險屬非傳統風險保險的一種,與傳統再保險區別甚大。它們的區別主要為:前者對分出人所負風險轉移的比例極低,後者轉移風險比例較高;前者價格較後者低;前者期限一般較長,多為三至五年,後者一般為期一年;前者的費率更為靈活,常依分出人事後索賠的情況來確定保險費,後者一般不能根據分出人事後索賠情況來確定或調整保險費。
2.有限風險再保險與財務再保險
這是兩個極易混淆的概念,不少人甚至將它們視為同一保險產品的不同稱謂,也有人認為有限風險再保險在本質上屆財務再保險的一種”j。但嚴格地說,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指兩種不同的保險產品。所謂財務再保險,是指以改善財務報表或提供資金融通為唯一目的,不含任何實質性風險轉移的再保險。其與有限風險再保險的主要區別是承保範圍與功能不同:財務再保險中並無實質的風險轉移行為,分出入購買該保險的目的僅為資金融通;有限風險再保險包含一定的風險轉移成份,兼具風險轉移與資金融通功能。
3.有限風險再保險與ART
ART即另類風險轉移或非傳統風險轉移,是指通過傳統再保險產品以外的途徑進行風險轉移,包括通過非傳統風險載體和非傳統風險轉移產品。其中,非傳統風險載體包括自保計畫、自保公司、風險自留集團和共保集團等,非傳統風險轉移產品包括有限風險再保險、責任自然終止解決方案、承諾資本等。可見,有限風險再保險屬非傳統風險轉移產品的一種,有限風險再保險與ART屬屬種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