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智慧型手機病](/img/e/e21/nBnauM3X4MDN2YDN3MzN2gTOyQTMwIjMyMDNwADMwAzMxAzLzczL1Y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種類
無手機恐懼症
在任何可能的情況下都要為手機充電、手機一直開機,甚至上廁所時都機不離手……這些都是“無手機恐懼症”的症狀。
研究發現,近53%的手機用戶在手機丟失、沒電、欠費或斷網的時候感到焦慮,20%的人上床後還用手機檢查郵件,近50%的人海灘度假也帶著手機。無手機恐懼症波及人群所占人口比例已上升至66%,其中18~24歲人群最嚴重,77%的人離開手機幾分鐘就渾身難受,女性患者比男性多17%。
手機手和觸屏指
![智慧型手機病](/img/5/be2/nBnauM3X0YjM5gzMwQzN2gTOyQTMwIjMyMDNwADMwAzMxAzL0czL2A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手機手在醫學上稱為拇指腱鞘炎,是指肌腱與外圍的腱鞘出現發炎的現象,症狀為掌指關節疼痛。用手機發信息的時候,手指總是在不停的運動,而由於手指過於頻繁地運動,引起掌指關節疼痛造成拇指腱鞘炎,手指會不由自主地彈動。而從心理角度來說,只顧著發簡訊而不願意和身邊的人交流,情況嚴重的也是輕微強迫症。
乾眼綜合症
不少年輕人白天工作用電腦,等車坐車還不忘用手機上網,晚上熄燈後還躺在被窩用手機看小說看電影。如此長時間地盯著螢幕,會導致乾眼、眼睛疲勞酸痛、頭痛及視力模糊等。當人們目不轉睛地盯著螢幕時,其眨眼次數會減少1/3。這會導致眼球表面更多淚液蒸發,使眼球缺乏滋潤。而淚液蒸發是導致乾眼症的主因之一。乾眼症最終會導致永久性眼損傷。
英國眼科專家指出,智慧型手機正在傷害人們的眼睛,智慧型手機出現以來,英國近視患者的人數就增長了35%。如果照此發展下去,預計到2033年40-50%的年齡為30歲的人群會因為使用智慧型手機以及長期盯著螢幕而患上近視。
低頭玩手機姿勢症
![智慧型手機病](/img/7/aa6/nBnauM3X3cjN5gTNwUzN2gTOyQTMwIjMyMDNwADMwAzMxAzL1czLzQ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人類的頭部重量約4.5公斤,身體長時間前傾,會讓脊柱承受過多壓力,導致頸部、頭部和肩部疼痛。不良生活習慣和長期伏案工作確實會增加患病的可能。英國一項研究顯示,經常使用電腦、智慧型手機或者玩電子遊戲會給孩子埋下健康隱患,導致他們面臨頸椎以及後背疼痛的危險。
聽力下降
據俄羅斯媒體報導,日本生物學家宮本理的研究發現,每天使用手機通話時間達3小時,則8年後會致使聽力降低12%。他們認為手機中所使用的揚聲器構造對人的聽力有害。常用手機緊貼耳部進行通話,會致使人的聽力不斷下降。報導中還提到,手機對未成年人的危害性相較成年人來說更大。若一個未成年人自15歲起,每天使用手機通話3小時,那么在不考慮其他影響因素的情況下,他在50歲時的聽力要比正常情況的聽力差一半。
幽靈震動綜合症
![智慧型手機病](/img/e/493/nBnauM3XwYjN1UTMyQzN2gTOyQTMwIjMyMDNwADMwAzMxAzL0czL4g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夢遊簡訊
痴迷手機程度更深的人甚至會出現在睡夢中發簡訊而不自知的情況。這種行為通常發生在入睡後兩小時內,除了會產生令人尷尬的對話外,還會打亂深度睡眠進程,導致人起床後感到精疲力竭,影響大腦功能。致力於治療打鼾和睡眠問題的喬什·韋伯博士表示,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包括禁止在臥室使用手機或者睡前務必關閉手機。
自拍是種病
英國精神病專家戴維·維爾博士表示,拍照手機流行後,其接待的三分之二的畸形恐懼症患者,均有自拍並把照片發到社交媒體的強迫症。麻薩諸塞州波士頓媒體心理學研究中心主任帕梅拉·拉特利奇博士撰文稱:“自拍經常引發自我放縱或對尋求關注的社會依賴,導致自戀或極度自卑。”她還說:“迷戀自拍可能是年輕人缺乏自信或自我意識的明顯標誌,可能使他或她出現其他問題。”
Facebook厭食症
![智慧型手機病](/img/7/2e5/nBnauM3XyITM2IDM2QzN2gTOyQTMwIjMyMDNwADMwAzMxAzL0czL1c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多動症
經常使用智慧型手機會讓人們陷入一種持續的“多任務”狀態,甚至會導致“注意力缺失”,經常處在多任務狀態的人在處理工作時的注意力顯著下降,這大大削減了我們思考的能力。對青少年的影響更為嚴重。韓國電子通信研究院(ETRI)公布的研究顯示,青少年使用手機的時間越長,發生“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亦稱兒童多動症)的可能性越高。研究結果顯示,青少年對手機電磁輻射的吸收量要比成人多40%,更容易受到電磁輻射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