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層

明層

塔總高67.31米,是我國現存時代最早的高層木構建築。 塔內每層都塑有佛像,其中一層的釋迦牟尼佛像高約10米。 暗層從外看是裝飾性很強的斗(木+共)平座結構,使木塔顯得更為勻稱得體。

古塔

明層明層
山西古建築品類中可以自成體系的還有古塔。從數量上講已發現各類塔585座。結構上有磚、石、木、銅、鐵、琉璃等。用途上有紀念塔風水塔舍利塔佛塔經塔。形制上有方形、圓形、六角形、八角形。外觀式樣上有樓閣式、密檐式、墓塔式、喇嘛塔式及單層、多層、實心、空心若干種。

在上述的各類古塔中,除雲岡石窟、天龍山石窟內的塔形石雕外,太原市天龍山童子寺燃燈塔(北齊)、五台縣佛光寺六角形祖師塔(北魏)、長子縣法興寺二層方形舍利塔(唐)、平順縣海會院明惠大師塔(唐)、運城市泛舟禪師塔(唐)、應縣佛宮寺釋迦塔(木塔,遼)、靈邱縣覺山寺舍利塔(遼)、太原市開化寺連理塔(宋)、渾源縣圓覺寺塔(金)、洪洞縣廣勝寺飛虹琉璃塔(明)、五台山塔院寺白塔(明)、永濟縣普救寺鶯鶯塔(明)、太原市晉祠奉聖寺生生舍利塔(清),太原市永祚寺塔(明)等等,在我國古塔中無論從形制、平面、外觀、內部結構、雕塑藝術、琉璃裝飾等方面都有其獨到之處。

佛宮寺釋迦塔位於應縣城內佛宮寺內。俗稱應縣木塔。塔總高67.31米,是我國現存時代最早的高層木構建築。遼清寧二年(公元1056年)創建。塔平面八角形,底層直徑30.27米。塔有五個明層,各層間又夾有暗層,實為九層。底層為重檐並有迴廊,故塔的外觀為六層檐,塔項部為鐵制塔剎,高9.91米。塔的比例適當,結構複雜,外形穩重莊嚴。

全塔共用斗拱五十四種,可謂集斗拱形制之大成。二層以上均用斗拱挑出平座,圍以欄桿,塔身的柱網採取內外兩環柱的布局方式。上下柱不直接貫通,而用"又柱造",這是唐、遼時期的傳統作法。塔內每層都塑有佛像,其中一層的釋迦牟尼佛像高約10米。塔外懸掛匾額很多,內容豐富,氣勢宏大。其中第三層南面的"釋迦塔"木匾為最佳,不僅書法精良,同時記述了木塔幾次修葺年代,是考證木塔歷史的珍貴史料。1974年在對木塔和塑像維修時還發現了一批遼代木刻印刷本、經卷手抄本等珍貴文物,為稀世之寶。

縱觀應縣木塔的設計與建造雖然是為了適應宗教活動的需要,但遼代優秀匠師們卻能突破宗教的束縛,進而發展了傳統的建築技巧,創造出既有民族風格的特點,又符合宗教要求的宏偉建築。雖經八百餘年風雨侵蝕,地震災害及兵火戰亂的破壞,至今仍舊巍然屹立。因此,應縣木塔是研究我國古代高層木構建築結構和建築形式的最珍貴實物。 

暗層

應縣木塔是樓閣式建築,總高67.31米,相當於現在樓房20層那么高。樓房幾層就是幾層,而木塔為什麼既有明層又有暗層,5明4暗總計9層呢?當年木塔的建造者匠心獨具,在設計上自有他的一番妙用。我們先打一個比方,一根長長的竹竿,裡面是空的,而為什麼(山+堯、山+堯)不折呢?這是因為,竹子每隔一段就生長出一個堅固的竹節。就是這環環竹節才讓長長的竹竿撐起了腰,直而不屈。如果把木塔看作是一個竹筒狀,那么這個暗層就如同竹節,是木塔剛性力量之所在。

暗層從外看是裝飾性很強的斗(木+共)平座結構,使木塔顯得更為勻稱得體。從內看是堅固剛強的鋪作層,結構比較複雜。暗層的主要構件是梁、枋、斜撐、斗(木+共)等,這些構件縱橫交錯、層層疊疊,相互契合,形成一個八角的井幹結構,組成空間框架體系。在歷史上的加固工程中,又在乎座上增加了許多弦向斜撐和轉角處的徑向斜撐,使這個框架體系成為一個相對變形的剛體。對上層柱腳和下層柱頭鋪作都起到了約束位移和均勻分配內力的良好作用。當水平力作用時,如風力、地震力,任何一點的水平力都會分解為弦向或徑向的分力。這時,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弦向力由內外柱及柱上的欄額、普拍枋等組成的弦向框架抵抗,徑向力則由內外柱及其上邊的梁(木+伏)組成的徑向框架抵抗。就是因為有了這個力學性能非常好的結構層,才使木塔的強度和抗震性能大大增強。

相關詞條

紀念塔風水塔舍利塔佛塔經塔天龍山石窟釋迦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