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黑格爾主義

現代西方唯心主義的哲學流派之一,是19世紀下半葉以來從右的方面復活黑格爾哲學的各種思潮的總稱。它最早在英、美產生並流行。20世紀上半葉,特別是兩次世界大戰之間在德、意等國曾發生巨大影響。

正文

在西方其他各國也有其代表。新黑格爾主義在不同國家、不同時期的表現形式往往有很大差別。英、美的新黑格爾主義與一些哲學家在“復興黑格爾”的旗號下對G.W.F.黑格爾的研究往往密切相關,由於他們把從黑格爾那裡繼承來並加以重新解釋的絕對概念當作其基本概念,他們的理論又叫做絕對唯心主義。德、意等國的一些新黑格爾主義者並不專門研究和解釋黑格爾哲學,他們往往是以別的唯心主義哲學作為出發點,但在基本思想傾向上仍與黑格爾的唯心主義哲學密切相關。
形成和演變 新黑格爾主義最初在英國形成,影響最大。蘇格蘭人J.H.斯特林(1820~1909)在1865年出版的《黑格爾的秘密》一書中一反英國經驗派哲學的傳統,把黑格爾比之為當代的亞里士多德,掀起了復興黑格爾的運動。不久,T.H.格林、E.凱爾德(1835~1908)、J.凱爾德(1820~1898)、C.G.里奇(1853~1903)等人加入了這一運動,並終於戰勝了對立的經驗派。其中格林針對經驗派之強調事物的個體性和彼此外在,而強調事物只有處於關係中才能存在,並強調要對世界作整體的解釋,即當作精神性的絕對。繼格林之後,牛津大學的F.H.布拉德雷B.鮑桑葵成了英國新黑格爾主義的主要人物。布拉德雷認為,通過思想認識的關係中的事物只能是現象,只有通過直接經驗才能達到實在(絕對)。鮑桑葵試圖把整體和個體、實在和現象結合起來,強調實在是具體的普遍。20世紀初,英國新黑格爾主義在B.A.W.羅素G.E.摩爾等人的批判下逐漸走向衰落。
在美國哲學中,新黑格爾主義頗有影響,但卻從未占過支配地位。1867年,W.T.哈里斯(1835~1909)等人在聖路易創辦了《思辨哲學雜誌》,形成了美國最高的黑格爾學派 -聖路易學派。19世紀末20世紀初,哈佛大學教授J.羅伊斯把黑格爾的絕對唯心主義與美國的人格主義實用主義結合起來。他被認為是美國新黑格爾主義的最大代表。活動於 20世紀的B.布蘭夏德和 G.繆勒(1898~)被認為是美國新黑格爾主義的新的一代。
德國復興黑格爾的運動始於20世紀初。1905年,生命哲學家W.狄爾泰的《青年黑格爾》一書的出版,對它起了推動作用。同一時期,W.文德爾班等一批新康德主義者逐漸地、程度不同地轉向了黑格爾主義。20~30年代是德國新黑格爾主義的鼎盛時期,主要代表是R.克羅納、H.格洛克納(1896~)等人。他們也是從生命哲學新康德主義出發而轉向新黑格爾主義的。義大利也是新黑格爾主義流行的重要地區。其主要代表是B.克羅齊G.金蒂萊。金蒂萊直接把黑格爾主義變成了法西斯主義的思想體系。法國新黑格爾主義始於20世紀20年代末, 盛行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 主要代表有J.瓦爾(1888~1974)、 A.科熱夫 (1902~1969)、J.伊波利特(1907~1968)等人,他們把黑格爾主義同存在主義融合在一起。
基本特徵 新黑格爾主義的各個派系之間也存在著一些共同點:①他們是公開的唯心主義者,既反對唯物主義,又反對企圖超出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之外的各種派別。他們一般都接受了黑格爾把精神性的“絕對”當作唯一真實存在的客觀唯心主義觀點,但又往往把“絕對”同具有創造作用的“自我”、主體融合起來,表現出向主觀唯心主義轉化的傾向。②不少新黑格爾主義者企圖限制、甚至拋棄黑格爾的理性主義,認為理性不能認識實在,用理性思維所獲得的知識沒有實在性,不是客觀真理,為了達到實在,獲得真理,只能依靠非理性的本能和直覺。有的人由此公開倒向懷疑論和信仰主義。③新黑格爾主義者大都重視辯證法的研究。有的人還論證了黑格爾辯證法的某些方面,如黑格爾關於具體的普遍的思想;對形上學和機械論的一些缺陷也有所揭露。但總的說來,他們主要是突出了黑格爾辯證法中的唯心主義性質,並使之反理性主義化,把辯證思維當作反理性思維。他們還歪曲了黑格爾辯證法的基本內容,特別是否定關於對立統一規律的學說。④許多新黑格爾主義者往往利用並發揮了黑格爾關於國家和社會理論的消極方面,對社會歷史作了主觀主義和非理性主義的解釋,根本否定社會歷史的規律性。
參考書目
 劉放桐:《新黑格爾主義》,見《現代西方哲學》,人民出版社,北京,1981。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