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介紹
![新渠古城](/img/1/4cd/cGcq5CNwQzLwAzLwA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據1987年昌吉市文化局、1988年昌吉回族自治卅文物管理所兩次普查資料表明:新渠古城地處北緯44°12′40″,東經87°26′27″,面積2.86萬平方米,呈梯形狀;“南北長252米,東西寬126米;西南城牆保存較好,北面和東牆北段破壞嚴重,城牆高低不一,最高處3.6米,低處已夷為平地;城牆上寬1.4米,基寬2米,雉堞1.1米,厚0.33米;東西兩面有城門可辨,城門寬52米;城西南、西北兩角有頂角方台各一個,似角樓遣址;城牆夯築,雉堞泥築,花壓葦束”。城內有居住遺蹟,城外有壕溝環繞,《昌吉市地名圖志》刊有彩照。
古城歷史
![新渠古城](/img/1/4cd/cGcq5CNwQzLwAzLwA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當時,沈廷秀民團有民勇400餘人,活動於沙棗園、新渠子一帶。新渠古城就是在這一時期修築的。它和呼圖壁北部的馬橋城(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六師一O六團)遙相呼應,是反抗阿古柏 侵略軍的兩大堡壘。
1872年(光緒元年)10月26日,阿古柏從昌吉和綏來調來大股侵略軍,再次襲擊了沙棗園和下六戶地。營官趙文斌、沈廷輝(沈廷秀弟)、徐學讓(徐學功弟)等奮起反擊,侵略軍狼狽敗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