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與心理發展
正文
教育是人所特有的社會實踐活動,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計畫、有系統地藉助一定的條件影響人、陶冶人,使其成為一定社會所要求的成員的實踐活動。中國的教育目的,在於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體育等方面都得到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充分的發展,使其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科學知識的社會成員。一個人要成為一個健全的社會成員,就必須從幼小開始,不斷地受教育。德國哲學家、教育思想家I.康德說過:“人只有通過教育才能成為人”。要把每個人陶冶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科學知識、守紀律而又身體健康的人,那就要把教育作為這個期間各個發展階段的有力信息,誘導其心理的正常發展,揭示它的發展規律;同時,依據從幼兒期到青年期各發展階段的過程和特點,使教育分階段、有順序、多層次地進行。教育與人的心理發展具有統一性,教育過程與發展過程是辯證的統一。如果不了解兒童生理、心理發展的一般規律,教育和教學就會失去自己的理論基礎,就不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教育與遺傳的關係,其主要的表現,在於把人的遺傳所提供的可能性,通過教育,可以儘快地把人轉化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人。教育與環境的關係,從廣義上說,教育也可以是一種環境。如果說把教育比作環境,那就與一般環境不同,它是按照教育的職能有組織有系統地進行安排的社會環境。
人的心理發展是有階段性的,從出生到老,經歷著嬰兒期、幼兒期、兒童期、青年期、成年期、老年期。每一個時期都有其不同的生理和心理發展的特徵。這些不同的特徵,都是在一定教育的影響下,逐步形成起來又轉化為下一個發展階段的特徵。由遺傳而來的各種潛在的因素,通過教育轉化為現實的各種能力,並逐步發展起來,形成一個人的一定的個性和性格。人的心理過程、心理狀態及個性和性格的形成,是因教育的影響而得到充分的發展的。
在人的一生中,可塑性大,易於有效地接受教育而又富有情誼的最美好的時期則是從幼兒期到青年期這幾個發展時期。10歲前後,特別是嬰幼兒期,乃是兒童心理發展、個性形成的關鍵期,也稱最佳期。這個時期大腦皮層及神經細胞迅速發展,為個體以後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在這些時期里,隨著兒童身心的迅速地成長,教育特別是早期教育,便成為具有促進發展意義的事情。西方一些兒童心理學家,如美國的G.S.霍爾、E.L.桑代克、德國的W.施特恩等人,有的認為兒童的發展是自發完成的,教育只是跟著發展而進行;有的認為教育與發展是等同的,或者說是平行的。其實,教育與發展是相輔相成的,相互作用的。兒童發展的每一個階段、每一個特點和每一方面,只有與其生活方式、所受的教育聯繫起來,才能有正確的理解。
中國古代一些教育思想家、哲學家,都很重視教育對發展的作用。孔丘講“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荀況則強調教育對人的發展的作用。他認為教育能改造人的本性,“化性起偽”;教育能啟發人的智慧,增強人的才幹。此後,歷代先進的教育思想家和哲學家,在談到人的發展與教育相互關係時,都認為天賦的本性是可變的。在教育和個人生活實踐的影響下,不僅引起心理活動量的發展,而且不斷地發生新的質變,出現了每一個發展階段的新的特性。歐美與蘇聯的一些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如法國的H.瓦隆、瑞士的J.皮亞傑、蘇聯的И.М.索洛維約夫等,都認為對兒童心理發展起決定作用的是教育。合理的教育影響會給兒童的心理發展以完美的效果。要保證兒童在他的生活的每一個時期健康地發展,並要使各個時期身心健康發展的銜接,迅速地密合起來。
從終身教育來看,教育既揭示和促進兒童時期和青年時期的心理發展,形成一定的品質和能力,又對成年和老年的身心活動起著有力的推動作用。人的身心發展既有階段性又有連續性。人體內的各個結構和機能,也因教育和環境的影響或快或慢地起著變化。雖然成年與老年這些變化比起兒童和青年時期是較弱的,甚至有的機能隨著年齡的增長會消失。但並非完全如此,有的結構及其機能,也有增強的可能性,至少能維持一段較長時期而不衰退。人的壽命是有限的,各種結構與它的機能都會衰退的。實驗研究表明,人的腦細胞是在持續不斷地增殖著、衰亡著。青年人的腦細胞增殖得快而多,衰亡得慢而少;到了老年,則增殖得少,而衰亡得多。但是,智力並不因此而減弱。所以一個人的年齡雖高,除非發生了病害,仍有許多潛力。一般的說,老年期,只要生活有序,鍛鍊有方,教育適當,還是有相當高的學習效率的。在人的心理的發生、發展、成熟以及衰退等過程中,教育是一種極為有效力的影響。它不僅能激發和轉化由遺傳而來的因素,使其成為一定的智慧、能力和品質,而且能揭示人的心理活動及其發展的規律。同時在通常的情況下,教育措施也因此可以得到改革和調整,從而又促進了心理的發展。
一般的說,教育與心理發展的相互關係,主要的是表現在受教育者智慧型和個性品質的發展兩個方面。智慧型主要的是指一個人的認識能力,它表現在受教育者的學習、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上。如認識客觀事物的敏捷、正確、深刻和完善的程度,概括和抽象水平,以及套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等。一個人的智慧型發展雖以腦的發展、成熟為自然條件,但主要的是在生活條件特別是在教育條件下實現的。教育在智慧型發展中是起主導作用的。教育影響智慧型的發展是以掌握知識、技能為中介的。掌握知識、技能是智慧型發展的主要的和必要的條件,但智慧型發展不等於掌握知識、技能。智慧型發展是指心智活動本身所發生的質的變化,它有其本身的特點和過程。從知識、技能的掌握到智慧型的發展,也是一個複雜的過程。只有在不斷地掌握知識的過程中,使相應的心智活動方式不斷地改造和完善,才能達到心智活動的質的變化,達到智慧型的發展。在一個人的個性發展上,教育的影響也是很重要的。受教育者的個性品質的發展過程,也和智慧型發展過程一樣,主要是在生活條件和教育影響下逐步實現的。
教育對心理發展的作用,是比較複雜的。一方面,因為教育是一種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的雙邊活動,教育者要激發受教育者的心理活動,使其積極主動地接受教育的影響;另一方面,是在受教育者之間存在著個別差異,教育者要考慮這些差異而因材施教。一個人的先天素質,在形成中雖然有一定的影響,但不是起決定作用的東西。勇敢的、果斷的、有組織性的、有首創精神的人,可以從不同神經類型的人中培養出來。但要儘快地、正確地、完善地發展一個人的個性及其品質,主要的還是要通過良好的教育來實現的。總之,教育與心理發展的關係是十分密切的,它藉助於教育的內容、方法,教育者的言行,以及教育情境,激發和誘導受教育者的心理的發生、發展,以及形成各種能力和個性特徵。
教育促進心理發展的有效條件,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教育內容具有教育意義和培養價值,是促進心理發展的主要條件。②教育內容和教師的要求應適合學生心理發展的水平,同時又提出更高的要求,才能促進心理的不斷發展;過高或過低的要求,都不能有效地促進心理的發展。③教育工作促進和影響學生的心理發展,必須是通過教師指導下的學生的活動。當學生積極主動地、獨立地去完成各種活動任務時,他們的智慧型和個性品質就能得到發展。④教育的系統性、連貫性和一致性,是學生心理發展的必要條件。這是由於心理發展過程本身的特點決定的。如果各種教育不一致、不協調,也會造成學生個性品質的缺陷。⑤在實際活動中,經常地反覆地進行練習,是發展學生智慧型和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的不可缺少的條件。⑥對每個學生都要考慮他們的個別特點,採取因材施教的方法。
參考書目
潘菽主編: 《教育心理學》,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1980。
朱智賢著: 《兒童心理學》,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