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
![摩鹿加鳳頭鸚鵡](/img/2/5a9/nBnauM3XwgTMzUTO4ETN1ATOxITM4ETMxcTMwADMwAzMxAzLxUzL3E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中文名:摩鹿加鳳頭鸚鵡
拉丁學名:Cacatuamoluccensis
地理分布:印尼摩鹿加群島的西瑞島及周圍鄰近的小島,在沙巴魯亞島及哈魯古島的族群已絕種,曾再次引入安本島野放,但現今也不見他們的蹤跡了。
體形特徵:公母外表無明顯差別,但母鳥的虹膜有點帶紅色,公鳥則為黑褐色。約52cm(20.5吋)。
食性:常在林間樹梢上種子、花、水果、漿果、昆蟲等食物
概況
![摩鹿加鳳頭鸚鵡](/img/a/b14/nBnauM3XwcTO4EjN2ITN1ATOxITM4ETMxcTMwADMwAzMxAzLyUzLxI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棲息地的海拔大概在100-1200m之間,超過海拔900m就很少有其蹤跡,常棲息於開闊的林地、紅樹林、沼澤區、溪河邊的森林區等地,通常單只、成對或一小群活動,偶爾大批聚集時約有16隻,但由於數量嚴重下滑,這種景象已不常見到,在早晨離開棲樹與傍晚返回棲樹時會發出響亮的鳴叫,主要食用堅果、椰果、種子、漿果、昆蟲等。
現狀
![摩鹿加鳳頭鸚鵡](/img/b/3e8/nBnauM3XwUzM0EDMwITN1ATOxITM4ETMxcTMwADMwAzMxAzLyUzL4A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這種鳳頭鸚鵡的棲息地破壞及非常嚴重的盜捕走私行為,使它們已成為瀕臨絕種的鸚鵡,碩大的體型與美麗的外表是它們受人喜愛的最大原因,由於摩鹿加鳳頭鸚鵡已列為保育類動物,但是在台灣島內還是有許多人飼養,有些是以前留下來的,也有些人成功的繁殖這些美麗的大型鳳頭鸚鵡。公母外表無明顯差別,但母鳥的虹膜有點帶紅色,公鳥則為黑褐色。
繁殖
![摩鹿加鳳頭鸚鵡](/img/f/f2e/nBnauM3XwEjNzkzN4ITN1ATOxITM4ETMxcTMwADMwAzMxAzLyUzLwQ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提供的空間需夠寬敞,需注意公鳥經常攻擊母鳥的行為,尤其在空間不夠的情形下,由於摩鹿加鳳頭鸚鵡體型大,育雛期間不要常驚動親鳥,不然可能發生親鳥因驚嚇而使幼鳥受傷甚至踩死幼鳥,它們算是較多產的 鳳頭鸚鵡一年可多至3-4胎,,一窩產2顆蛋,孵化期約29天,羽毛長成約需14-15個星期,全年均可能繁殖。
護理
他們約在4、5歲時成熟;籠養的摩鹿加鳳頭鸚鵡非常吵,聲音非常大,尤其是公鳥,十分容易興奮與過度反應,野生鳥會非常緊張,啃咬破壞力超強,籠舍一定要夠堅固,巢箱除了需用厚實木板製成外,最好在邊緣加上堅硬的金屬質材,定期提供新鮮樹枝及玩具供啃咬;他們是華盛頓公約附錄一瀕臨絕種的一級保護類鸚鵡。
相關詞條
環頸鸚鵡 無花果鸚鵡 麒麟鸚鵡 小緋胸鸚鵡藍頭鸚鵡 橫斑鸚哥 白腹凱克鸚鵡 麥瑟米倫氏鸚鵡
鸚鵡分類
介紹各類鸚鵡知識。主要包括:金剛鸚鵡、葵花鸚鵡、亞馬遜鸚鵡、非洲鸚鵡、錐尾鸚鵡、澳洲鸚鵡、紐西蘭鸚鵡、亞洲鸚鵡、吸蜜鸚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