揆

揆是一個漢字,讀作kuí,本意是指測量方位;也指因宰相管理百官百事;後遂以指宰相或相當於宰相之職。該文字在《說文》和《尚書序》等文獻均有記載。

基本信息

釋義

動詞釋義

kuí

〈動〉

(形聲。從手,癸聲。本義:測量方位)

同本義 [measure;direction-find]

揆,度也。——《說文》

雅告奧義,其歸一揆。——《尚書序》

揆之以日,作於楚室。——《詩·鄘風·定之方中》

初率其辭而揆其方。——《易·繫辭》

南北之揆七同也。——《國語·周語》

揆度,大致估量現實狀況 [conjecture;estimate]

皇覽揆予初度兮,肇錫予以嘉名。——《楚辭·離騷》

凡聖人見禍福也,亦揆端推類。——《論衡·實知》

揆其所以,雖未必盡由於此,亦不可不以為戒。——《鏡花緣》

揆之於祭典禮經,無弗合者。——明 陳繼儒《大司馬節寰袁公(袁可立)家廟記》

又如:揆格(對客觀事物的量度推究);揆量(審度);揆端(估量事物的端倪);揆撫(審度省察);揆 德(度量人的品德)

管理;掌管 [administer]

[堯]舉八愷使主后土,以揆百事,莫不時序,地平天成。——《左傳》

又如:揆持(掌管;管理)

滅;破 [put out]

靖郭君大怒,曰:“剗而類,揆吾家。”——《呂氏春秋》

名詞釋義

kuí

〈名〉

準則;原則 [criterion]

先聖后聖,其揆一也。——《孟子·離婁下》

又如:千載一揆

事務;政事 [affairs]

納於百揆,百揆時敘。——《書·舜典》

舉例

揆情度理

kuíqíng-duólǐ

[conjecture on the basis of reason;weigh the pos and cons] 從情理上揣度

揆席

kuíxí

[prime minister] 宰相的職位

揆: 測度,指切求脈理。《素問·病能論》:“所謂揆者,方切求之也,言切求其脈理也。”

現代"揆"也指 首相

如:"英揆布朗結束訪華轉赴印度"

既:"英國首相布朗布結束訪華轉赴印度"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求癸切《集韻》《韻會》巨癸切,葵上聲。《說文》葵也。《爾雅·釋言》度也。《易·繫辭》初率其辭而揆其方。《注》循其辭,以度其義。《詩·鄘風》揆之以日。《史記·律書》癸之為言揆也,言萬物可揆度,故曰癸。
又百揆,官名。《書·舜典》納於百揆。《傳》納舜於此官,揆度百事也。《後漢·百官志注》百揆,堯初別置,周更名冢宰。
又《正字通》渠惟切,音葵。字彙闕平聲,非。◎按唐韻,集韻諸書,揆字止收紙韻,不入支韻。經典釋文亦無平聲,從舊可也。本作。

拼音是kui的漢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