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字義
kuǐㄎㄨㄟˇ
◎ 半步(古代稱人行走,舉足一次為“跬”,舉足兩次為“步”,故半步稱“跬”):~步。
◎ 一時的,眼前的:~譽(近譽,一時的好名聲)。
◎ to step; a stride equal to half a pace
◎ 跬 kuǐ
名詞
〈名〉
(1) (形聲。從足, 圭聲。本義: 古代的半步) 古時稱人行走, 舉足一次為跬, 舉足兩次為步, 故半步叫“跬” [half a step or short step]
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荀子·勸學》
(2) 又如:跬行(舉足而行);跬步(半步;跨一腳;舉步;邁步)
詞性變化
◎ 跬 kuǐ
形容詞
〈形〉
引申為“靠近的” “眼前的” [near]。如:跬譽(眼前一時的聲譽)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酉集中】【足部】 跬 ·康熙筆畫:13 ·部外筆畫:6
《廣韻》丘弭切《集韻》《韻會》《正韻》犬繠切,音頍。與同。《揚子·方言》半步為跬。《玉篇》舉一足也。《類篇》司馬法,凡人一舉足曰跬。跬,三尺也。兩舉足曰步。步,六尺也。《禮·祭義》故君子跬步而不忘孝也。《集韻》或作頃蹞窺。
又《集韻》空媧切,音咼。義同。
又先結切,音屑。疲也。一曰分外用力貌。《莊子·騈拇篇》敝跬譽無用之言。《音義》敝跬,用力貌。
說文解字
【卷二】【走部】
半步也。從走圭聲。讀若跬同。丘弭切
說文解字注
跬,半步也。今字作跬。司馬法曰。一舉足曰跬。跬三尺。舉足曰步。步六尺。從走。圭聲。讀若跬同。丘弭切。十六部。讀若跬同。當作讀若圭三字。淺人所改也。伍被傳作窺。同部假借。祭義作頃。異部假借。支與淸轉移次近也。荀卿子作蹞。
音韻方言
方言集匯
◎ 客家話:[海陸豐腔] gui1 [客英字典] kwui3 va1 [台灣四縣腔] gui1 [陸豐腔] gui1 [梅縣腔] gwi3 [客語拼音字彙] gui1
◎ 粵語:kwai2
音韻集匯
上古音系
字頭 | 聲符 | 韻部 | 對應廣韻小韻 | 擬音 | 註解 |
跬 | 圭 | 支 | 跬 | kʰʷeʔ | 切語原混同開口企組,切韻作去弭,集韻改犬橤切。說文本從走 |
廣韻
字頭 |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韻目 | 調 | 等 | 呼 | 韻系 | 韻攝 | 廣韻目次 | 高本漢 | 王力 | 李榮 | 邵榮芬 | 鄭張尚芳 | 潘悟雲 | 蒲立本 | 推導現代漢語 | 古韻羅馬字 | 有女羅馬字 | 註解 |
跬 | 跬 | 丘弭 | 溪 | 支B合 | 紙B | 上聲 | 三等 | 合口 | 支B | 止 | 上四紙 | kʰwie̯ | kʰǐwe | kʰjue | kʰiuɛ | kʰɣiuᴇ | kʰʷɯiɛ | kʰjwiə̆ | kui3 | khyex | qwee | 舉一足丘弭切四 |
蒙古字韻
字頭 | 八思巴字 | 八思巴字(修正) | 八思巴字(其他形式) | 音譯 | 音譯(修正) | 音譯(其他形式) | 擬音 | 聲調 | 註解 |
跬 | ꡁꡦꡟꡠ | ꡁꡨꡟꡠ | khÿue | khyue | kʼyɛ̆ | 上聲 |
洪武正韻牋
字頭 | 小韻 | 反切 | 韻目 | 韻部 | 聲調 |
跬 | 跬 | 犬蘂 | 七賄 | 灰 | 上聲 |
分韻撮要
字頭 | 小韻 | 聲母 | 韻母 | 韻部 | 聲調 | 註解 |
跬 | 揆 | 困 | 威 | 第二威偉畏 | 陽上 | 舉足半步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