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特徵
植株高1-2米。根狀莖長而橫走,褐棕色,粗可達1.2厘米,偶有一二棕色的披針形鱗片。葉遠生;葉柄長可達1米,基部粗約7毫米,褐棕色,向上漸變為淡紅棕色,光滑;葉片長圓披針形,長40-80厘米,寬25-40厘米,奇數一回羽狀;側生羽片10-15對,斜展,互生,有短柄,闊線形,中部以下的長20-30厘米,寬2-2.7厘米,漸尖頭,基部闊楔形,邊緣有軟骨質的尖鋸齒,或深裂成齒牙狀,上部的羽片略縮短,頂生羽片和中部的同形同大,柄長約1厘米,葉脈下面明顯,側脈近平展,並行,小脈9-10對,斜上,先端聯結,在側脈間基部形成一個三角形網眼,並由交結點向上伸出外行小脈,和其上的小脈交結點相連(有時中斷),形成2列狹長的斜方形網眼,頂部2-3對小脈分離,伸達葉邊。葉乾後紙質,褐色或紅褐色,遍體光滑。孢子囊群圓形,生於小脈中部或中部稍下處,在側脈間排成2列,每行約6-7枚,無蓋。
地理分布
產河南南部(浙川)、湖北(巴東、建始)、江西(廬山、武寧、瑞昌、銅鼓、德興、玉山、宜豐、萍鄉、井岡山)、浙江(淳安、建德)、廣東(樂昌、連州)、廣西(興安)、湖南(大庸、東城、慈利、懷化、黔陽、石門)、四川中部及西南部、貴州、雲南(維西、漾濞、貢山、中甸、蒙自、易門)。群生疏林下或陰地水溝邊,海拔900-3600米。印度、尼泊爾、錫金也有分布。
抗菌消炎活性成分研究
披針新月蕨(Abacopterispenangina)系蕨類植物門金星蕨科新月蕨屬植物.迄今為止各國學者僅對金星蕨屬植物和藥學成分進行了部分研究,但有關新月蕨屬植物的藥理和化學成分研究則未見報導.此植物在鄂西民間被廣泛用於治療咽炎及其他上呼吸道感染疾病,療效顯著.該研究選擇披針新月蕨(Abacopterispenangina)根莖作為實驗材料,從披針新月蕨甲醇總提取物中製備了五個化學部位,並對甲醇總提取物及其分部位進行了抗菌和抗炎藥理活性成分研究.對總提取物和分部位體外採用肉湯稀釋法對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甲型鏈球菌,乙型鏈球菌進行了抑菌實驗觀察,採用大鼠棉球致炎法來測試各部位的抗炎活性,結果表明石油醚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具有良好的抗菌和抗炎活性.該研究套用經典的抗菌和抗炎實驗方法對披針新月蕨甲醇總提取物和其分部位進行了初步的藥理活性篩選,並對活性部位進行了化學成分分離,這為該藥材生物活性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為該藥材的臨床套用與新藥開發奠定了實驗基礎.
腫足蕨屬和新月蕨屬植物
腫足蕨屬中小型的石灰岩的旱生植物。屬約16種。主產亞洲和非洲的亞熱帶至暖溫帶地區,中國為本屬的分布中心,除東北和西北地區外,廣布全國各地。生乾早的石灰岩石縫中。現知有12種,1變種。新月蕨屬為土生中型蕨類植物。全世界共有61種,分布於亞洲熱帶和亞熱帶地區,中國現知有18種,主產南嶺以南、台灣及雲南南部,向北達重慶。 |
植物之金星蕨科
金星蕨科,為地生蕨,葉為單一或一回羽狀複葉,下羽片多少較短。每個小列片有羽狀小脈,相鄰兩組小脈會相連,且從結合點再長出一條連線葉緣缺刻的脈,是所謂“小毛蕨脈型”,全世界僅金星蕨科鱗片長毛 。孢子囊堆為圓形或線形,大多沒有蓋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