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特徵
植株高65-80厘米。根狀莖直立,粗約1厘米,木質,先端及葉柄基部被棕色的披針形鱗片。葉簇生;葉柄長6-10厘米,基部褐色,向上禾稈色,光滑無毛;葉片披針形,長60-70厘米,中部寬14-18厘米,羽裂漸尖頭,下部突然變狹,二回深羽裂;下部3-6對羽片退化成小耳片,中部正常羽片36-38對,極斜向上,互生或近對生,無柄,線狀披針形,長12-13厘米,中部寬1-1.2厘米,長漸尖頭,下部楔形,羽裂幾達羽軸;裂片22-25對,鐮狀披針形,斜向上,以狹的間隔分開,長5-7毫米,寬2-2.5毫米,急尖頭,全緣,基部上側一片特別伸長達1厘米。葉脈上面可見,主脈兩面隆起,側脈極斜向上,每裂片有9-10對,基部一對出自主脈基部,上側一脈伸達缺刻底部,下側一脈伸至缺刻以上的葉邊。葉乾後厚紙質,淡褐綠色;下面沿葉軸、羽軸及葉脈有針狀剛毛,脈間光滑無毛,上面沿羽軸縱溝有伏貼的剛毛,葉脈及葉緣幾光滑無毛。孢子囊群圓形,著生於小脈中部;囊群蓋圓腎形,質厚,棕色,上面有腺體,宿存。
地理分布
產浙江(杭州、臨安、淳安、諸暨、開化、金華、遂昌、松陽、龍泉、慶元、文成、泰順、蒼南)、福建(德化)、廣東(懷集、信宜、茂名、陽春、新興)、香港、海南(白沙、瓊中)、廣西(武鳴)、雲南西南部及南部。生山谷水邊石礫土中,海拔300-1100米。印度、緬甸、寮國、越南、泰國和日本均有分布。
藥理使用
【藥材名】鐮片假毛蕨
【拉丁名】Pseudocyclosorusfalcilobus(Hook.)Ching.(原植物鐮片假毛蕨)
【名稱考證】鐮裂金星蕨,鐮形假毛蕨
【科目來源】金星蕨科植物
【藥用部位】鐮片假毛蕨的葉。
【性味歸經】苦,涼。入心、大腸二經。
【功效主治】清熱燥濕,生肌斂創。可治濕熱注於大腸、大便赤白、里急後重,肛門灼熱,苔黃厚、脈來濡數者。外用可治金創刀傷及水火燙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一9克。外用:搗敷。
【資源分布】分布於福建、廣西、廣東、四川、貴州、雲南。
【古籍考證】始載於《植物分類學報》。
根莖介紹
【科目來源】金星蕨科植物
【藥用部位】鐮片假毛蕨的根莖。
【性味歸經】苦,平。入大腸經。
【功效主治】燥濕殺蟲。可治腸蟲擾內,腹部疼痛,時作時止,伴體形消瘦,易飢貪食,或嗜食異物。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一15克。
【古籍考證】始載於《植物分類學報》
假毛蕨屬植物
假毛蕨屬是濕生中型蕨類。全世界約有50種,主產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我國現知有40種,多分布於長江以南各省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