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羽新月蕨

大羽新月蕨

大羽新月蕨,金星蕨科,新月蕨屬植物,植株高可達2.5米。植株高可達2.5米。根狀莖粗壯,橫走,粗約1厘米,木質,褐棕色,疏被闊披針形鱗片。生山坡疏林下陰處,海拔120-1580米。

基本信息

植物來源

來源:中國植物志第4(1)卷||金星蕨科THELYPTERIDACEAE||新月蕨屬PronephriumPresl||大羽新月蕨Pronephriumnudatum(Roxb.)Holtt.
12.大羽新月蕨(中國主要植物圖說蕨類植物門)Pronephriumnudatum(Roxb.)Holtt.inBlumea20:111.1972;Chingetal.,inC.Y.Wu,Fl.Xizang.1:172.1983;Jarrett,Ind.Fil.Suppl.5:161.1985.——PolypodiumnudatumRoxb.inCalc.Journ.Nat.Hist.4:491.1844.——AbacopterisnudatisChinginY.L.Zhangetal.,SporaePterid.Sin.267.f.84d.t.63:13-14.1976.——Thelypterisnudata(Roxb.)MortoninContr.U.S.Nat.Herb.38:352.1972;TagawaetK.Iwats.inActaPhytotax.Geobot.26:170.1975etFl.Tailand3:411.1988.——Abacopterismultilineatum(Wall.)ChinginBull.FanMemInst.Biol.ser.8:253.1938;傅書遐,中國主要植物圖說,蕨類植物門,

植物特徵

大羽新月蕨大羽新月蕨
植株高可達2.5米。根狀莖粗壯,橫走,粗約1厘米,木質,褐棕色,疏被闊披針形鱗片。葉遠生;葉柄長50-80(140)厘米,粗5-8(14)厘米,基部被棕色鱗片,向上光滑,褐棕色,向上為淡棕色;葉片長60-90厘米,中部以下寬26-40(60)厘米,長圓狀闊形,奇數一回羽狀;側生羽片8-14(16)對,斜展,互生,近無柄,中部以下的長26-30(35)厘米,寬3-4(5)厘米,闊線狀披針形,長漸尖頭,基部近圓形或楔形,邊緣具有規則的短尖粗鋸齒,上部羽片略微縮短,頂生羽片和中部的同形,略短,基部兩側不對稱,具長約1厘米的柄。葉脈兩面清晰,側脈兩面隆起,近平展或斜展,並行,小脈斜展或斜上,下面隆起,在側脈基部形成一個三角形網眼,向上形成並列的斜方形網眼。葉乾後草質,綠色或灰綠色,下面沿葉脈疏被短剛毛,葉軸和羽軸兩面被同樣的毛,下面葉脈間有泡狀突起。孢子囊群圓形,著生於小脈中部,在側脈間排成2行;囊群蓋小,上面被短毛。孢子囊體上無毛。

生長分布

貴州(興義)、雲南(思茅、勐臘、景洪、城康、盈江一瑞麗)、西藏(墨脫)。錫金、印度北部、緬甸、越南、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也有分布。模式標本采自印度。

腫足蕨屬和新月蕨屬植物

腫足蕨屬中小型的石灰岩的旱生植物。屬約16種。主產亞洲和非洲的亞熱帶至暖溫帶地區,中國為本屬的分布中心,除東北和西北地區外,廣布全國各地。生乾早的石灰岩石縫中。現知有12種,1變種。新月蕨屬為土生中型蕨類植物。全世界共有61種,分布於亞洲熱帶和亞熱帶地區,中國現知有18種,主產南嶺以南、台灣及雲南南部,向北達重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