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姓

折姓,是中國人物姓氏,出自北方少數民族古代匈奴族折蘭氏、鮮卑族折婁氏所改。據《宋事實類苑》載,折氏雖源出党項族,但似乎經過和漢人通婚,而逐漸混血漢化了。後折姓在宋代因得罪了朝廷,所以後來有許多改為“佘” 姓。歷史名人有折從遠、折賽花、折克行等。

一、姓氏源流

折(Shé)姓源流單純,源出有一:
出自北方小數民族姓氏,為古代匈奴折蘭氏鮮卑折婁氏所改。據《宋事實類苑》載,折氏雖源出党項族,但似乎經過和漢人通婚,而逐漸混血漢化了。後折姓在宋代因得罪了朝廷,所以後來有許多改為“佘” 姓。

二、遷徙分布

(缺)折氏,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家族,屬党項族,世代尚武,占有府州(今陝西省府谷縣)一角之地,在宋、遼、夏、金角逐的舞台上活躍了200多年。宋代最重視清除割據勢力,為什麼容許這樣一個特殊家族存在?它的經濟、家風、婚姻、喪葬等有些什麼特點?它怎樣影響著社會,社會又怎樣影響了它?這都是值得探討的問題。關於折氏家族,戴應新寫過《折氏家族史略》一書,公布了考古調查中發現的墓誌,並作了初步探索。本文利用這些材料,結合宋代文獻作進一步研究。折氏家族的歷史,依其不同時期的特點,可分為六個階段(余略,見下第2樓附錄:李裕民著《折氏家族研究》的詳細介紹)。“折家將”以折嗣掄、折從阮、折德裔、折御卿、折賽花、折惟昌、折繼宣、折克行、折可適為代表。折家為羌族折掘氏後裔,雲中(大同)旺族,自五代至宋朝八代為將。折御卿為一代抗遼名將,號稱“佘王”,契丹兵將望見即抱頭鼠竄。折賽花為折御卿胞親,即佘太君原型,亦能征善戰,英勇無比。折克行守邊30年,愛護士兵,出奇制勝,戰功最多,人呼“折家兵”。府州(陝西省府谷)是折氏家族世襲封地。折姓望居西河郡(今山西、陝西兩省間黃河沿岸地區)。
三、歷史名人

折像

:字伯式,東漢雒縣(今四川省廣漢)人。先祖為武威太守,封南陽折侯,因以姓折。折像生性慷慨任俠,急人之難。通京氏《易》,好黃老言。父死後,他把家產億萬盡散給貧困家族、親友。卒年84歲。
折從遠:字可久,因避後漢高祖劉知遠名,改從阮。從阮的父親折嗣倫是麟州刺史,後唐莊宗李存勘鎮太原,以為牙將,後為府州刺史。後晉出帝(石敬塘子)與契丹敗盟,從阮以兵攻契丹,取其城堡十餘,升為本州團練使,兼領朔州刺史、振武軍節度使,後漢高祖劉知遠代後晉為帝,於州府建永安軍,以從阮為節度使,加檢校太師。隱帝時,又迸封歧國公。後來他兒子折德慶被任為府州團練使。後周顯德六年(959年)自檢校太保加檢校太傅。

折賽花

:即佘太君,西京大同人。史學家畢沉《吳中金石記》說:“折太君,楊業妻,折德底女。”她原名折賽花,太君是後來的封號。折姓罕見,東漢有折象,其祖封折侯,因以為氏,聚居於陝晉邊一帶。折賽花是陝北府穀人,自唐、五代、宋,折家都是將門豪族。折賽花曾祖父折嗣倫、祖父折從阮、父親折德扆(Yī 音衣)、弟折御勛和後世的折克行、折可適等,皆為名將。《五代史》有折從阮、折德底的傳記。折家祖孫數代東抗契丹,西御西夏,號稱 “折家軍”,“控扼西北,中國賴之。”折賽花生長在世代名將的家庭環境中,自幼即愛騎馬射箭,舞劍耍刀,且學習兵法,頗通兵略,協助父兄把關禦敵。一年秋天,契丹派耶律敵烈率兵五萬侵犯府州,老將折德扆在敵我力量懸殊下,又兼身體欠佳,折賽花毅然向父親提出代父把關。她一方面採取拖延戰術,一方面急派人到火山王楊弘信那裡求援。楊弘信是楊業的父親,與折德扆是世交,弘信即親率軍隊前往府州援救,遼兵在楊、折兩軍夾擊下大敗,耶律敵烈也被楊弘信殺死。這次勝利,表現了折賽花的軍事才能。
折克行:北宋邊將。字遵道,折御卿重孫,大同人,曾供職軍府。西夏入侵環慶時,他從河東出師救援,搶占葭蘆川(保德西南),斬敵400餘人,招降1000多戶,獲馬畜上萬匹。因功升為知府州。朝廷討伐西夏,折克行率部為先驅。西夏大酋咩保吳良率萬騎來戰,折克行待敵過山隘時突然襲擊,大破夏兵,殺咩保吳良。鎮守葭蘆川,築八寨,多謀善斷,能克敵制勝。守邊30年,愛護士兵,出奇制勝,戰功最多,人呼“折家兵”,官至秦州觀察使。卒後贈武安軍節度使。
折可適:北宋邊將。折克行子,大同人,少年習武,非常勇敢,武衛上將軍郭逵看後,感嘆道:“真將種也!”薦試後補殿侍。後隨種諤出塞,遇敵將,獨自取其首級,奔馬而回,名聲大振。米脂之役殺敵甚多。戰鬥中因給養不濟,士兵因飢餓而逃,他隻身騎馬追趕,曉之以理,逃兵感激涕零,各自歸隊。西夏10萬人入侵,折可適佯裝敵首領視察,呼出守烽人後斬殺,使烽火不能傳遞,敵軍卷甲而逃。在尾丁塗大破敵軍,又伏擊西夏國母從山間小道逃路,敵人相互踐踏,跳崖死者不計其數。嵬名阿里、昧勒都逋是西夏凶暴狡滑的酋長,宋廷召折可適密圖之,正遇二酋以畜牧為名在邊境會晤,遂派兵偷襲,俘獲其族屬3000餘人,一舉攻下天都山。宋帝特在文德殿為他慶功,升為東山閣門使、洺州防禦使、涇原鈐轄、知州事,後徙官武安軍節度觀察留後、步軍都虞侯。

四、郡望堂號

1、郡望 西河郡:古代所指不一。春秋衛西境沿黃河,稱西河,即今河南省濬縣、滑縣等地。戰國時黃河在今河南省安陽東,故安陽可稱西河,《史記·仲尼弟子列傳》“子夏居西河教授”是也。魏取秦今陝西省黃河沿岸地,置西河郡,則以晉陝間黃河為準,西岸為西河。漢有西河郡,有今內蒙古自治區伊克昭盟東部及晉西等地。魏時,北部為羌胡所得,僅有晉西,治茲氏,即今山西省汾陽。唐亦曾以汾州為西河郡。
2、堂號(缺)
============================================================

【折姓宗祠通用對聯】

〖折姓宗祠四言通用聯〗
威震西夏
易闡京房。
——佚名撰折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北宋雲中人折克行,字遵道,初在軍府任職,因抵禦西夏兵有功,升知府州事。在邊境三十年,對內善撫慰士卒,對外戰功最多,羌人呼他為“折家父”。官至秦州觀察使。下聯典指東漢廣漢人折像,字伯式,通京氏《易》,喜黃、老學說。預料到有變亂,於是把父親的資財都散發給親戚族人。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