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李裕民,宋史學家。1940年3月10日生於浙江省崇德縣崇福鎮(今屬桐鄉市),1959年入杭州大學(今浙江大學)歷史系,師從宋史專家徐規教授研讀宋史。1963年全國首次公開招收研究生時,考上北京大學歷史系研究生,就讀於宋史權威鄧廣銘教授門下,1966年畢業。後至山西大學歷史系任教,1973年在《考古》上發表第一篇論文《我對侯馬盟書的看法》,1978年在歷史系創辦考古專業。1986年晉為教授。 1990年赴日本東京都立大學合作研究,發現已佚的司馬光日記,贏得國內外學術界好評,又與日本、歐美學者共同創辦國際學術刊物《中國史學》(副主編),在東京出版。1992年獲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
學術活動
2006 年學術活動
3月17日,赴太原,在山西大學作報告:《宋朝——華夏文化的顛峰》。
5月,被杭州南宋史研究中心聘為研究員兼學術委員。
7月25日至30日,應邀參加十卷本《太原通史》初稿評審會,並全面負責對各代初稿評審。
10月7日至9日,應邀出席長安論壇會。
2007 年學術活動
3月16日至17日,赴北京,參加紀念鄧廣銘教授百年誕辰研討會,宣讀論文《中興政要研究》。
11月8月21日至23日,籌備、策劃並主持在神木縣召開全國首屆楊家將文化學術研討會,作主題報告:楊家將疑難問題考辨。並作學術總結。
11月17日,應陝西省圖書館邀請,作學術報告:“楊家將的歷史與傳說”。
11月25日,應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請作學術報告:“宋代——華夏民族文化之頂峰”。
2008 年的學術活動
3月,神木縣出版《楊家將文化研究》(季刊),被聘為顧問。
10月19日至10月23日,赴杭州,參加國際南宋史討論會,作主題報告:“南宋是中興還是賣國——南宋史新解”。
10月26日至10月30日,赴北京,參加國際范仲淹討論會,作主題報告:“范仲淹與王安石變法比較研究”。
11月30日,參加西北大學紀念何炳棣學術會。
12月27日至12月29日,參加廣東增城崔與之討論會,作主題報告:“崔與之生平詩文叢考”。
12月31日,應邀在廣州暨南大學作學術報告:“范仲淹慶曆新政與王安石變法比較研究”。
2009 年學術活動
4月15日至20日,赴杭州,參加海峽兩岸宋學與宋代社會文化學術研討會,提交論文:《兩個同財共居大家族的演變歷程——宋代司馬光家族與姚氏家族研究》。
4月21日上午,在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中心作報告:“楊家將研究”。
4月21日下午,在上海師範大學古籍所作報告:“論考證。”
7月13日至15日,赴洛陽,參加富弼學術討論會,介紹論文《富弼〈三朝政要〉研究》。
9月17日,赴臨汾,在山西師範大學歷史學院首期春秋讀書會作報告:“論研究歷史的基本功。”
9月18日,在文理學院講演:“宋代考試和官員任用制度”。
2010 年學術活動
3月26日,赴杭州,參加國際中國科舉史學術討論會,作主題報告:“北宋榜眼考論”。選舉新一屆研究會理事會,被聘為顧問。
9月25日至26日,赴太原,參加山西省地方志辦公室“紀念山西省新方誌工作開展30周年方誌理論與實踐研討會”。
9月27日,在山西大學文學院、國學院演講:“宋代文化研究。”
9月28日,在山西大學歷史學院講學:“治史方法略談。”
9月29日,在山西大學經濟學院講學:“四把鑰匙與問題史學。”
11月28日至30日,參加杭州舉辦的國際范仲淹研究會,提交論文《范仲淹、范純仁詩文輯考》
接受《時代人物》記者採訪,談“趙氏孤兒”。
12月7日,在碑林博物館作報告:“略論宋代長安歷史文化”。
2011 年學術活動
5月19日至21日,參加杭州師範大學國學院揭幕典禮,並為新成立的宋研究中心揭牌。接受杭師大校長發的聘書,特聘為杭師大錢塘學者、講座教授、國學院特聘研究員。
5月28日,參加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中心舉辦譚其驤一百周年學術討論會,作主題報告:“吳越古地名探秘——從譚其驤先生的講演說起”。
8月12日至15日,參加延安舉辦的陝北歷史文化與楊家將研討會,作主題報告:“劉敞〈楊無敵廟〉詩考釋”。
8月24日,給上海師大舉辦的全國宋史博士研究生班作專題報告:“宋史史料研究經驗談。”
9月7日至11日,應山西省嵐縣政府之邀,赴嵐縣考察秀容古城,接受中央電視台拍專訪片。
9月23日至25日,參加在武漢大學舉辦的中國科舉研究會,介紹論文:《宋人登科年代考》
9月26日,在華中科技大學國學院作報告:“談治學的心得”。
10月15日,赴山西汾陽市,參加宋代名將狄青討論會,作重點發言。
10月21日至25日,杭州南宋史會,提交《四庫全書輯本辨偽——以李正民《大隠集》為例》
11月6日,在陝西師大作《治學方法經驗談》的報告。
11月25日至27日,赴廣州,參加在中山大學召開的嶺南宋史會,作主題發言:“祖宗之法是實施慶曆新政的武器——富弼《三朝政要》研究。”
2012 年學術活動
6月,續聘為杭州社會科學院南宋史研究中心研究員。
10月20日至23日,參加浙江溫州市樂清紀念王十朋九百周年全國學術研討會(光明日報、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北京大學文體研究中心主辦),作主題報告:《王十朋著作研究》,並接受溫州、樂清電視台在王十朋故里的現場採訪。
11月17至18日,赴太原,參加山西省中華文化促進會舉辦的“晉學內涵與學科構建研討會”,作主題發言。
11月23日至25日,赴四川成都,參加吳天墀教授百年誕辰國際學術研討會,提交論文:《楊業是党項人還是漢人?》。
12月8日至9日,赴香港,參加嶺南宋史第三次學術討論會,作主題報告:《周世宗皇子失蹤之謎——趙匡胤政治權謀揭秘》。
12月10至11日,赴廣州,參加紀念陳樂素誕生110年學術討論會,作主題報告:《論四庫全書本的缺陷》。
12月21日至23日,應邀參加在北京大學召開的中國范仲淹研究會第二屆會員代表大會,當選為理事。並為范仲淹研究學術討論會提交論文:《范仲淹書伯夷頌與宋人題跋研究》。
2013 年學術活動
3月19日,應邀赴香港理工大學講演:“呂洞賓怎樣從人到神仙”。
3月20日,在香港孔子學院講演:“考據是治學的基本功”。
3月21日,在香港理工大學講演:“楊家將的歷史與傳說”。
4月13日至15日,出席浙江大學、杭州市社會科學院第三屆海峽兩岸“宋代社會文化”學術研討會,作主題報告:“新出土的宋代古文字墓誌研究——賈公直妻蔡氏墓志銘考”,並作大會學術總結。
4月16日,杭州師範大學國學院講演:“積貧積弱?——宋代歷史地位再考察”。
4月18日,上海師大古籍所講演:“考據是治學的基本功”(以宋代文獻為中心)。
著作論文
(網) ( 1973年至2013年3月 )
[一]、著作
甲、專著(6)
乙、編著(9)
丙、工具書(3)
丁、古籍整理
A、輯佚點校(3)
B、校注(1)
C、點校(13)
D、合編(1)
戊、主編雜誌(3)
[二]、論文
甲、宋遼金(133)
乙、先秦與古文字(19)
丙、秦漢魏晉南北朝(19)
丁、隋唐五代(33)
戊、元明清(20)
己、歷史文獻與地方志(40)
庚、其他(9)
著作
甲、專著
1、《四庫提要訂誤》,1990年10月,書目文獻出版社,210.000字。1993年獲得山西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2、《宋史新探》,1999年1月,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314.000字
3、《四庫提要訂誤(增訂本)》,2005年9月,中華書局,400.000字
4、《宋史考論》,2009年1月,科學出版社,680.000字
5、《宋人生卒行年考》,2010年9月,中華書局,400.000字
6、《北漢簡史》,三晉出版社,2010年12月,33.000字
乙、編著
1、《山西風物誌》(合編)1985年,山西人民出版社
2、《中國佛教思想與文化研究》(副主編),1992年,東方出版社
3、《道教文化研究》(主編)1995年 9月,書目文獻出版社
4、《社會科學研究方法論》(參編),1995年9月,當代中國出版社
5、《中國地方志總目提要》(山西卷主編),1995年,台灣漢美圖書有限公司
6、《山西文獻總目提要》(副主編),1998年3月,山西古籍出版社
7、《山西歷史名人傳》(副主編),2006年6月,山西古籍出版社
8、《全國首屆楊家將研討會論文集》(主編),2009年1月,科學出版社
9、《徐規教授九十華誕紀念文集》(主編之一),2009年4月,浙江大學出版社
丙、工具書
1、《後漢書人名索引》,1979年,中華書局,248.000字
2、《明史人名索引》,1985年5月,中華書局,1.108.000字
3、《中國名人分類大辭典》(副主編)4冊,2009年9月,華語教學出版社
丁、古籍整理
a , 校注
1、《司馬光日記校注》,1994年5月,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76.000字
b , 輯佚點校
1、《楊文公談苑、倦遊雜錄》,1993年,上海古籍出版社,181.000字
2、《山西古方誌輯佚》,1985年,山西地方志辦公室(內部),420.000字
3、《晉志鉤沉》,1989年,山西地方志辦公室(內部),180.000字
c ,點校
1、《東軒筆錄》,1983年10月,中華書局,110.000字
2、《青箱雜記》,1985年5月,中華書局,80.000字
3、《續資治通鑑目錄》,1987年9月,山西人民出版社,328.000字
4、《萬曆汾州府志》,1994年,山西人民出版社,272.000字
5、《朔平府志》,1994年12月,東方出版社,646.000字
6、《康熙寧鄉縣誌》,1995年 8月,中陽縣誌編纂委員會(內部),94.000字
7、《天啟文水縣誌》,1996年11月,山西古籍出版社,200.000字
8、《山西民國鄉鎮志六種》,山西文史資料,1995、1996年,山西人民出版社,150.000字
9、《成化山西通志》(總點校),1998年12月,中華書局,個人點校,600.000字
10、《光緒山西通志》,1990年,中華書局,點校古蹟考一冊,300.000字
11、《清涼山志》(兼審訂),1989年,山西人民出版社,170.000字
12、《萬曆繁峙縣誌》,2003年,內蒙古出版社,30 000字
13、安澤縣誌、岳陽縣誌合集,2010年,安澤縣誌辦公室,530.000字
d 、合編
1、《增廣司馬溫公全集》(與佐竹靖彥合編)1993年8月,日本東京汲古書院
戊、主編雜誌
1、《中國史學》,副主編,日本東京中國歷史研究會,1990—1995年
2、《北朝研究》,主編,山西北朝研究會,1989—1996年
3、《山西文史資料》,主編,1993—1996年
論文
甲、宋金
1、《劉恕年譜》,《山西大學學報》,1978年2期
2、《方臘起義新考》,《山西大學學報》,1980年2期
3、《方臘起義叢考》,《古代史論叢》,福建人民出版社,1981年
4、《陳沂墓表非陳亮所作》,《文學評論》,1981年4期
5、《略談影印本〈全芳備祖〉的幾個問題》,《古籍整理出版情況簡報》,1982年99期,收入《古籍點校疑誤匯錄》1輯
6、《宋太宗平北漢始末》,《山西大學學報》1982年3期,又收入人大報刊複印資料
7、《評〈兩宋農民戰爭史料彙編〉》,《學林漫錄》,中華書局,1982年5輯
8、《禹跡圖的作者不是沈括》,《晉陽學刊》,1984年1期
9、《宋詩話叢考》,《文史》1984年11輯
10、《楊家將史事新考》,《山西地方史論叢》1輯,1985年
11、《五台山僧人的抗金鬥爭》,《五台山研究》,1986年2期
12、《司馬池的一生及其對司馬光的影響》,《山西師大學報》1986年3期
13、《〈通鑑〉記時之誤及其原因》,《山西大學學報》1986年歷史專輯
14、《關於沈括著作中的若干問題》,《沈括研究》,浙江人民出版社,1986年
15、《十六種古籍成書年代考》,《古籍整理與研究》,1987年1期
16、《〈中國歷史大辭典〉(宋史)訂誤》,《呂梁學刊》1987年1期
17、《沈括的親屬、交遊及佚著》,《山西大學學報》,1987年4期
18、《〈宋朝事實類苑〉引書訂補》,《古籍整理出版情況簡報》1987年169期
19、《楊業考》,《宋史研究論文集》,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
20、《再論禹跡圖的作者不是沈括》,《晉陽學刊》,1988年1期
21、《〈資治通鑑〉標點訂誤》,《古籍整理出版情況簡報》,1988年5月1日
22、《朱弁與五台山》,《五台山研究》,1988年2期
23、《北宋圍棋名將晉士明》,《城市研究》,1988年2期
24、《揭開斧聲燭影之謎》,《山西大學學報》,1988年3期
25、《盂縣建福院的金代碑刻》,《文物季刊》,1989年1期
26、《北宋前期方田均稅考》,《晉陽學刊》,1989年6期
27、《〈湘山野錄〉、〈玉壺清話〉點校訂誤》,《古籍整理出版情況簡報》1989年214期
28、《呂洞賓考辨——揭開道教史上的謊言》,《山西大學學報》,1990年1期,《新華文摘》1990年4期轉載
29、《范純仁與河中府》,《河東史志》,1990年1期
30、《宋代河中府職官考》,《山西地方志》,1990年3期
31、《〈夷堅志〉輯佚三十則》,《文獻》,1990年4期
32、《趙匡胤是怎樣奪取政權和鞏固政權的》,《山西大學學報》,1991年1期
33、《司馬光〈日錄〉和〈手錄〉初探》,《光明日報》,1992年8月31日
34、《論宋初的佛教政策》,《中國佛教與思想文化研究》人民出版社1992年
35、《宋金太原之戰》,《山西地方志》,1992年1期
36、《王安石與司馬光的一次辯論》,《山西政協報》,1992年5月22日
37、《〈司馬光日記〉考》,《傳統文化與現代化》,1993年創刊號
38、《略評〈趙普評傳〉》,《暨南學報》,1993年4期
39、《司馬光佚詞二首》,《中華文史論叢》,1993年51輯
40、《北宋馮氏磚志考》,《文物季刊》,1993年4期
41、《北宋王朝與五台山佛教》,《山西大學學報》,1994年1期
42、《郭若虛的家世與生平》,《美術史論》,1994年1期
43、《北宋名僧惠崇的詩與畫》,《山大師範學院學報》,1994年4期
44、《宋代太原進士考》,《城市研究》,1995年1期
45、《晉祠碑銘宋人題刻考》,《城市研究》,1995年2期
46、《潘美傳》序,《潘美傳》(王菡著),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1995年
47、《〈增廣司馬溫公全集〉考》,《徐規教授從事教育科研工作五十周年紀念文集》,杭州大學出版社,1995年
48、《弄權宋代的王繼恩》,《歷代宦官》,甘肅人民出版社
49、《宋代經濟史質疑》,《中國經濟史研究》1996年1期
50、《兩宋潮州知州考》(與黃挺合作),《潮學研究》1996年4輯
51、《宋神宗製造的一樁大冤案》,《慶祝鄧廣銘教授九十華誕論文集》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年
52、《宋太宗曾尊稱神宗考》,《晉陽學刊》,1997年4期
53、《司馬光〈手錄〉輯佚》, 《晉陽學刊》,1997年4期
54、《宋高麗關係史編年》,《城市研究》1997年5、6 期、1998年1期
55、《通判不始於宋》,《晉陽學刊》,1997年6期
56、《〈續資治通鑑長編〉並非謙稱》,《晉陽學刊》1997年6期
57、《〈古今詩話〉成書年代考》,《晉陽學刊》1998年1期
58、《折氏家族研究》,《陝西師範大學學報》1998年2期
59、《陳堯佐與王大寶》,《潮學研究》1998年汕頭大學出版社
60、《歷史上的高俅及其子弟》,《晉陽學刊》,1998年3期
61、《彬縣大佛寺石窟宋人題記考》,《文博》,1998年4期
62、《輿地紀勝輯佚》,《歷史地理論叢》1998年6期
63、《山西人才為何從北宋開始跌向低谷》,《河東學刊》1999年1期
64、《匡謬辨誣端正學風》,《歷史研究》1999年3期,采入《史學新書評》,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年
65、《兩宋宰相群體研究》,《宋史研究論文集》寧夏人民出版社1999年
66、《論宋學精神及相關問題》,《宋代學術文化論文集》人民出版社2000年6月
67、《李成生平與家世考》,《美術研究》2000年4期
68、《楊家將新考三題》,《晉陽學刊》2000年6期
69、《“東窗事發”原本是“西窗事發”——“東窗事發”典故探源》,《晉陽學刊》2001年第1期
70、《〈宋詩話輯佚〉補遺》,《文獻》2001年2期
71、《唐代州制是如何演變為明代府制的——宋代地方行政建制研究》,《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01年2期
72、《〈全宋詞〉補正》,《晉陽學刊》,2001年2期
73、《宋江餘黨二次造反考——史斌與宋江史事新探》,《陝西師範大學學報》,2001年3 期
74、《全宋詩補》,《文史》2001年3、4合期(總56期、57期)
75、《范仲淹家世考》,《范仲淹研究論文集(二)》香港2001年12月
76、《司馬光<手錄>輯佚一則》,《晉陽學刊》2001年3期
77、《〈建炎以來系年要錄〉訂誤26條》,《晉陽學刊》,2002年2期107~109,3期95~96
78、《〈輿地紀勝續編〉研究》,《陝西師範大學學報》2002年4期
79、《〈全宋詩〉辨誤》,《文獻》2003年2期
80、《宋詩話訂補》,《晉陽學刊》,2003年5期
81、《宋人年譜編年》,《宋代歷史文化研究》續編,人民出版社,2003年9月
82、《宋代百名詩人生卒年考》,《學術論叢》2004年2期
83、《宋代冗官問題新論》,《宋史研究論文集》2004年,蘭州大學出版社
84、《再談范仲淹生母謝氏的身份問題——答李叢昕先生》,《宋史研究通訊》2004年1期
85、《論太原的城防設施及戰略地位》,《古都研究》15輯2004年
86、《宋代積貧積弱說商榷》,《陝西師大學報》2004年(5月)第3期,人大報刊複印資料全文轉載2005年1期
87、《對〈全宋詩補榷正〉的幾點辨證》,《北京大學學報》2005年2期
88、《略談晁直〈王安石傳奇〉》,《三秦文史》2006年1期,(10月)頁73~74
89、《宋人著作辨偽》,《宋史研究論文集》(11輯),巴蜀書社2006年8月
90、《〈香山寶卷〉非中國最早寶卷考》,《學術論叢》2006年5期(9月)
91、《范仲淹變法新論》,《范學》第三輯,香港,2006年
92、《從王安石變法實施途徑看變法的消極影響》,《陝西師大學報》2006年6期,人大報刊複印資料《宋遼金元史》2007年1期全文轉載
93、《也談求真務實嚴格律己——答張如安、傅璇琮對〈全宋詩訂補〉的批評》,《社會科學評論》2007年1期
94、《中國最古的窯神碑——宋耀州德應侯碑考》,《三秦文史》2007年1期(11月),頁20~22
95、《楊家將研究》序,《楊家將研究(歷史卷)》人民出版社,2007年2月
96、《點校本〈皇朝編年綱目備要〉讀後》,《書品》2007年3期
97、《呂祖謙年譜》序,《書品》2007年4期
98、《全宋詩續補》上編,《學術論叢》2007年5、6期
99、《〈中興政要〉研究》,《鄧廣銘教授百年誕辰紀念論文集》,2008年11月,中華書局
100、《錢鍾書〈宋詩選注〉發微》,《社會科學評論》2008年3期,《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09年2期全文轉載,又收入《陝西省社會科學院優秀成果精選(2)社會科學評論集粹》,陝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
101、《范仲淹與王安石變法比較研究》,《范仲淹研究文集》(五),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11月,《范學研究》總9至10期,2008年12月
102、《烏台詩案新探》,收入《宋史考論》2009年1月
103、《宋代官制叢考——〈宋代官制辭典〉補》,收入《宋史考論》2009年1月
104、《狀元榜眼探花考》,收入《宋史考論》2009年1月
105、《宋詩話編年考證》,收入《宋史考論》2009年1月
106、《全宋詩續補》(上下),收入《宋史考論》2009年1月
107、《宋徽宗二題》,收入《宋史考論》2009年1月
108、《司馬光〈手錄〉輯佚二則》,收入《宋史考論》2009年1月
109、《宋史考論序》,2009年1月,收入《宋史考論》2009年1月
110、《楊家將疑難問題考辨》,《楊家將論文集》,2009年1月,科學出版社
111、《楊業死因之再探索》,《楊家將文化》2008年12月、《楊家將論文集》,2009年1月
112、《首屆全國楊家將歷史文化研討會論文集序》,《楊家將論文集》,2009年1月
113、《四庫宋人著作提要訂誤》,《徐規教授九十華誕紀念文集》,浙江大學出版社2009年3月
114、《是“誤訂”還是“誤辯”——答陶符仁對〈錢鍾書宋詩選注發微〉的責難》,《社會科學評論》2009年2期
115、《〈宋人傳記資料索引〉補正》,《張其凡教授榮開六秩紀念文集》625~656頁,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8月
116、《破除偏見,還宋代歷史以本來面目》,《求是學刊》5期58~60頁,2009年9月,《新華文摘》2009年24期65~67頁全文轉載
117、《南宋史札記三則》 (一、“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由來。二、“張韓劉岳”。三、堪與杜甫《新婚別》媲美的《新嫁別》 ),《國際社會科學雜誌》2009年9月3期
118、《楊業籍貫神木新證》,《楊家將文化》2009年3期
119、《南宋是中興還是賣國——南宋史新解》,《南宋史及南宋都城臨安研究》(上),13~27頁,2009年11月,人民出版社
120、《宋人著作補正(60種)》,《暨南史學》6輯,2009年12月
121、《楊信與楊袞考辨》,《楊家將文化》2010年2期
122、《兩個同財共居大家族的演變歷程——宋代司馬光家族與姚氏家族研究》,《宋學研究集刊》二,浙江大學出版社2010年7月
123、《崔與之生平詩文叢考》,《崔與之與嶺南文化研究》頁44至59,2010年7月,人民出版社
124、文彥博紅樓詩與麟州紅樓研究,《楊家將文化》2011年1期
125、再論楊存中不是楊業的後代——兼談楊存中與楊家將之差異,《楊家將文化》2011年3期,陝北歷史文化與楊家將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陝西人民出版社2012年10月
126、《曲洧舊聞》、《南窗紀談》真偽辨,《國際社會科學雜誌》2011年4期“變遷中的南宋文化”第174至180頁
127、四庫宋人著作訂誤50例,《徽音永存:徐規教授紀念文集》,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2年9月
128、四庫全書輯本辨偽——以李正民《大隠集》為例,《徐規教授紀念文集》,2012年9月
129、楊家將歷史與傳說序,《楊家將歷史與傳說》,科學出版社,2012年10月
130、劉敞《楊無敵廟》詩考釋,《陝北歷史文化和與楊家將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93-200,陝西人民出版社2012年10月
131、楊業是党項人還是漢人?四川大學紀念吳天墀教授百年誕生會論文集,《楊家將文化》2012年4期
132、《尋找唐宋科舉制度變革的轉折點》,《北京大學學報》2013年2期(3月)
133、《論四庫全書本的缺陷——以宋代文獻為中心》,《安徽大學學報》2013年2期(3月)
乙、先秦史與古文字
1、《我對侯馬盟書的看法》,《考古》,1973年3期
2、《殷周金文中的孝》,《考古學報》,1974年1期
3、《從雲夢秦簡看秦代奴隸制》,《考古學會成立大會論文集》,1980年12月
4、《侯馬盟書疑難字考》,《古文字研究》,1981年5輯
5、《女工妾一解》,《晉陽學刊》,1983年5期
6、《伊尹的出身及其姓名考辨》,《山西大學學報》,1983年4期
7、《古文字考釋四種》,《古文字研究》,1983年7輯,中華書局
8、《古字新考》,《古文字研究》,1983年10輯,中華書局
9、《周公篡位考——從桐葉封弟的疑案說起》,《晉陽學刊》 1984年1期
10、《周武王年壽考》,《文史》,1986年15輯
11、《侯馬盟書》,《文史知識》,1986年7期
12、《太原王與王子晉無關》,《太原晚報》,1986年11月25日
13、《楚方言初探》,(香港)《中國語文研究》,1987年總10期
14、《晉侯比壺考》,《丁村文化與晉文化考古學術研討會文集》,山西高校聯合出版社,1996年
15、《戰國文字研究》,《文物季刊》,1997年2期、3期,1998年1期
16、《郭店楚墓的年代與墓主新考》,《陝西師範大學學報》,2000年3期
17、《從祠廟看晉文化對後世的影響》,《滄桑》2002年1期
18、《晉文化散論》,《晉陽學刊》,2002年5期
19、《吳越古地名探秘——從譚其驤先生的講演說起》,《譚其驤先生百年誕辰紀念文集》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5月
丙、秦漢魏晉南北朝
1、《秦統治者絕對排斥儒家思想嗎》,山西大學學報,1981年3期
2、《重評秦始皇統一文字》,《晉陽學刊》,2001年4期
3、《馬王堆漢墓帛書抄寫年代考》,《考古與文物》,1981年1期
4、《〈資治通鑑〉漢紀記時訂誤》,《漢中師院學報》,1988年4期
5、《〈太平御覽〉所引〈史記〉考》,《太原師專學報》,1989年3期
6、《漢代圖經及相關問題研究》,《漢代史籍與傳統文化》,三秦出版社,1992年
7、《漢代南行唐地界碑與鹵城的考察》,《考古與文物》2007年增刊
8、《留壩縣張良廟新探》,《三秦文史》2006年2期(11月)
9、《〈曹操集〉補遺》,《文史》,1980年8輯
10、《敕勒歌二題》,《學林漫錄》,1985年10輯
11、《宗懍及其〈荊楚歲時記〉考述》,《荊楚歲時記》,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
12、《〈通鑑〉魏晉部分記時訂誤》,《太原師專學報》,1988年1期
13、《北魏皇帝的婚齡與壽命》,《山西人口報》,1988年6月2日
14、《北魏秀容郡縣考》,《山西地圖》,1988年2期
15、《〈通鑑〉南北朝紀記時訂誤》,《北朝研究》,1989年1期
16、《北朝家譜研究》,《譜牒學研究》 3輯,書目文獻出版社,1992年
17、《〈平定縣金石志〉著錄的北朝石刻》, 《北朝研究》,1992年3期
18、《〈北魏佚書考〉輿地圖訂誤》,《北朝研究》1992年
19、《雲岡石窟二題》,《北朝研究》,1994年2、3合刊
丁、隋唐五代
1、《唐玉華宮遺址調查正誤》,《考古》,1979年2期
2、《<高氏小史>考》,《辭書研究》,1982年3期
3、《繼顒——山中宰相》,《五台山研究》,1985年創刊號
4、《北漢劉繼欽碑考》,《山西文物》,1986年1期
5、《五台山佛光寺修建年代新考》,《五台山研究》,1986年3期
6、《唐代太原的建置沿革》,《城市研究》,1989年2期
7、《唐代太原的總管與都督》,《城市研究》,1989年4期
8、《唐代太原的長史》,《城市研究》,1989年5期
9、《唐代的太原尹》,《城市研究》,1990年1期
10、《唐代河東道折衝府考》(上下),山西地圖,1990年1、2期
11、《唐代太原的折衝府》,《城市研究》,1990年2期
12、《唐代太原的著名僧人》,《城市研究》,1990年6期
13、《唐代太原的天葬》,《太原日報》,1990年5月30日
14、《武則天、唐高宗與太原》,《城市研究》,1991年6期
15、《晉陽宮與大明宮》,《城市研究》,1991年1期
16、《日本高僧圓仁與太原》,《城市研究》,1991年5期
17、《〈通鑑〉五代紀記時訂誤》,《山西地方志》,1991年1期
18、《〈通鑑〉隋唐紀記時訂誤》,《山西大學學報》,1992年史學專輯
19、《唐代太原的城門與街坊》,《城市研究》,1992年4期
20、《唐代河東道的軍和監》,《城市研究》,1993年5期
21、《〈歷代名畫記〉古秘圖珍畫考》,《中國畫研究》,1993年6輯
22、《張彥遠年表》,《中國畫研究》,1993年6輯
23、《李德裕與太原兵變》,《城市研究》,1994年4期
24、《流傳至今的幾幅郭子儀像》,《文史研究》,1994年3期
25、《千載古詩頌令公》,《文史研究》,1994年4期
26、《郭子儀祖籍考》,《城市研究》,1994年1期
27、《郭子儀年表》,《文史研究》,1994年3期
28、《李光弼太原保衛戰》,《城市研究》,1994年2期
29、《梁晉太原之戰》,《城市研究》,1994年3期
30、《唐代州制是如何變為明代府制的》,《歷史地理論叢》,2001年2期
31、《南唐畫院新考》,《藝術探索》2006年3期頁13~14
32、《繁峙上狼澗村發現一批唐代金銀器》,《文物世界》,2006年5期3~4頁(與李宏如合署)
33、《雁塔題名研究》,《長安大學學報》2010年2期
戊、元明清
1、《新發現的山西元代方誌》,《晉陽學刊》,1990年4期
2、《嵐縣元代買地券考》,《文物季刊》,1992年4期
3、《洪武太原志研究》,《城市改革理論研究》1985年1期
4、《新發現的萬曆〈繁峙縣誌〉研究》,《明史研究》2輯,1992年
5、《明清之際的旌表制度》,《雁北今古》,1990年3期
6、《傅山四字匾可以辨認》,《太原晚報》,1986年11月
7、《呂留良著作考》,《浙江學刊》,1993年4期,收入《呂留良研究》2004年
8、《介紹五台縣的兩塊碑刻》,《山西地方志通訊》,1984年5期
9、《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訂誤》,《山西大學學報》,1985年1期,9.000字
10、《〈光緒山西通志經籍記〉訂誤》,《山西地方志通訊》1985年4期
11、《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訂誤》(二十則),《山西師範大學學報》,1988年2期,9.600字
12、《四庫提要訂誤十三則》,《晉圖學刊》,1989年2期
13、《〈朔平府志〉研究與整理》,《山西地方志》,1989年3期
14、《四庫提要訂誤十五則》,《山西大學師範學院學報》,1990年1期
15、《四庫全書方誌提要訂誤》,海南大學《四庫全書研究》,1994年10月
16、《四庫提要》訂誤九十則,《河東學刊》1998年3、4期,2000年2、4、5期
17、《〈四庫提要〉訂誤十六則》,《學術論叢》2001年4期》
18、《四庫經史之部提要訂誤》,陝西師大繼續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6月
19、《青蓮教經典〈西遊回文〉研究》,《學術論叢》2008年4期
20、《四庫提要訂誤(續)》,《何炳棣九十壽辰紀念論文集》,2008年5月,三秦出版社
己、歷史文獻與地方志
1、《略談古籍校勘的方法》,《古籍整理出版情況簡報》1980年2月
2、《中國古代的地圖》,《編創之友》,1982年3期
3、《關於漢文〈大藏經〉情況的幾點補充》,《古籍整理出版情況簡報》1982年7月
4、《〈中國歷代年譜總錄〉補正》,《藝文志》2輯,山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
5、《對〈山西煤炭志〉概述的幾點意見》,《山西地方志通訊》,1983年1期
6、《關於五台縣誌的幾點意見》,《山西地方志通訊》1984年增刊
7、《山西古方誌輯佚》,《山西地方史論叢》1輯,山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
8、《略談修志的幾個問題》,《文水縣誌通訊》1985年6期
9、《五台山的歷史、文物及對外文化交流》,《五台山詩選》,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
10、《山西刻書年表》(一、二、三),《晉圖學刊》1986年2、3、4期
11、《〈同書異名通檢〉、〈同名異書通檢〉訂誤》,《古籍整理研究集刊》,1988年4期
12、《〈沁水縣誌〉訂誤》,《山西地方志》1988年6期
13、《山西方誌佚書考》(與劉緯毅合作),《山西地方志綜錄》(內部),1988年
14、《〈浙江方誌考〉訂補》,《浙江方誌》1989年2期
15、《中國方誌大辭典指暇》(上下),《山西地方志》,1989年2、3期
16、《〈平陸縣誌〉考》,《河東史志》,1989年1期
17、《河津縣建置沿革考》,《山西地方志》,1990年1期
18、《〈五台山佛教(繁峙篇)〉序》,《五台山佛教(繁峙篇)》(李宏如著),高教聯合出版社,1992年
19、《〈新方誌編纂研究與實踐〉序》,《新方誌編纂研究與實踐》(員創生著),山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
20、《〈崇福鎮志〉序》,《崇福鎮志》,上海書店,1993年
21、《〈鄉志拾遺〉序》,《鄉志拾遺》(蔡一著)香港天馬圖書有限公司,1993年
22、《〈藏外道書〉輯佚之誤》,《晉陽學刊》1993年6期,又見人大報刊複印資料宗教卷 1994年1期
23、《山西方誌綜述》,《滄桑》1995年1期
24、《〈朔州史話〉序》,《朔州史話》(武喜榮著),書海出版社,1995年6月
25、《〈山西山河志〉略評》,山西日報,1995年9月6日
26、《山西地方志述評》,《中國地方志總目提要》山西卷首,1996年4月台北漢美圖書有限公司
27、《評〈南坳鎮志〉》,《滄桑》1998年6期
28、《評〈晉城市志〉》,《滄桑》2000年1期
29、《評〈運城市志〉》,《滄桑》2000年1期
30、《平遙縣建置沿革考》,《學術論叢》,2000年6期
31、《評〈北辰區志〉》,《北辰大觀光蓋眾星》,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1年6月
32、《〈山西文獻總目提要〉補正》,《史志研究》2002年1期
33、略評《山西大典》——兼談編寫省情大典的幾點想法,載《史志研究》2002年2期,《新方誌概述比較與研究》2009年9月,頁761至765
34、《古籍整理如何適應現代化需要》,《中國傳統文化與21世紀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中華書局,2003年7月
35、《〈太原史稿〉跋》,《太原史稿》,山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7月
36、《評〈洪洞縣誌〉》,《滄桑》2006年3期
37、《略評〈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志〉》,《書寫輝煌歷史解讀泰達精神》41~45頁,天津科技翻譯出版公司2006年6月,《中國地方志年鑑》收錄
38、《讀〈賈村志〉——兼談編寫新村志的幾點想法》,《滄桑》2008年9月專號
39、《地方志中一顆耀眼的新星——略評〈平定縣信用合作社志〉》,2008年
40、《讀〈西樵志語〉》,《新方誌概述比較與研究》頁787至789
庚、其他
1、《古代的避諱》,《并州文化》,1981年5期
2、《歷史學的困境與前景》,《發展導報》,1995年2月15日
3、《國際學術雜誌〈中國史學〉介紹》,《中國史研究通訊》,1992年2期
4、《〈瓦缶集〉序》,《瓦缶集》(趙世超),人民出版社,2003年
5、《如何運用史料解決疑難問題》,《史學月刊》2009年1月,《當代中國史研究》2009年3期轉載
6、《徐規教授九十華誕紀念文集》序,浙江大學出版社2009年3月,《宋史研究通訊》2009年2期
7、與《時代人物》記者談“趙氏孤兒”,1.800字,《時代人物》第5期2010年12月
8、孝,一種文化一場旅程,《時代人物》2011年12期82至83頁
9、回憶鄧師二三事,《想念鄧廣銘》,新世界出版社2012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