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影劍[兵器]

承影劍[兵器]
承影劍[兵器]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上古名劍,十大名劍之一。曾為商天子、春秋時衛人孔周所有,與含光、宵練齊名,並稱商天子(王帝君主聖帝)三劍。 商天子三劍,從辭源角度看,「商天子三劍」本是一個哲學的用語,以上古存在的三把神劍喻道,它首出於《列子·湯問》篇。 承影是一把精緻優雅之劍,相傳出爐時,“蛟分承影,雁落忘歸”,故名承影。後有由春秋時衛國藏劍名家孔周收藏。

基本信息

歷史故事

春秋時的一個黎明,衛國郊外一片松林里,天色黑白交際的一瞬間,一雙手緩緩揚起。雙手合握之中是一截劍柄,只有劍柄不見長劍劍身,但是,在北面的牆壁上卻隱隱投下一個飄忽的劍影,劍影只存片刻,就隨著白晝的來臨而消失,直到黃昏,天色漸暗,就在白晝和黑夜交錯的霎那,那個飄忽的劍影又再次浮現出來。揚起的雙手劃出一條優雅的弧線,揮向旁邊一棵挺拔的古松,耳廓中有輕輕的“嚓”的一聲,樹身微微一震,不見變化,然而稍後不久,翠茂的松蓋就在一陣溫和掠過的南風中悠悠倒下,平展凸露的圈圈年輪,昭示著歲月的流逝。天色愈暗,長劍又歸於無形,遠古的暮色無聲合攏,天地之間一片靜穆。這把有影無形的長劍就是承影劍。歷史流傳下了孔周舞承影劍篇章。

劍的境界

而《列子.湯問》通過一個離奇的故事,對 殷天子三劍作了一個境界的對比

魏黑卵因私怨殺死了丘邴章,丘邴章的兒子來丹準備為父親報仇。來丹的氣勢非常勇猛,但形體卻十分羸弱,數著米粒兒吃飯,順著風才能走路。雖然憤怒,卻不能舉起武器去報復。又不願意借用別人的力量,發誓要親手用劍殺死黑卵。魏黑卵志氣強悍超過了所有的人,力量也能抗擊一百個敵手,筋骨皮肉,都不是一般人可以抵擋的。他伸長頸項迎接刀砍,敞開胸脯接受箭擊,刀劍的鋒刃被損壞彎曲,他的身體卻沒有一點被擊過的痕跡。依仗著自己的本領和力氣,把來丹看作是一隻剛出殼的小鳥。來丹的朋友申對他說:“你怨恨黑卵到了極點,黑卵小瞧你也太過分了,你打算怎么辦呢?”來丹流著眼淚說:“希望你替我想想辦法。”申他說:“我聽說衛國孔周的祖先得到了殷代天子的寶劍,一個小孩佩帶著它,打退了三軍的官兵,為什麼不去求他呢?”

於是來丹去了衛國,見到了孔周,行奴僕的大禮,請求把妻子兒女抵押給他,再談要求什麼。孔周說:“我有三把劍,任由你去選擇,但都殺不死人。姑且先說說它們的情況。一把劍叫含光,看它看不見,用它不覺得它存在。它觸碰到物體,你完全感覺不到物體有實體,它從體內經過也沒有感覺。另一把劍叫承影,在清晨天將亮的時候,或傍晚天將暗的時候,面向北觀察它,淡淡地似乎有件東西存在著,但看不清它的形狀。它觸碰到物體,清清楚楚有點聲音,它從體內經過,卻不覺得疼痛。再一把劍叫宵練,白天能看見它的影子但看不到亮光,夜間能看見它的亮光,但看不見它的形狀。它觸碰到身體,咔嚓一下就過去了,一過去就又合起來,雖然能感覺到疼痛,但刀刃上卻沒有沾上一絲血跡。這三把寶劍,已經傳了十三代了,也沒有使用過,放在匣子裡珍藏著,從未打開。”

來丹說:“即使是這樣,我還是要借用最次的一把。”於是孔周把他的妻子兒女還給了他,同他一起齋戒七天,在一個半晴半陰的天氣,跪著拿給他最次的劍,來丹兩次拜謝後接受了劍返回家中。

從此來丹便拿著劍跟蹤黑卵,一天黑卵喝醉了酒躺在窗下,來丹從頸項到腰間斬了黑卵三刀,黑卵也沒有覺察。來丹以為黑卵死了,急忙離開,在門口卻碰上了黑卵的兒子,於是又用劍砍了他三下,好像是砍到了虛空一樣。黑卵的兒子這才笑著說:“你傻乎乎地向我三次招手乾什麼?”來丹明白這劍真的殺不死人了,哀嘆著回了家。黑卵醒來後,向他妻子發火說:“你趁我喝醉時脫光了我的衣服,使我咽喉堵塞,腰也疼痛了。”他兒子說:“剛才來丹來過,在門口碰上了我,三次向我招手,也使我身體疼痛,四肢麻木。他難道是用什麼法術來制服我們嗎?”

古代傳說中的名劍。曾被商帝王、春秋時期衛人孔周所藏。《列子·湯問》:“孔周曰:吾有三劍,惟子所擇……三曰宵練,方晝則見影不見光,方夜則見方而不見形。其觸物也,驁然而過,隨過隨合,覺疾而不血刃焉”。一作“霄練”。

釋義

並不是能殺人的劍才能有最大的能力,這三把劍是經過抽象的,指的是不同的幾個力量,代指的是三個符號。

這三把寶劍被分為上品含光、中品承影、下品宵練,其實這三把所謂的寶劍卻只是人的三種狀態——上品含光者是入道合體之狀,中品承影是遇道引信之狀,下品宵練是為按道守習之狀。越次等的劍越能使人感受其存在。

為何稱此三劍都不可以殺死人呢?是其刀鋒夠快嗎?快的如光、如影、如風;光不可見,是因時光如梭快比閃電,瞬間可通天地使人無察;影只存形,是為氣隨機行,容形而存影跡似有還無;風有留余,寒熱風濕之入體即合其身,且皆有症狀。

時光、氣機、風行都是與人相關之物,各有其制,都不會要人命,卻也是時時在要人命,只是它們也是在按照命體本身在行事罷了。

孔周所言不差,並直言相告於來丹,所謂報仇之事本無需自己動手,自然會有其死亡的時。

來丹不明其理,孔周還有意來個齋心七日,以觀其心變,但來丹心意難改,也就只能順其之意而行。

至於說童子佩三劍卻三軍,也是說占得了天機,占得了自然之理。[1]三劍本非劍。只是以上古神劍喻道。

簡介

《列子·湯問》篇有“上古三劍”一章 ,後世道教對列子道家的“道劍”一詞進行了借用和發揮,並將其運用於丹道學 、 心性論等領域 ,賦予“道劍”以宗教與信仰的內涵 。道教對“道劍”一詞的借用和發揮, 從特定層面顯示了《列子》對道教產生的影響 ,以及道家與道教的親緣關係。

道劍與修道

《列子》 中的 “劍” 幾乎可以用 “道” 字替下。如 《列子 · 湯問》 中 , 孔周曰 : “吾有三劍 , 唯子所擇 , 皆不能殺人 , 且先言其狀。 一曰含光 , 視之不可見 , 運之不知有。 其所觸也 , 泯然無際 , 經物而物不覺。二曰承影 , 將旦昧爽之交 , 日夕昏明之際 , 北面而察之 , 淡淡焉若有物存 , 莫識其狀。 其所觸也 , 竊竊然有聲 , 經物而物不疾也。 三曰宵練 , 方晝則見影而不見光 , 方夜見光而不見形。 其觸物也 , 然而過 , 隨過隨合 , 覺疾而不血刃焉。此三寶者 , 傳之十三世矣 , 而無施於事。 匣而藏之 , 未嘗啟封。 ” 從這幾把古劍上 , 人們可以嗅到道家祖師老子《道德經》大道的氣味 , 聽到列子之後道家集大成者莊子《南華經》 “庖丁解牛” 的桑林之樂 , 後來 , 內丹養生家確實把《列子》 之 “劍” 攜進了丹學。《 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神異典》 第二百九十九卷就錄有《宵練匣靜功》

儘管劍在《老子》 那裡必定是歸於“不祥之器” , 但《列子》絕麗瑰偉的哲學境界以及《莊子》洞徹一切的犀利高見還是觸動了後世道家,隋唐內丹家即開始頻頻 “論劍” 。

《宋史 · 陳摶傳》 記載唐代道士呂岩 ( 字洞賓 ) 為 “關西逸人 , 有劍術 , 年百餘歲。步履輕捷 , 頃刻數百里 , 數來摶齋中” , 是位養生有方且具有傳奇色彩的道士。他聞道前 , 曾流落風塵 , 在長安酒肆中遇鍾離權 , “黃粱一夢” , 於是感悟 , 求其超度 , 得受金液大丹與靈寶畢法 ,後又遇火龍真人於終南山中 , 傳以日月交拜之法和天遁劍法 , 他自稱“吾有三劍說與世人,一斷愛欲, 二斷煩惱, 三斷愚痴” ,從這 “三劍” 上可以看出 , 呂洞賓的劍實乃列子的無形之劍 , 呂洞內賓的劍大約由此練就,今人王沐稱其為 “性功中的出世法”。

如何練就列子三劍合道的境界呢,唐葉法善在《 真龍虎九仙經》給出了具體的方法謂: “ 煉劍者,先收精華, 後起心火, 肺為風鞴, 肝木為碳, 脾為黃泥, 腎為日月精罡也。 腎為水, 脾土為泥模, 身為爐, 一息氣中為法, 息成劍之氣也”。在隋唐養生家那裡, 列子的道劍已是修道的代名詞了。

道劍與覺理

什麼是“道”?在先秦《莊子·繕性》說過:“道,理也。……道無不理”。《管子·君臣上》說:“別交正分之謂理,順理而不失之謂道”;“夫道者虛設,其人在則通,其人亡則塞者也,非茲是無以理人”。《韓非子·解老》以“道理”並提,認為“萬物各異理,而道盡稽萬物之理”,“故曰:道,理之者也”。可見,先秦思想家已經在使用“理”解釋“道”,而得道者則是悟理而覺,體道而行的真人、至人,在先秦道家那裡道是導引萬物的存在。列子的劍既是道理,那么得劍就是得道。受列子影響,這種思想在《 修真十書》 卷十二“了真子劍歌”中的修煉思想 , 則是表達的一目了然的 , 不妨全詩揭下 , 供有興趣的讀者玩然 ,

“ 兩枝慧劍埋真土, 出匣哮吼驚風雨,

修丹若無此器械, 學者千人萬人誤。

唯有小心得劍訣, 用之精英動千古,

知時飛人太霄問; 分明尋得陰陽路。

捉住玉兔不敢行, 爐內丹砂方定所,

審其老嫩辨浮沉, 進退來往分主賓。

一霎火焰飛燒天, 鍛鍊玄精妙難睹,

唬唬雖則聲悲苦, 終是依依戀慈母。

若要制服火龍兒, 卻去北方尋水虎。

龍見虎, 互盤旋, 恍恍惚惚結成團。

河車搬入崑崙頂, 鎖居土釜勿抽關,

息息綿綿無間斷, 抱元守一要精專。

瓊漿釀就從天降, 馥郁甘甜遍舌端,

煉之餌之入五內, 只此號日大還丹。

宿疾普消神氣爽, 四肢和暢身康安。

從來真火生於木, 不會調勻莫強鑽,

玉爐火候須訊息, 火怕寒兮水伯乾。

若得先師真劍決, 下手修煉大何難。

懸崖鐵壁掛殘雪, 玉匣藏處老龍蟠。

華池神水磨瑩淨, 知時提挈自揮彈。

若遇有仇須急報, 外道邪魔喪膽寒。

破鴻蒙, 鑿混沌, 自 使來去無缺損。

專心定志不須忙, 左右用之在款款。

此歌寄與逢劍人, 著意推究可為準。

《 金丹真傳》 張崇烈註: “ 慧劍者, 覺性也。”明代的丹學匯總《 性命圭旨》 中“ 真土圖” 的配詩引用了“ 了真子劍歌” 的首句, 謂“ 兩校慧劍埋真土, 萬病潛消出幻軀。 ” 又解釋道: “ 心安真土, 以誠以默以柔; 氣養浩然, 勿正勿忘勿助。 ”

《中和集》卷四《慧劍歌》曰:“自從至人傳劍訣,正令全提誠決烈。有人問我覓蹤由,向道不是尋常鐵。此塊鐵,出坤方,得入吾手便軒昂。赫赫火中加火煉,工夫百鍊煉成鋼。學道人,知此訣,陽神威猛陰魔滅。神功妙用實難量,我今剖露為君說。……此寶劍,本無形,為有神功強立名。學道修真憑此劍,若無此劍道難成。”

《玄虛子鳴真集》收錄五首《慧劍》詩,其第五首《慧劍》詩曰:“吾獲寶劍已多年,入地穿山得自然。瑞氣鑄成群怪匿,清光磨就萬邪遷。輝輝光焰射星斗,燦燦鋒芒覆地天。閒掛碧霄宮殿側,不須重舉伴神仙。”

張三豐《 無根樹丹辭》 : “ 屠龍劍, 縛虎絛, 運轉天罡斡斗杓。” 請劉一明註: “ 妄情不起, 則真情生真性現。真性生是運轉魁罡, 斡旋斗杓, 轉殺為生, 變刑成德, 可以鍛鍊一爐真日月矣。“

而 《 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神異典》 第二百九十九卷錄有《宵練匣靜功》 一文,更是其中的上乘之作。

道劍與道氣

自先秦兩漢時期起道家就以氣解道,列子的道劍自然就是先天之氣劍。清董德寧謂; “ 修丹之劍者, 蓋劍則為金, 而金則為氣, 以劍非金不成, 而丹非氣不結也。”清末黃元吉《 樂育堂語錄》卷一稱: “ 學道人第一要煉劍, 劍即先天元氣也。 ”

從道家論劍中 , 人們可以看到道家以列子三劍精妙高超的哲學思想內涵建造出了 “自然科學” 的大廈 ,列子、道家的卓越之處就在這裡。

劍孿生說

承影劍和含光劍還有一個孿生傳說。

藏劍名家孔周也只聽說含光之名,沒有見過含光。得到承影劍之後的一次偶然機會,發現鑄刻在劍身上的銘文中“影”字略微有些鬆動,他用力按去沒有反應,再向外猛拔,只聽喀的一聲輕響,劍柄分作兩截,一截短小的劍柄赫然露出。慢慢拔出,只覺得劍身在逐漸的抽出,可就是無法看到,孔周用手一碰,一縷血線緩緩流到地上,自己不知不覺已經被劍割傷。走進屋中陰暗之處,才終於看見此劍的全貌,一旦光線照及劍身,又看不到。運劍遠揮,只覺劍柄劇震,轟的一聲大響,丈餘外的牆壁竟然被發出的劍氣洞穿。這柄劍就是含光。

但不管,含光、承影、宵練這三兄弟劍,在春秋之後,就再也沒有出現過。

冷兵器之劍

我國現出土文物中,最早的劍出現在殷周時期。在西周初期的車戰組合中,劍的地位並不重要,主要用於自衛或肉搏。春秋之後,因為步兵的興起,劍作為一種武器開始受到重視,長度在28--40厘米之間。到三國時期,軍隊中大量裝備的短柄兵器,就只有刀了。自東漢之後,劍在戰場上被淘汰已成定局,但佩帶寶劍的風氣未變,另外劍也作為法器或象徵物而存在。自明之後,冷兵器逐漸式微,而劍則退出了歷史舞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